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7-28

余洪 唐志明 刘衡 王勇朋 宋之光 范奇文 曾令雯 骆科进 张体江 李邦国△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省医学影像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3;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余洪1唐志明1刘衡1王勇朋1宋之光2范奇文1曾令雯1骆科进1张体江1李邦国1△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省医学影像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3;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孤立性肺结节; 双源CT; 容积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定量参数

孤立性肺结节(SPN) 是胸部影像学常见征象,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0 mm、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完全被肺实质包围的致密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病灶内多数无钙化、空洞,不伴肺不张、卫星病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而其中最为常见者是肺癌[2]。既往SPN的CT灌注研究,大部分只是动态增强扫描,或者是部分容积灌注扫描,并非真正的容积灌注。本研究利用炫速双源CT对SPN进行容积灌注成像,为SPN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60例SPN患者,其中44例灌注成功且经过手术病理临床证实取得最终结果并纳入统计分析。44例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4~82岁,平均(52.6±10.8)岁。肺结节直径8~30 mm,平均22.4 mm。

1.2 纳入标准 (1)常规胸片或CT扫描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病灶性质不明;(2)能配合CT扫描,无对比剂过敏,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等不适合增强扫描的禁忌证;(3)病人进行手术切除或介入穿刺之前未行放疗、化疗或其它相关治疗;(4)CT灌注时间距手术时间不超过2周。

1.3 检查方法 主要仪器采用炫速双源CT扫描仪、Ulrich medical REF XD 2060-Touch CT型自动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18 G针头。患者屏气训练,调整呼吸频率与呼吸动度,同时吸氧10~15 min,1~1.5 L/min,提高病人缺氧耐受力,以便配合完成CT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病人仰卧位,束紧胸腹联合带,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到双侧膈面水平。平扫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00 mAs,矩阵512×512,螺距0.6,扫描层厚为8 mm。CT灌注扫描:确定灌注扫描靶层面(范围以结节中心层面上下3.5 cm)。采用SyngoVPCT体部灌注扫描方案,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4 s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时间约38 s,对比剂总量50 mL,注射流率6 mL/s。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50 mAs,扫描层厚为5 mm,重建层厚为1 mm。扫描前开启X-CARE低剂量技术、非对称屏蔽采集技术(ADS),集成4D实时调制(CARE Dose 4D)技术。

1.4 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 灌注扫描完成,将图像重建数据传到Siemens Syngo Multimodality workplace工作站,用体部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分析。感兴趣区ROI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结节内明显坏死、钙化灶,选择结节内或边缘实性部分,以SPN所在层面的颈总动脉或胸主动脉为流入动脉,计算机自行运算获得相应的灌注参数及伪彩图。

2 结 果

2.1 病理结果 经手术切除病理确定者20例,经穿刺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得到组织、细胞学证明者14例,8例经临床相关检查或试验性治疗证实,2例经临床长期随诊观察证实。将结果分为恶性、良性、炎性三组。恶性结节28例(其中腺癌16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1例,转移瘤4例);良性结节9例(结核球4例,动静脉畸形AVM 1例,血管瘤1例,肺囊肿1例,肺隔离症1例,纤维硬结1例);炎性结节7例。

2.2 恶性、良性与炎性SPN强化方式情况 恶性结节以均匀强化为主,炎性结节多表现为周边强化,良性组出现了多种强化方式,以轻度强化方式较多。

2.3 恶性、良性与炎性SPN平扫值与增强峰值结果 恶性结节组平扫值(27.96±9.92)HU,PH(105.68±45.71)HU;炎性结节组平扫值(26.88±10.72)HU,PH(87.45±39.07)HU;良性结节组平扫值(15.42±6.39)HU,PH(26.57±6.92)HU。CT平扫值:恶性组与良性组、炎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炎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峰值PH:恶性组与良性组、炎性组与良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与炎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如果设定PH值>30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56%,准确率为82%。

表1 各参数组间比较统计结果

2.4 SPN时间密度曲线 不同性质肺结节出现多种形态的TDC曲线,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Ⅰ型呈速升速降型,下降幅度较缓且降支可能出现平台期;Ⅱ型呈速升缓降型,下降期可能有缓升高趋势;Ⅲ型曲线:整体形态走向平缓,只在一定范围内有小幅度波动。不典型曲线:曲线形态没有规律。本实验中恶性组以Ⅰ型曲线为主;炎性组以Ⅱ型曲线为主;良性组以Ⅲ型曲线为主(4例结核球、1例纤维硬结、1例肺囊肿),另有1例AVM、1例血管瘤、1例隔离症出现了Ⅱ型曲线。

2.5 SPN容积灌注参数结果及统计分析 恶性、炎性结节组的BF、BV和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与炎性组间BF、BV与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TTP、MTT值低于恶性、炎性结节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组与炎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结果中,设定BV值≥15 mL/100 g为判定恶性组的阈值,则28例恶性结节里,26例正确,2例错误;9例良性结节判断完全正确。炎性组7例中,5例正确,2例错误。以BV值≥15 mL/100 g为判定恶性结节的阈值,敏感度为92.8%,特异度85.7%,阳性预测值为94.2%,阴性预测值为83.3%。BF(I)值是BF值的优化算法,该参数与BF值保持很好的一致性。RSQ:相关系数的平方,描述测量值和理论值的线性相关程度,数值在0~1之间,单位为%;RSD:残差指数,反映测量值样本集的离散程度大小。见表2,3。

表2 孤立性肺结节双源CT灌注参数表

表3 恶性、炎性、良性肺结节各灌注参数统计学分析

2.6 X线辐射剂量 本研究利用双源CT扫描仪及CT水模对X-Care技术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下的X线辐射剂量进行了比较。在未开启X-Care技术扫描水模体时,剂量长度乘积(DLP)为74.9 mGy.cm。开启X-Care技术扫描同一水模体,DLP为43.4 mGy.cm,明显低于前者。有效剂量(ED)=DLP×k(权重因子)。对同一扫描部位而言,因K值为同一常数,DLP与ED成正比。

3 讨 论

CT灌注软件推导数学方法仅两种:非去卷积算法和去卷积算法。非去卷积法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但却容易低估BF值。去卷积法更加真实反映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是目前CT灌注成像研究应用最多的数学方法[3],本实验应用去卷积算法。作者尝试将两种数学方法做比较,但根据体部灌注软件自带的Patlak 分析(属于非去卷积法)计算44例SPN患者,有8例不能得出Patlak BV、PS,同时不能得到灌注彩图,这样的病例数占总数的22.7%。目前业界专家对于两种算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存在的差异,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4],因此,建立一套标准的分析方法非常有必要。

本实验中部分肺结节直径<8 mm,测量结果受到容积效应影响导致不准确、甚至为负值,这说明CT平扫值对于SPN性质的判定没有意义。若将PH值>30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则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56%,准确率为82%,这与部分报道不一致[5],推测可能与对比剂注射剂量、流率以及CT机型不同有关。本研究中恶性组TDC大部分表现为Ⅰ型曲线,说明对比剂进入组织中比较容易,肿瘤血管明显增多、基底膜不完整、通透性高,故强化时间早、峰值出现较早[6],而下降支后出现平台期,可能是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间隙中流动比较缓慢形成滞留有关。炎性组TDC大部分表现为Ⅱ型曲线,表明结节内血管同样丰富,对比剂进入容易,但排空延迟,因为组织水肿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良性结节血供少或者没有明显血供,因此TDC表现为低平曲线。

本研究表明,恶性、炎性结节的BF、BV、PS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恶性组与炎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陈南等[7]研究结果一致。炎性结节虽然血管增多,但是基底膜基本完整,而恶性结节除了肿瘤血管明显增多外、且基底膜不完整,所以能够解释炎性结节和恶性结节BF、BV值较高的原因,大部分良性结节乏血供(本实验中血管瘤、AVM、肺隔离症除外),因此灌注参数值均较低,依靠这三个指标鉴别恶性与良性结节、炎性与良性结节帮助较大、是非常可靠而且准确的,但是对于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则不能鉴别。

本研究组中,良性组TTP、MTT值均低于恶性、炎性组,具有显著差异,而恶性组与炎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良性结节属乏血供病灶,血管较细且内部结构无异常,对比剂扩散慢,按理说MTT值应该相对较长,但本实验中良性组MTT却低于恶性、炎性结节,分析可能是良性组中出现了血管瘤、AVM、肺隔离症3个富血供病变,导致MTT值变小,进一步提示MTT作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炎性结节鉴别的指标的可信度不高。

综上,炫速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可作为SPN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结节性质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良、恶性结节,但是对于恶性与炎性结节的鉴别仍然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TDC、增强方式以及各种灌注参数、临床实验室检查来进行多方位、综合性的评价,以期提高SPN的早期定性诊断率。

[1] Winer-Muram HT.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 Radiology, 2006, 239(1): 34-49.

[2]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Berg CD, et al. 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overview and study design[J]. Radiology,2011,258 (1):243-253.

[3] 田兴仓, 李文玲, 朱力,等.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29(5):730-733.

[4] Goh V, Halligan S, Bartram C. Quantitative tumor perfusion assessment with multi-detector CT: are measurements from two commercial software packages interchangeable[J]. Radiology, 2007, 242(3) : 777-782.

[5] Tateishi U.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lated angiogenesis[J]. Radiology, 2005, 235(3) :1084-1085.

[6] 白荣杰, 程晓光, 申宝忠,等. 64层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微血管结构的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8):1032-1037.

[7] 陈南, 黄政, 杨振刚.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 2011,35(8):747-7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265);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丁字(2012)2361号]

R445

B

1000-744X(2016)09-0981-03

2016-02-20)

△通信作者,E-mail:lbg2015@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