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

时间:2024-07-28

陈时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 贵阳 55000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四肢末端原发性感觉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是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1]。本文拟对我院3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DPN 的危险因素,为防治DPN 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 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内分泌科住院的3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6~82岁,平均58.34岁,其中男160例,女164例,病程0.25~30年,平均病程9.47年,根据患者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区段电流感觉阈值测试,分为糖尿病组(NDPN组)10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217例。

1.2 方法(1)一般资料的收集:受试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测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2)生化指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拜耳DCA2000+仪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GTT 试验空腹以及2h血糖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R-CPT 区段电流感觉阈值测试:NeurometerRCRT/C 检测仪检测拇指远节C6(正中神经)、第一脚趾环绕L4/L5(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感觉阈值。

1.3 诊断标准(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DPN 诊断标准:①确诊是糖尿病患者同时伴四肢或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或)感觉障碍;一侧或双侧拇趾振动感觉减退;主侧腓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同年龄组正常值的1 个标准差[2]。②或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NCV 检查异常。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如遗传因素、药物、手术等;(2)腰椎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3)严重肝肾疾病所致功能障碍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间的关系判断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结果比较 两组生化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生化结果比较(±s)

注:与NDPN组比较,*P<0.05,#P<0.01,▲P>0.05

2.2 与DPN 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TG、T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OGTT 试验空腹以及2h 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再将上述各指标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G、OGTT 试验2h 血糖为DNP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DPN 多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护 理

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如戒烟、戒酒、合理的生活方式等),指导患者合理地进行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定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指导患者加强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还应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纠正脂代谢异常,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3]报道DPN 患病率约58.3%~62.5%,本研究中DPN 患病率为66.97%,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选择患者类别不同(门诊与住院)有关。本研究表明,年龄是DPN 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越高,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高达80%,表明年龄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病程也是DPN 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增加患病率逐渐增高,本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与否,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可能机制为[4]:糖尿病患者持续血糖升高,使多元醇代谢通路活性增强,山梨醇的合成增加,肌醇减少,进一步使蛋白激酶C活性下降,导致Na+-K+-ATP酶活性降低,产生Na潴留,导致神经髓鞘肿胀和轴索断裂。高血糖是DPN 发病的基础,且病程越长损害越重。由于空腹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取血前8~12 周的血糖状况,故DPN 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相关性,也表明DPN 的发生与血糖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对血脂各组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表明,甘油三酯升高是DPN 的危险因素,这与研究[5]一致,但机制不明,可能与甘油三酯升高,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增多有关。因而纠正脂代谢异常,纠正高甘油三酯血症,对预防DPN 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1]Harati Y.D Diabetic neuropathies:Unanswered questions[J].Neurol Clin,2007,25(1):303-317.

[2]蒋玉平.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3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37-1383.

[3]Vinik A I,Mehrabyan A.Diabetic neuropathies[J].Med Clin North Am,2004,88:947-999.

[4]Sina A A.C-peptide and diabetic neuropathy[J].Expert Opin Investing Drugs,2003,12(9):1471-1488.

[5]Costa J,Borges M,David C,et al.Efficacy of lipid lowering drug treatment for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MJ,2006,332:1115-11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