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胃痛肝气犯胃证77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4-07-28

衣 哲 练镇飑 陈美晓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 广东阳春 529600)

胃痛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又称胃脘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行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笔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肝气犯胃证7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男31例,女46例;年龄16~65岁,平均42岁;病程1~20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所有病例分为:中药治疗组18例(浅表性胃炎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萎缩性胃炎3例);针灸治疗组20例(浅表性胃炎1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2例);针药结合组治疗39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10例)。所有入选病理已排除心肌梗死、胃穿孔、阑尾炎等急性病症。

1.2疗效评定标准[1]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兼次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症状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兼次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粘膜病变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和/或兼次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的标准,但病情没有加重。恶化:主要症状加重;胃镜检查胃粘膜病变范围扩大1/2以上,或伴有其它新生疾病。

1.3治疗方法

治疗肝气犯胃证的基本原则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1.3.1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组(针药结合组) 中药取柴胡疏肝汤合四君子汤: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15g,生甘草10g,北柴胡10g,杭白芍15g,炒枳壳10g,醋香附20g,川芎15g,陈皮10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胃脘部嘈杂并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改党参为太子参、加麦冬。返酸严重者加锻乌贼骨;腹满者加香橼、大腹皮;少食纳呆者加山楂、砂仁;恶逆嗳气者加旋复花;腹泻者加防风;便秘者加大黄。穴位取中脘、天枢(双)、太冲(双)、足三里(双)。胃脘部嘈杂并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针灸加三阴交(双)、太溪(双);疼痛明显者针灸穴位加合谷(双);返酸严重者针灸加梁丘(双);腹满者加不容、承满;少食纳呆者按压天枢穴;恶逆嗳气者加攒竹穴;腹泻者天枢行补法;便秘者天枢行泄法。

1.3.2针灸治疗组 穴位取中脘、气海、天枢(双)、太冲(双)、足三里(双)。胃脘部嘈杂并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针灸加三阴交(双)、太溪(双);疼痛明显者针灸穴位加合谷(双);返酸严重者针灸加梁丘(双);腹满者加不容、承满;少食纳呆者按压天枢穴;恶逆嗳气者加攒竹穴;腹泻者天枢行补法;便秘者天枢行泄法。

1.3.3中药治疗组 中药取柴胡疏肝汤合四君子汤化裁:党参20g,茯苓15g,炒白术15g,生甘草10g,北柴胡10g,杭白芍15g,炒枳壳10g,醋香附20g,川芎15g,陈皮10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胃脘部嘈杂并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改党参为太子参、加麦冬。返酸严重者加锻乌贼骨;腹满者加香橼、大腹皮;少食纳呆者加山楂、砂仁;恶逆嗳气者加旋复花;腹泻者加防风;便秘者加大黄。

针灸每日1次,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15d为1疗程,未全愈者,进行第2~3疗程的治疗观察。凡治疗不满1个疗程者,均按1个疗程计算,在本治疗过程停止任何其他治疗。

2结果

针药结合组39例,痊愈20例(浅表性胃炎1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萎缩性胃炎2例);显效9例(浅表性胃炎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萎缩性胃炎2例);有效7例(浅表性 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3例);无效3例(萎缩性胃炎3例);总有效率为92.3%。

针灸治疗组20例,痊愈6例(浅表性胃炎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显效5例(浅表性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1例);有效3例(浅表性胃炎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无效6例(浅表性胃炎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1例);总有效率为70%。

中药治疗组18例,痊愈6例(浅表性胃炎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显效3例(浅表性胃炎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1例);有效4例(浅表性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无效5例(浅表性胃炎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2例);总有效率为72.2%。

3讨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胃痛的一大证型是肝气犯胃,此证型由于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胃痛的关键是“气”,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气机郁滞不通,所谓不通则痛。因此在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肝主疏泄而为气机调畅之要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肝郁气滞可乘侮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此时肝气常易乘虚而入,故胃痛与肝脾两脏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慢性胃炎的病人,都有肝气犯胃的表现,所以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法,针灸与药物配合使用效果比较理想。因为所选证属肝气犯胃,则胃气易于上逆,治疗时应抑木扶土镇痛为主,故取太冲平肝理气以制其气横逆犯胃,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可健脾强胃,泻之可引胃气下行,平上逆之气而降浊,中脘为六腑之会,胃经之募穴,补之以壮胃气而散壅滞,二穴配合可安胃而调畅中焦。天枢属于胃经,同时又为大肠经之募穴位于脐旁开两寸,恰为人身体之中点,如天地之际,是清浊升降之枢纽,故补之则清阳上升而飧泄乃止,泻之则浊逆下降而大便乃通。实为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与足三里、中脘、太冲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

方剂柴胡疏肝散可疏肝理气,四君子汤可益气健脾,白芍和甘草组成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之功效。本方诸药性味平和,病人易于接受,未发现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的疗效果较好,其次为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欠佳[1]。在方法上,针药并用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组疗效或针灸治疗组疗效,故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胃脘痛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辛银虎,程天凤,赵宁侠.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78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5,3(4):5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