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的变化

时间:2024-07-28

胡琼 余倩 熊方 刘维佳△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的变化

胡琼1余倩2熊方2刘维佳2△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 观察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的变化,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PTE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比较,并根据年龄、吸烟状态、性别对PTE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PTE组血液中WBC、NE、CRP、ESR、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TE组血液中WBC、NE年龄≥65岁者高于年龄<65岁者(P均<0.05);PTE组血液中WBC、NE、CRP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P均<0.05)。各指标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E患者血液中WBC、NE、CRP、ESR、FBG等炎症指标升高;炎症反应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发展相关;高龄、吸烟的PTF患者可能存在较重的炎症负荷。

肺栓塞;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过去在我国认为PTE属“少见病”,近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但对PTE的漏诊率仍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其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近来有关研究认为炎症免疫反应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国内对炎症反应在PTE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80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PTE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PTE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PTE的诊断参照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制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2],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PTE患者80例(肺栓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8~86岁,平均(57.88±18.24)岁。排除以下情况:(1)恶性肿瘤;(2)结缔组织病;(3)急性心肌梗死;(4)急性脑卒中;(5)急性感染:(6)血液系统疾病;(7)活动性结核病;(8)肝、肾功能不全(丙氨酸

转氨酶≥80 U/L或肌酐清除率<30 mL/min)。同时,收集同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名(对照组),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18~80岁,平均(55.23±16.64)岁。PTE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 (1)年龄、性别、吸烟状态情况。(2)炎症相关指标: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记录患者发病时间及上述指标的检测时间。 (3)将 PTE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进行比较。(4)根据性别、年龄(>65岁)、吸烟状态等分别对PTE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炎症指标的差异。

2 结 果

2.1 PTE组与对照组血浆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PTE组WBC、NE、CRP、ESR及FB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分组nWBC(×109/L)NE(×109/L)CRP(mg/L)ESR(mm/h)FBG(mg/L)PTE组809.14±4.147.09±3.5962.47±64.5934.13±22.876.99±11.59对照组606.34±1.884.13±6.1916.00±22.7121.02±21.743.20±1.45 P值<0.01<0.01<0.01<0.01=0.02

2.2 PTE患者按不同年龄(年龄≥65岁为老年组,<65岁为非老年组)、吸烟状态、性别分组比较炎症指标 老年组PTE患者WBC、NE水平高于非老年组(P<0.05);吸烟组WBC、NE、CRP高于非吸烟组(P值均<0.01),见表2、表3。各指标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分组nWBC(×109/L)NE(×109/L)CRP(mg/L)ESR(mm/h)FBG(mg/L)老年组419.26±3.867.89±4.9746.36±45.5831.00±24.256.49±9.34非老年组397.89±2.146.25±2.2642.35±42.4035.68±23.687.22±13.36P值=0.039=0.46>0.05>0.05>0.05

分组nWBC(×109/L)NE(×109/L)CRP(mg/L)ESR(mm/h)FBG(mg/L)吸烟组3810.48±3.077.76±3.7683.72±73.6134.21±23.179.31±15.5不吸烟组42227.38±2.145.35±1.6638.53±39.4634.92±23.706.23±9.72P值<0.01<0.01<0.01=0.95=0.35

性别nWBC(×109/L)NE(×109/L)CRP(mg/L)ESR(mm/h)FBG(mg/L)男468.36±2.996.82±2.8746.17±47.8634.80±23.548.17±13.73女349.03±3.577.58±5.4841.01±42.3627.00±25.044.30±3.53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炎症反应与凝血途径之间存在共同通路和交互作用。炎症过程中机体可能通过促炎细胞因子诱导凝血组织因子激活凝血,激活的凝血可能影响特定的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受体,从而加剧炎症反应,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级联放大效应[3]。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已证明炎症在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的发生机制不完全相同,炎症反应与静脉血栓栓塞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阐明。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和炎症标志物,血浆浓度将会随着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大幅增加,严重者可达正常值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相关,炎症治愈后其浓度迅速下降。Eftal Murat Bakirci等[4]研究发现,当合并有急性期蛋白质包括CRP浓度升高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将会增加2~6倍。ES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指标,可作为炎症活动性及严重性指标,ESR在患者疾病活动时升高,缓解时下降。本资料结果显示,PTE患者血WBC、NE、CRP、ESR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提示PTE时存在较高的炎症反应水平,炎症反应与PTE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存在明显的内皮损伤、血小板和WBC的激活,WBC激活后计数的增加,将提高血液粘度并参与血管内皮损伤,还可影响FBG的活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时机体骨髓中贮备的成熟NE大量动员入血,NE能召集WBC聚集于血栓形成的部位,直接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重症肺炎脓毒症时,致炎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并且在显微镜下肺微循环中可见广泛血栓形成及栓塞[5],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炎症反应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性。本资料结果还显示,老年 PTE患者WBC、NE水平升高,这可能与衰老带来的机体基础炎症水平升高有关[6]。Eischer L等[7]研究发现较高的ESR是女性患者静脉血栓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在本资料中,PTE患者ESR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BG被认为是和血栓形成相关的炎症急性期反应物,炎症状态与血浆FBG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关系。在严重感染或急性炎症时激活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激活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在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继发纤溶亢进,形成大量纤维

蛋白多肽等物质,又反过来加重炎症。本资料中PTE患者 FBG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也支持了炎症反应参与了PTE的发生发展。

本资料结果还显示PTE组吸烟者较非吸烟者WBC、NE、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吸烟者存在较重的炎症负荷。吸烟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可刺激呼吸道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分泌粘液等物质导致气道发生炎症的几率显著增加;吸烟还可引起肺组织结构破坏、气道分泌粘液增多以及促进炎症反应等,而且烟雾中的有毒成分导致呼吸道纤毛组织的抵御功能下降,外界病原体等异物易于进入呼吸道,可使炎症进一步加重。对于PTE患者戒烟可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PTE患者血浆中炎症指标WBC、NE、CRP、ESR、FBG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反应与PTE发生相关;高龄、吸烟的PTE患者可能存在较重的炎症负荷。

[1] Bakirci EM,Topcu S,Kalkan K,et al.The role of the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determining the anatomic extent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J 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15,21(2):181-185.

[2] TorbickiA,PerrierA,Konstantinides S,et al.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 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08,29:2276-2315.

[3] Levi M,Vander Poll T.Inflammation and oagulation[J],Criticine Care Medicine,2010,38(2):26-34.

[4] Fox EA,Kahn S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ammation andvenousthrombos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J].Thromb Haemost,2005,94:362-365.

[5] Zee RY,Glynn RJ,Cheng S.An evaluation of candidategenes of innammation and thrombosis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women's genome health study[J]. Circ Cardiovasc Genet,2009,2:57-62.

[6] Biswas SK,Mantovani A.Orchestration of metabolism by macrophages[J].Cell Metab,2012,15(4):432-437.

[7] Eischer L,Tscholl V,Hdnze G,et al.Hematocrit and the risk of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sis:a prospecdve cohoa study[J],Plos One,2012,7(6):38705.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黔科合人才团队(2012)4012号]△

R563.5

A

1000-744X(2016)02-0159-03

2015-11-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