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权广前 李新华 马爱民 陈魏威 叶枫 严允鹏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福建 南平;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建 南平;3.湖北襄阳市襄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襄阳)
乳腺梭形细胞癌是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表现亚型,既往称为乳腺化生性癌、肉瘤样癌、梭形细胞化生性癌[1],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率约占乳腺浸润性癌的0.02%~0.3%左右[2]。乳腺梭形细胞癌主要以梭形细胞构成,细胞的形态相对温和、异型性不明显,但本例患者诊断为乳腺梭形细胞癌较为曲折,花费时间较长,最终依靠免疫组化明确。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0岁,以“发现右乳肿块1月余”于2020年9月26日收住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约12点方向一肿物,约“鸽蛋”大小,质中、无肿胀、疼痛,无乳头溢液,初未引起重视。近10余天来感肿物较前增大。入院查乳腺彩超示:右乳12点方向见低回声团块BI-RADS 4C级。乳腺钼靶提示:右侧乳腺囊实性结节,(BI-RADS 5级)。体格检查:双乳对称,大小相当,无皮肤红肿渗出,无乳头内陷、溢液,双乳未见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右乳12点方向触及一大小约2.5 m×2.0 cm肿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较差。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于2020-09-28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理诊断示:乳腺梭型细胞肿瘤。镜下核分裂象易见,不排除恶性肿瘤。石蜡病理示:右乳梭型细胞肿瘤。免疫组化示:乳腺梭型细胞癌。2020-10-21在全麻下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探查术”。继续行术后辅助化疗。
1.2方法 标本均经10%中性缓冲液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MaxVision两步法, 高温、高压、柠檬酸 (pH6.0) 修复。一抗包括细胞角蛋白CK5/6、细胞角蛋白CK-pa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合蛋白(Desmin)、P63蛋白、P40蛋白。所有一抗和MaxVision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1镜检 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片状、束状排列,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肉瘤样)形态,胞质少,嗜酸性,核卵圆形或梭形,中-重度不典型,细胞密度高,核分裂象易见,可见破骨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见图1。
2.2免疫表型 Ki67约60%、CK5/6灶+、p63+、SMA+、desmin-、S-100-、CD34血管+、ER-、PR-、HER-2 -、P40+ CK-pan灶+、BCL-2 - 。见图2。
2.3病理诊断 乳腺梭形细胞癌
乳腺梭形细胞癌是化生性癌的一种表现类型,主要有梭形细胞成分组成,细胞呈多样性排列,可有少部分乳腺导管内癌或者小叶癌的成分。光镜下见有优势的梭形细胞区,梭形细胞形态多呈多样行、肉瘤样,从温和到高度多形性和高级别细胞异型性,细胞排列较疏松,常呈交错的羽毛状,核分裂数多少不一,病变边缘往往呈浸润性生长,不规则地浸润邻近的组织,有些病例中上皮样细胞可出现鳞状上皮或肌上皮分化表象、偶有骨性细胞成分。本例患者镜下特征符合上述描述。若梭形细胞癌中没有上皮样成分,也无并存的导管原位癌,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才能诊断。
相关文献报道[3,4],免疫组化提示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表达广谱CK5/6角蛋白。此外,免疫组化确诊梭形细胞癌也需要至少一种细胞角蛋白阳性,其中光谱角蛋白(CKpan)也比较敏感。本例患者的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梭形细胞癌表型相一致。Dunne等[5]也认为,乳腺化生性癌也表现出肌上皮成分的化生,但乳腺梭形细胞癌与肌上皮癌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一般肿瘤细胞呈SMA阳性,同时基底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的角蛋白抗体阳性。本组患者乳腺癌梭型细胞癌除了表达CK外,SMA、P63、P40表达阳性,进一步提示肌上皮分化来源,同时不表达S-100和desimin是符合乳腺细胞癌的免疫表达。此外,有关乳腺梭形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差异。Sneige等[6]研究认为,乳腺梭形细胞癌中的Ki67%<5%,但也有相反的报道。Tse等[7]报告中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大部分的Ki67>10%。本例患者的细胞增殖相对较活跃,Ki67约60%左右,从某种程度长提示该患者的预后不佳,复发率较高的风险。此外免疫组化也提示: ER、PR及C-erbB-2均表达阴性,临床上归属三阴性乳腺癌的范畴。目前三阴性乳腺癌,一般预后较差、复发风险高,也与既往报道一致[8-10]。从而根据以上肿瘤的表型,可以证实乳腺梭形细胞癌可能来自乳腺导管上的肌上皮细胞有关,无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内分泌及靶向治疗无效,预后较差的特点。
临床上,乳腺梭型细胞癌较少见,也需与乳腺梭型肿瘤性或非肿瘤性梭型疾病相鉴别:(1)恶性叶状肿瘤:组织结构上为叶状结构和良性的腺上皮成份,间质细胞增生明显,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而叶状肿瘤的肿瘤性成分不表达上皮标记,同时p63表达多为阴性。本例患者免疫组化CD34、bcl2表达为阴性,因此可排除恶性叶状肿瘤。(2)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成瘤性、自限性疾病。发生于乳腺实质的结节性筋膜炎,其病理形态特征与发生于其他部位皮下组织的结节性筋膜炎一样。镜下由短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胞质淡染、嗜酸性,胞核肥胖、空泡状,可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常多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象。间质疏松、黏液样或瘢痕样玻璃样变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总是阳性,CK、S-100蛋白和CD34通常阴性,从而可以鉴别。(3)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包膜情况不一,多形性腺瘤。其基本结构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组织。腺上皮形成腺管样结构,腺管的外围为梭形的肌上皮细胞或柱状的基底胞。管腔内有粉染的均质性黏液,肿瘤的间质较少,纤维结缔组织常发生玻璃样变性。
整体而言,乳腺梭形细胞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NCCN指南,乳腺梭形细胞癌仍参考归属乳腺非特殊癌的治疗策略上。因此,治疗上与化生性癌、小叶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类似。梭型细胞癌若伴有肉瘤样成分,恶性程度更高,同时伴有内脏转移风险高,预后较差。因此,治疗上需根据肿瘤的组织级别来确定,遵循普通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探查或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也是不可缺少的,若梭型细胞癌为三阴性乳腺癌,贝伐单抗、铂类的选择也不失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图1、图2见封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