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期价值评价

时间:2024-07-28

周金泉

(恩施州民族医院影像科,湖北恩施445000)

对小细胞肺癌进行精确诊断和分期对以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1]。目前,CT是临床上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和分期应用较多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来判断,通常以淋巴结的短径大于1cm作为界限[2]。我们选取我院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研究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经过手术、支气管镜检、穿刺检查或尸检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其中女性53例,男性27例;年龄为33~77岁,平均年龄为(45.3 ±3.9)岁;病理分型:36例为燕麦细胞型,20例为中间型,24例为复合型;患者临床表现,61例咳嗽,36例咳痰,37例胸痛,19例颜面浮肿,16例颈部包块,22例痰中带血或者咯血,23例气促、胸闷,24例消瘦,13例声嘶,4例吞咽困难。

1.2 CT扫描方法 采用型号为飞利浦16排螺旋CT仪进行扫描。使用准直仪的厚度2.0mm重建间隔2.0mm,重建连续扫描的标准算法,如果是比较小的肿块或者结节,视野大小使用150.0mm,进行平扫之后,以2mL/s的速率通过肘静脉将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入,并且进行增强扫描。在比较平静的呼吸情况下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为自胸廓的入口到肺的底部[3]。

2 结 果

本资料中,80例患者中有64例(80.0%)患者为中心型,16例(20.0%)患者为周围型。病变位置,24例患者为右肺上叶,5例患者为中叶,17例患者为右下叶,28例患者为左肺上叶,6例患者为左下叶。中心型的小细胞肺癌64例中,表现为肺门肿块或者结节的有60例,余4例患者的CT扫描肺内没有发现确切病变,主要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肺门肿大。肺门肿块或者结节为分叶状,11例(17.19%)患者边缘毛糙不整,病变的直径1.7~11.4cm,平均为(3.7±2.9)cm,49例(76.6%)患者病变表现为与支气管长轴相同的纺锤形或者茄形肿块。35例(54.7%)患者的支气管发生变窄,11例(17.2%)患者伴有阻塞性肺炎,7例(10.9%)患者伴随阻塞性肺不张。55例(85.9%)患者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46例(71.9)患者的纵隔淋巴结发生增大。27例(42.2%)患者伴有大血管、心脏被侵犯或者包埋。23例(35.9%)患者胸腔积液。除去中心型的患者外16例为周围型,肿块或者结节的大小为2.2~3.7cm,平均大小为(2.6±1.4)cm,轮廓比较清楚、规整的有12例;具有浅分叶征的有7例;肿瘤周围有毛刺的有4例;可以看到胸膜凹陷征的有5例。依据TNM法对肿瘤进行分期,16例为Ⅲa期,41例为Ⅲb期,23例为Ⅳ期。结合腹部、头部CT以及全身的骨扫描ECT等资料,依据美国医院制定的两期分期法对患者进行分期:32例患者为局限性病变,48例患者为广泛播散性病变。

3 讨 论

诊断小细胞肺癌在临床应用方面比较简便、易行的辅助检查方式是X线检查,但是,该方法进行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较螺旋CT低,并且螺旋CT可以对纵隔内的受累部位和肺门淋巴结情况进行显示。如MRI等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虽然具有比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是与螺旋CT相比,对小病灶进行检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不足。

本资料中,49例表现为与支气管长轴相一致的纺锤形或者茄形肿块,周围的肿块可能将支气管的管腔挤压稍变狭窄,但是仍具有比较光整的黏膜,且气道也比较通畅。大约有80.0%以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就诊时会出现纵隔淋巴结与肺门淋巴结肿大。本资料中,周围型16例患者有纵隔淋巴结或者肺门增大,并且还有一部分由于融合成块从而呈现“冰冻纵隔”。小细胞肺癌中央型由于具有比较强的侵袭性,且淋巴转移比较早,肿大的淋巴结或者肿块通常侵犯并且包埋上腔静脉、肺动脉干、肺静脉干等纵隔大血管、肺门,会使它狭窄或者变形,造成肺缺血(侵犯肺动脉时)、肺淤血(侵犯肺静脉时)和上腔静脉压迫的综合征等变化。本资料中,27例患者显示肿块和心脏或者血管分界不是十分清晰,压迫血管使其变得狭窄、被包埋或者变形。该疾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相对比较轻的阻塞症状,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大部分是在支气管的黏膜下,具有比较正常的黏膜形态,之后黏膜会变粗,出现血管怒张、管腔狭窄、纵行皱壁和软骨轮消失等改变,纤毛上皮比较完整的可以排出分泌物,因此缺乏非小细胞的肺癌特别是鳞癌的菜花状管内新生物或者管内息肉等表现,不容易改变肺阻塞性。本资料中,中央型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伴有阻塞性肺炎者和阻塞性肺不张的患者分别为11例(17.2%)、7例(10.9%),均为晚期患者。本资料中,小细胞肺癌中只有20%的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并且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由于距离大,气管较远,即使具有比较大的肿块,一些患者也没有临床症状,很大部分只有进行体检才会发现。与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比较,肿瘤没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少有胸膜凹陷、毛刺征、分叶征的征象。本资料中,16例周围型的小细胞肺癌中,大部分患者肿块表现为规整的轮廓,边界清楚,只有浅分叶7例,毛刺征4例,胸膜凹陷征5例,可能因为肿块较大时(直径>3cm),会对周围肺的组织产生挤压从而形成假的包膜,还没有产生渗出性改变和炎性侵润,因此肿块的边界清除。8例纵隔淋巴结或者肺门的肿大程度超过肺内部病变本身,这可能是与小细胞肺癌具有比较快的生长速度,并且转移较早有一定关系,这是和非小细胞肺癌不相同的地方。本资料中,经腹部、头部CT等检查发现有48例患者的病变范围已经超过上述的范围,属于晚期的广泛播散性病变期。

[1] 王奇航,丁晓艳,螺旋CT用于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271-272.

[2] 何慧,CT灌注成像在肺癌鉴别诊断及血管生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4.

[3] 周玉凤,夏淦林.(18)F-FDG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3):70-7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