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兰 周文 刘玲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州 贵阳 550003)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回声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病程较长[1]。本报道通过总结我科近期收治确诊的5例新生儿百日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百日咳的认识,对该病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1.1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新生儿科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例确诊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4例患儿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为,例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呼吸暂停、心率下降+鸡鸣样回声;例2:阵发性痉挛咳嗽伴发绀;例3: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呼吸暂停、发绀;例4: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例5: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肺部体征为,例1:呼吸音粗,中粗湿罗音;例2:呼吸音粗,痰鸣音;例3:呼吸音粗,中粗湿罗音;例4:呼吸音粗,少许痰鸣音;例5:呼吸音粗,少许痰鸣音。发病日龄、入院日龄、入院体质量、痉咳持续时间等相关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
1.2实验室检查 5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道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副流感病毒3型)、痰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取深部痰送金域检验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百日咳杆菌核酸PCR检测。胸部X线表现为,例1:双肺纹理增多,内带条片状高密度影;例2:双肺纹理增粗,下肺条片状密度稍高影;例3:双肺纹理增粗,小片状高密度影;例4:双肺纹理增粗;例5:双肺纹理增粗,小片状高密度影。见表2。
表2 实验室检查
1.3治疗方案及转归 5例患儿入院后予青霉素联合头孢三代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静脉),2例患儿合并呼吸困难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例无创、1例有创)。1例患儿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明确百日咳诊断后根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制定的《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建议》给予红霉素治疗(5例患儿确诊时日龄均达28 d),激素雾化减轻气道高反应。具体治疗及转归如下:例1:青霉素+头孢噻肟钠6 d—红霉素14 d;有创呼吸支持3 d—无创5 d—鼻导管上氧11 d;住院时间为20 d;患儿明显好转。例2:青霉素+头孢噻肟钠6 d—红霉素10 d;鼻导管上氧10 d;住院时间为16 d;患儿明显好转。例3:青霉素+头孢噻肟钠4 d—苯唑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1 d—红霉素10 d;无创呼吸支持7 d—鼻导管上氧5 d;住院时间为15 d;患儿明显好转。例4:青霉素+头孢噻肟钠6 d—红霉素4 d;无需呼吸支持及氧疗;住院时间为10 d;患儿明显好转,但家长签字出院。例5:苯唑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7 d—红霉素10 d;无需呼吸支持及氧疗;住院时间为19 d;患儿明显好转。
5例确诊百日咳患儿均为足月儿,4例患儿有“咳嗽”患者接触史,发病日龄14~28 d,平均19 d,确诊时间为发病后5~9 d。5例患儿早期均表现为轻微咳嗽,或伴鼻阻,呈卡他症状,早期症状与一般呼吸道感染无明显差别,入院时初步诊断为“新生儿肺炎”,3~5 d后咳嗽迅速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进入痉咳期,痉咳恢复时间为病程的15~20 d,进入恢复期。1例伴有鸡鸣样回声,3例伴有发绀,2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患儿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程中有发热,余4例体温正常。5例胸部X 线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或伴肺野内斑片状、条状渗出影)。4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值升高,5例CRP、PCT均正常。4例患儿经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30 mg/kg.d.Q8 h,疗程10~14 d;症状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1例明确诊断后予红霉素治疗4 d症状好转家长自行签字出院。
儿童百日咳潜伏期2~21 d,一般为7~14 d,卡他期持续1~2周,痉咳期持续2~6周,恢复期持续2~3周[2]。本组病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卡他期短暂,3~5 d即进入痉咳期,痉咳期持续时间平均17.2 d。与一般呼吸道感染相比,新生儿百日咳更易反复发作,伴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窘迫和口唇发绀[3]。本组5例患儿均有痉挛性咳嗽表现,3例伴发绀,仅1例伴有鸡鸣样回声。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感染者也可有刺激性痉挛性咳嗽表现,但常合并发热,且咳嗽症状多于1周左右明显缓解[4]。本组5例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均为阴性,1例患儿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程中有发热表现,其余4例无发热症状。百日咳患儿在痉咳期常有面色青紫,呕吐表现,反复窒息、低氧常可并发百日咳脑病、严重肺动脉高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5]。本组中有2例为重症患儿,需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合并反复呼吸暂停、心率下降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未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断及治疗指南提出0~3个月龄百日咳患儿确诊标准为: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有以下之一即可确诊:(1)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20×109/L)伴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比例≥60%);(2)PCR检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6]。本组患儿入院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其中最高达31.4×109/L,淋巴细胞比例均>60%,与文献描述一致;故当患儿有持续阵发性咳嗽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常规抗生素疗效不佳时应高度怀疑百日咳,有助于诊断及鉴别。本组5例患儿监测CRP均正常,PCT仅轻度升高,二者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本组患儿中反应不明显。但因样本例数少,CRP、PCT对诊断新生儿百日咳的参考意义尚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咽拭子培养阳性仍是目前诊断百日咳的金标准,发病第1周阳性率可达90%左右,但由于百日咳杆菌生长要求特殊,其敏感度很低,不推荐首选[7]。百日咳鲍特菌PCR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子学检测方法,检出率高,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敏感性可达90%以上,特异性也在95%以上[8],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百日咳实验诊断指南已推荐其作为病原诊断的直接依据。本组5例患儿通过百日咳杆菌PCR明确诊断。
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国内红霉素为首选,30-50 mg/kg.d,疗程7~14 d。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新生儿百日咳首选阿奇霉素10 mg/(kg·d)连用5 d,其相对于红霉素很少引起肥厚性幽门狭窄。本组5例患儿确诊百日咳时日龄已达28 d,除1例签字出院外,余4例使用红霉素治疗10~14 d,未出现幽门狭窄临床表现。一般支持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呼吸道护理,包括吸痰、雾化、避免呛奶及胃食道返流、发绀时吸氧,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同时应注意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总之,新生儿百日咳症状隐匿,且易进展为重症,对于出现阵发性痉咳、有“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有“慢性咳嗽”患者接触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且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的新生儿应高度警惕百日咳可能。应及时行深部痰百日咳鲍特菌PCR检测,尽早隔离及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以减轻患儿痉咳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