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循证护理在颅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7-28

薛婷 贾姗

(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宝鸡 721008)

颅脑手术术中多需要建立静脉通道,为输液、输血等提供便利,部分患者需要留置深静脉置管,再加上术后长时间卧床,增加了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因此给予有效处理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循证护理将护理科学理论及循证依据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解决实际问题[3]。本文主要探讨循证护理在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63±5.32)岁,疾病类型:12例颅内肿瘤,7例颅外伤,5例脑动脉瘤,4例椎管内占位,其他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53±5.39)岁,疾病类型:12例颅内肿瘤,8例颅外伤,5例脑动脉瘤,3例椎管内占位,其他2例。纳入患者均行颅脑手术治疗,经术前检查及评估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沟通顺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选择科室护士长作为组长,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均接受统一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目的、意义及操作技能,定期进行考核。(2)提出问题,对患者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颅脑术后股静脉置管特点提出护理问题:①了解颅脑术后DVT形成原因;②探究DVT的预防措施。(3)查找循证依据,结合提出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检索功能,搜索相关的文献,对文献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进行评价,并与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患者需求相结合,制定循证护理计划。(4)循证护理实施,①手术完成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控制血压,监测皮肤颜色变化情况、有无肢体肿胀以及体温变化情况。若存在浅静脉曲张、肿胀,要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应处理。②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一般2 h 1次,指导患者将双下肢抬高,小腿处于悬空状态,防止压迫腓肠肌,下肢较心脏高出20~30 cm,促进下肢血液回流。③采用专业手法按摩双下肢肌肉,遵循自下而上的按摩原则,自跟腱向上对消退进行挤压,双腿交替进行。术后1 d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足趾等收缩练习,每次进行20~30 min,每天2~3次。④每天睡前用45℃温水泡脚,改善血液瘀滞状态。指导患者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排便。术后需要穿刺患者应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穿刺。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Volcano血管内超声波诊断仪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检测。根据文献[4]中标准进行DVT诊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采用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随访1个月。

2 结 果

2.1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观察组护理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2DVT发生率 两组发生DVT Ⅰ级、Ⅱ级、Ⅲ级的情况分别为,观察组1例、1例、0例;对照组3例、3例、2例。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4.320,P<0.05)。

2.3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十分满意、基本面有、不满意的情况分别为,观察组22例、7例、1例;对照组16例、5例、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7.680,P<0.05)。

3 讨 论

传统临床针对颅脑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肢体功能锻炼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DVT起到预防作用,但护理缺乏系统性及可靠的依据,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整体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循证护理在颅脑术后DVT护理工作中得以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多且复杂的群体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该护理模式下,构建了一个专业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对护理目标及护理计划明确,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运用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特点提出循证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护理依据,制定的护理计划及措施均有据可依,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护理人员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做出评估,预测DVT风险[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获益更大,可以真正对DVT起到预防性作用,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表示满意。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挖掘循证护理的优势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