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期胃癌筛查进展

时间:2024-07-28

刘文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2年资料,全球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女性居第6位。我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NCCR)资料显示,2015年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新发病例679 100例, 死亡498 000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2.5∶1)[1]。因此,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除了针对胃癌病因,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高盐饮食、吸烟等采取预防措施外,胃癌筛查已被证实是有效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现就早期胃癌筛查方法、流程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一、胃癌的一些特点决定了筛查可发现早期胃癌,降低死亡率

1.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的预后大不相同:尽管数十年来胃癌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决定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病期的早晚。早期胃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30%。我国诊断的胃癌中,早期胃癌<10%[2]。日本和韩国的研究充分显示,提高胃癌检出病例中早期胃癌的比例可降低胃癌 死亡率[3-4]。目前常用年胃癌死亡/发病比值(mortality/incidence ratio)作为胃癌预后的综合指标。基于WHO 2012年资料,这一指标在我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0.79、0.41和0.31[4]。

2. 临床上难以发现早期胃癌: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因此他们不会去医院就诊。即使部分患者有症状,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即与其他胃病症状相似),也易被忽略。因此等到患者就医时,多数已是进展期胃癌,故只有对无症状者进行筛查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3. 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发生过程已基本清楚: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necessary)条件,但不是充分(not sufficient)条件[5]。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素(高盐饮食、吸烟等)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作用次于Hp感染。肠型胃癌的发生历经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至胃癌的演变过程[6]。这一过程需要数十年时间,因此胃癌发病率在40岁以后逐渐升高,年龄越大,风险越高[1]。通过筛查发现存在癌前病变者并进行随访,也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胃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些特点是设计早期胃癌筛查方案时应考虑的重要参数。

二、胃癌的筛查手段

胃癌的筛查手段主要有X线钡剂检查、内镜检查和血清学筛查[3]。

1. X线钡剂检查:是最早用于胃癌筛查的方法。鉴于X线钡剂检查的准确性低,多数阳性结果需内镜检查证实,因此目前已较少用于胃癌筛查。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可取胃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诊断胃癌的准确性高[4]。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精查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内镜精查尚未普及,费用较高。

3. 血清学筛查

①血清学筛查指标:目前用于胃癌血清学筛查的指标包括Hp抗体(HpAb)、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和胃泌素-17(G-17)[7-11]。

HpAb:Hp感染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尤其是在胃黏膜尚未发生萎缩、肠化生前根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Hp只能在胃型上皮定植,胃黏膜严重肠化生时,Hp不能在胃内定植,感染自动消失,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血清HpAb会转成阴性[7]。

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胃体(底)腺的主细胞产生,而PGⅡ主要由全胃颈黏液细胞和十二指肠Brunner腺产生,这些腺体产生的PG约1%进入血液。因此当胃体黏膜萎缩(包括肠化生)时,主细胞数量减少,产生的PGⅠ减少,导致血清PGⅠ水平下降;而PGⅡ几乎不受胃体黏膜萎缩影响,血清 PGⅡ 水平稍下降或不变;血清PGⅠ水平下降,而PGⅡ水平稍下降或不变,导致PGⅠ/Ⅱ比值下降[7-9]。目前通常将血清PGⅠ≤70 ng/mL和 PGⅠ/Ⅱ≤3定义为PG阳性。

G-17:由胃窦部G细胞产生,受胃窦部G细胞数量和胃酸水平影响。胃酸分泌减少时,G细胞分泌G-17增加,反之则减少。胃窦黏膜萎缩时,G细胞数量减少,G-17水平降低。单纯胃体黏膜萎缩时,胃酸分泌减少,G-17分泌增加;但胃窦黏膜萎缩(包括单纯胃窦萎缩和全胃萎缩)时,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减少[9-11]。因此,血清G-17水平增加反映胃体萎缩,与PG阳性的意义相似;而其水平降低则可反映胃窦萎缩。

②血清学筛查指标组合

GastroPanel试剂盒:可检测PGⅠ、PGⅡ、G-17和HpAb。PGⅠ、PGⅡ检测反映胃体黏膜萎缩,而G-17检测不仅可反映胃体萎缩(G-17水平升高),也可反映胃窦萎缩(G-17水平降低)。但前者直接反映胃体主细胞数量,后者则是反映胃酸分泌水平,间接反映胃体壁细胞数量。因此前者异常与胃体黏膜萎缩的相关程度高于后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PGⅠ、PGⅡ异常预测胃黏膜萎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和88%[12],单纯G-17异常为48%和77%[13],两者异常相结合则为74.7%和95.6%[10]。两项指标结合敏感性、特异性提高的原因为其异常可反映胃窦、胃体或全胃萎缩,因此被称为“血清学活检”(serological biopsy)[11,14]。

ABC试剂盒:可检测PGⅠ、PGⅡ和HpAb,不含G-17检测,可预测胃体黏膜萎缩,不能预测胃窦黏膜萎缩。

检测结果的意义:与X线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能观察到胃癌病灶不同,血清学筛查并不能诊断胃癌,而主要是筛查存在胃癌发生高危因素(胃黏膜萎缩、Hp感染)的个体。鉴于绝大多数胃癌发生于或将发生于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个体中,因此在血清学筛查阳性者中更易发现胃癌。基于血清PGⅠ、PGⅡ和HpAb检测结果,可进行胃癌发生风险分层,称为ABC法(表1)[7]。

表1 ABC法胃癌发生风险分层

三、胃癌的筛查对象

胃癌筛查可以分为有组织的筛查(organized screening)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前者指有组织地在胃癌高发区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主要以年龄界定筛查对象(一般>40岁);后者指按相关要求对高危个体进行筛查。

上文已阐述了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可建立相关模型进行风险预测,这对确立机会性筛查对象和随访频度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公共卫生中心在1993—2009年间随访了19 028例对象,在270 854人·年(平均14.2年)中发现412例胃癌,基于此资料建立胃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15]。这一模型基于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高盐)、胃癌家族史和ABC法分组资料进行计分(表2),10年胃癌发生风险概率从最低≤0.4%至最高13.4%(表3)。我国也有相关模型报道[16],但这一模型的指标权重设置等问题值得商榷。例如:①日本的模型中Hp感染赋予的权重占总分的1/3 (8/24),而我国的模型中Hp感染赋予的权重仅占总分的1/23。鉴于Hp感染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日本模型中Hp感染赋予的权重比我国模型合理。②基于我国模型,49岁女性Hp感染伴严重胃体萎缩(PG指标异常、G-17异常)的计分为9分(低度风险),而70岁男性其他风险指标均阴性者计分为14分(中度风险)。而日本类似模型中前者计分至少为12分(中度风险),后者计分为10分(低度风险)。事实上,前者(有Hp感染、胃黏膜重度萎缩)胃癌发生风险肯定大于后者(高龄、健康胃)。③未利用血清G-17水平降低可预测胃窦萎缩这一优势。④将HpAb阴性计为0分不妥,因为这一情况也可出现在胃黏膜严重萎缩、广泛肠化生患者中。

四、胃癌筛查流程的优化

1. 胃癌筛查流程的演变:日本是全球最早开展胃癌筛查的国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年主要依赖X线钡剂检查筛查胃癌。随着内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内镜检查逐步替代X线钡剂检查成为胃癌筛查的主要手段。血清学筛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鉴于这一方法可筛查出胃黏膜萎缩和Hp感染者,而且这些个体的胃癌发生风险增加,因此这一方法已被逐步纳入胃癌筛查流程中。

2. 胃癌筛查流程的评估:胃癌筛查流程评估的核心是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内镜检查是胃癌筛查中最可靠的方法,但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费用一般比其他筛查方法高。血清学筛查属非侵入性检查,费用一般比内镜检查低。但血清学筛查的准确性不如内镜检查,部分结果需内镜检查证实。目前有3种筛查策略。

表2 10年胃癌发生风险评估简化计分表(日本)

表3 风险评估计分与10年胃癌发生概率(日本)

①X线钡剂初筛+胃镜检查证实:日本少部分胃癌筛查还在采用这一策略。X线钡剂检查准确性低,易漏检早期胃癌[3]。

②直接胃镜检查: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方法。韩国胃癌筛查主要采取这一策略,相关研究[4]结果显示,内镜筛查可降低胃癌死亡率,而X线钡剂筛查则不能。

③血清学方法初筛+胃镜检查证实:血清学方法具有简单、非侵入性等优点,其有效性已在我国较大规模研究中得到验证[11]。但血清学检查的临界值受到若干因素影响[17],ABC法中分层为C、D组者(提示存在萎缩性胃炎)需胃镜检查证实,分层为B组者也应考虑胃镜检查[3,8],因此如筛查人群中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高,则这一策略与直接胃镜检查相比会缺乏优势[18]。Hp根除治疗后的患者采用ABC法筛查会影响分层准确性[3]。此外需注意的是,贲门癌和弥漫型胃癌患者并不伴有显著胃黏膜萎缩,因此采用ABC法筛查会发生漏检。

五、重视Hp的检测和治疗

胃癌筛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可降低死亡率,但不能降低其发病率。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病率。早期胃癌筛查与检测/根除Hp策略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胃癌防治水平[19]。胃癌筛查流程中包含胃镜检查,这为Hp检测提供了便利;血清学筛查指标中亦包含HpAb。因此,早期胃癌筛查为Hp感染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胃癌的一级预防(根除Hp)和二级预防(筛查、高危人群随访)。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我们的眼睛不应只盯住胃癌,而忽略了Hp感染的检测和处理。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 (2): 115-132.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2014年,长沙) [J]. 胃肠病学, 2014, 19 (7): 408-427.

3 Sugano K. Screening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5, 29 (6): 895-905.

4 Jun JK, Choi KS, Lee HY,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e Korean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Reducing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J]. Gastroenterology, 2017, 152 (6): 1319-1328. e7.

5 Rugge M, Genta RM, Di Mario F, et al. Gastric Cancer as Preventable Disease[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15 (12): 1833-1843.

6 Correa P. 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a multistep and multifactorial process -- Firs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ward Lecture o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 Cancer Res, 1992, 52 (24): 6735-6740.

7 Miki K.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by combined assay for serum anti-HelicobacterpyloriIgG antibody and serum pepsinogen levels - “ABC method”[J]. Proc Jpn Acad Ser B Phys Biol Sci, 2011, 87 (7): 405-414.

8 Yamaguchi Y, Nagata Y, Hiratsuka R, et al.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by Combined Assay for Serum Anti-HelicobacterpyloriIgG Antibody and Serum Pepsinogen Levels -- The ABC Method[J]. Digestion, 2016, 93 (1): 13-18.

9 McNicholl AG, Forné M, Barrio J, et al;HelicobacterpyloriStudy Group of Asociación Espaola de Gastro-enterología (AEG). Accuracy of GastroPanel for the diagnosis of atrophic gastritis[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26 (9): 941-948.

10Zagari RM, Rabitti S, Greenwood DC,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pepsinogen, gastrin-17 and anti-Helicobacterpyloriantibodies serum 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atrophic gastriti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7, 46 (7): 657-667.

11Tu H, Sun L, Dong X, et al. A Serological Biopsy Using Five Stomach-Specific Circulating Biomarkers for Gastric Cancer Risk Assessment: A Multi-Phase Study[J]. Am J Gastroenterol, 2017, 112 (5): 704-715.

12Huang YK, Yu JC, Kang WM, et 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Pepsinogens as a Biomarker for Gastric Cancer and Atrophic Gastritis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5, 10 (11): e0142080.

13Wang X, Ling L, Li S,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astrin-17 Detection in Atrophic Gastritis: A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95 (18): e3599.

14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A, et al; European Helicobacter and Microbiota Study Group and Consensus panel. Management 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 - the Maastricht Ⅴ/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 2017, 66 (1): 6-30.

15Charvat H, Sasazuki S, Inoue M, et al; JPHC Study Group. Prediction of the 10-year probability of gastric cancer occurrence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the JPHC study cohort Ⅱ [J]. Int J Cancer, 2016, 138 (2): 320-331.

16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 (2017年, 上海) [J]. 胃肠病学, 2018, 23 (2): 92-97.

17Kim GH, Liang PS, Bang SJ, et al.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for gastric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it needed?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6, 84 (1): 18-28.

18Shimoyama T, Aoki M, Sasaki Y, et al. ABC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s not applicable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 with high prevalence of atrophic gastritis[J]. Gastric Cancer, 2012, 15 (3): 331-334.

19刘文忠. 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J]. 胃肠病学, 2017, 22 (12): 705-7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