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89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4-07-28

倪菁菁 张瑞丽 杨莉佳 朱小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无锡 214002)



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89例临床疗效观察

倪菁菁 张瑞丽△杨莉佳 朱小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 无锡 214002)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的额面部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伐昔洛韦分散片0.3 g/次,2次/d,连用10 d。治疗组同时给氦氖激光照射,30 min/次,1次/d,直至皮损消退。结果 共入组89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 %,显著高于对照组(88.6 %)(P<0.05); 治疗组VAS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面瘫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氦氖激光; 糖皮质激素

额面部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侵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临床表现为皮肤上的集簇性水疱,同时伴有剧烈的重度烧灼样痛、刺痛,神经受损严重可发生面瘫、耳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皮损消失后可遗留有色素沉着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本科室自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对45例额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皮疹部位采用氦氖激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患者共89例。按其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2.21 ± 8.35)岁,平均病程(2.30 ± 1.10) d;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0.21 ± 9.35)岁,平均病程(2.50 ± 1.00) d。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1)带状疱疹皮损表现典型,且皮损部位发生在头面部,病程在7 d之内;(2)2周内未内服或外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3)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对伐昔洛韦过敏者;严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者或全身衰竭者;肿瘤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孕妇及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情况 两组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分散片(湖北华龙制药有限公司),0.3 g/次,2次/d,连用10 d;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2次/ d,至水疱结痂;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30 mg/d×3 d,减量至20 mg/d×3 d,再减量至15 mg/d × 3 d,疗程9 d。疼痛难以忍受时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0.3 g,2次/ d,以缓解疼痛,疗程不超过9 d。治疗组在口服伐昔洛韦片的基础上进行氦氖激光照射,30 min/次,1次/d,直至皮损消退。合并眼部损害者给以更昔洛韦滴眼液(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2滴/次,7次/ d,共10 d。

1.4 疗效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评定 0分,无红斑,无水疱,无糜烂无疼痛;1分,红斑面积<10 cm2,水疱数量1~10个,糜烂面积<10 cm2,微痛,不影响工作和休息;2分,红斑面积10~30 cm2,水疱数量11~25个,糜烂面积10~30 cm2,疼痛,能忍受,可入睡,能正常工作;3分,红斑面积31~50 cm2,水疱数量26~50个,糜烂面积31~50 cm2,疼痛明显,难以忍受,间断入睡,影响工作;4分,红斑面积>50 cm2,水疱数量>50个,糜烂面积>50 cm2,剧痛,伴明显全是症状,坐卧不安,不能入睡。所有患者均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根据治疗前后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疗效指数≥90 %为痊愈;60%~<90%为显效;30%~<60 %为有效;<30 %为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疼痛指标评定 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2],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程度最强。以维持用药或最大用量的VAS评分与用药前VAS评分比较判定治疗效果。VAS评分下降>3分为显效,下降

1~3分为有效,无下降或下降<1分为无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的VAS评分变化。

1.5 不良反应检测 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是否出现嗜睡、头晕、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表现及症状,同时激光照射后局部是否有瘙痒、灼热、红斑、水肿等表现。必要时给予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平均止疱、结痂、止痛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用药4周后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 %,显著高于对照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体征改善比较

2.2 VAS 评分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第1、2、3和4周时的VAS评分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1周,疼痛VAS评分即显著下降;对照组用药2周后VAS评分才开始下降(t=3.16,P<0.01);用药后4周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PHN发生率 随访4个月,治疗组45例患者中发生PHN l例(2.0 %),对照组44例中有8例(18.2 %),治疗组PHN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

2.4 其他不良反应 随访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面瘫、耳聋,皮损部位未遗留疤痕,无视力损害,对照组1例愈后遗留局部色素沉着。治疗中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感恶心,但程度较轻,复查血糖和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 论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3]。临床根据疼痛性质分为急性期疼痛(AHP)和PHN。研究[4-5]发现,及时、积极有效地控制病毒感染及AHP是预防PHN发生的关键。AHP的疼痛是病毒感染后神经免疫炎性反应导致的伤害性疼痛,而PHN的疼痛是由于神经免疫反应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引发外周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敏感性的增强以及神经元的重塑而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6]。神经炎症可引起神经损伤,是导致PHN重要的始动和维持因素,疼痛刺激可以加速外周和中枢敏化的形成以及神经元重塑性改变[7]。

氦氖激光的激光强度不高,局部皮肤接受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后,可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8]。氦氖激光可提高红细胞的流动性和携氧能力,增强机体对氧的利用;氦氖激光也可增强体内超氧化物的活性,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的物质代谢能力。氦氖激光的温热效应促进疱液吸收,促进创面愈合。氦氖激光所产生适度的热刺激,可减轻局部皮肤神经末梢的痛觉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氦氖激光还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加快毛细血管生成,促进局部皮损的愈合,并降低愈后遗留疤痕的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研究[9]结果显示,在正规抗病毒治疗前提下,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病毒所致的皮肤和神经炎症,阻止VZV病毒对机体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损伤,预防PHN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止疱和结痂时间均明显缩短,第l周VAS评分即显著下降,提示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皮损愈合,迅速缓解AHP。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可阻止VZV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的炎症进程,同时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纤维化,减轻瘢痕和粘连,从而有效地缓解疼痛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10]。同时,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调节ATP/P2X3受体的功能而降低背根节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痛觉的产生、传导。

综上所述,足量伐昔洛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氦氖激光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愈合的作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通过抗炎机制缩短皮损愈合时间,缓解急性期疼痛,可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1] Nagel MA, Gilden D. Developments in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asculopathy[J].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2016,16(2):12.

[2] 邹晋峰,高华琳,贺纯静,等.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 2015,39(5):718-720.

[3] Nagel MA, Gilden D.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reactivation[J]. Curr Opin Neurol, 2014, 27(3): 356-360.

[4] Kuraishi Y, Sasaki A. Animal models and pharmacology of herpetic and postherpetic pain[J]. Curr Top Behav Neurosci,2014,20:57-74.

[5] 康新国,贺纯静,汪鑫.阿霉素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0例疗效观察[J]. 贵州医药,2014,38(7): 634-635.

[6] Nagel MA, Gilden D. Complications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reactivation[J]. 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 2013,15(4): 439-453.

[7] Andrei G, Snoeck R.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J]. Adv Pharmacol,2013,67:107-168.

[8] 胡云峰, 邓列华, 赵刚, 等.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0(2):210-211.

[9] Treede RD, Jensen TS, Campbell JN, et a1.Neuropathic pain: redefinition and a grading system for clinical and research purposes [J]. Neurology, 2008, 70(18):1630-1635.

[10] 赖婷吉, 施和建. 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 45(2): 145-14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121)

R752.1+2

B

1000-744X(2016)09-0947-03

2016-04-08)

△通信作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