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如何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孕育、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备的精神状态。就内在逻辑关系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真理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伟大建党精神奠定共识基础,二者都是当代实践需求基础上的价值表达。从精神一般到特殊、再到精神具体,阐述其指导思想、时代内涵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围绕“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出亟须拓展研究的议题,为进一步凝聚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与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共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72-04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如何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伟大建党精神”首次出现在党的政治报告中,并上升为大会主题予以凸显。这些重要阐述表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指向,实现赓续奋斗精神同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衔接、推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的精神条件。因此,厘清和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强化对相关议题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价值。
一、关于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探讨
当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有关议题,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和阐发的对象。
奋斗自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反映与改造客观世界、克敌制胜的精神线索和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天然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除了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组织力和政策执行力,还有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人着重把脉“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2]。在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以初心使命为精神动力的逻辑起点、理想信仰为精神动力的中心支柱,将精神状态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尤其是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积淀及所转化而来的现实力量,“支撑其从精神的高度、信仰的高度构成民族复兴得以可能的关键要素,体现出‘实践—认识—实践的精神作用逻辑”[3]。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都是奋斗实践的精神产物
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与现实,对民族、社会与个人,对当前与长远目标发展的一贯思考,也满足了社会的人与现实主体的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地了解时代、把握时代,掌握历史主动和自觉,坚持本真的精神,开创了民族复兴大业进程中筚路蓝缕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潜心总结历史,深度挖掘理论内核,凝练形成包括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一系列价值理论系统。尽管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产生的对象性主体、精神主题、文化要旨等不尽相同,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来看,它们都是从中国前后历史性变革的实践中逐步生成和发展的。从民族复兴史来看,二者都凝结着几代人的夙愿和梦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国家富强的实践以及全体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实践的生动表达;从社会主义史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下所形成的共同精神信仰,“包含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质和内容”的具体元素[4]。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奋斗精神不同的历史与实践主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是历史与实践的结合、具体与抽象的结合”[5]。在伟大奋斗精神的凝结过程中,必然与各个时期的奋斗主题、时代需要结合,经历不同的精神发展形态。从奋斗精神在历史阶段、价值理路等方面的具体差异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基本雏形和历史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奋斗精神在当代的集中表达和奋斗主题上的转换。前者依托于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主题,“在党的精神发展史中传承精神特质、构建精神谱系”[6];后者以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探索为逻辑起点,且伴随时代的发展趋于完善[7]。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与奋斗探索相适应的精神力量,但反映的实践需求和导向原则却是不同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解决社会公共信仰的问题,主要受到利益分配体制和利益分配实践深度的制约[8];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党的创建和发展而锻造出来,一经生成,就标定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因图谱[9]。在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主题序列中,偉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奋斗精神不同的历史主题,就如何推进实施塑魂铸魂工程面临着不同的实践境域和时代要求。
(三)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衔接是保持奋斗精神的客观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实向精神动力转化的典型形态。从精神系统属性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动力的内部结构层次上具有一致性:以初心使命为精神起点、以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柱、以政治品格为精神基石、以爱国情操为精神主线。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人民所需,满足时代之迫,构成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精髓[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强调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耦合具有深刻考量。比如,二者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原则,提出要讲奉献、讲牺牲,旨在小我与“大我”的双重融合中保持广大党员和社会群众的活力、动力与精神原创力,推进国家社会进步与发展、助推民族文化走向复兴。就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涵而言,可以择要归结为“真理的力量”“奋斗的精神”和“人民的立场”三重维度,具体而言是: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实践品格、磨炼意志品质、锻造政治定力,建构一套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11]。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联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任务,作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融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日常,体现在干事创业的平常,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12]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内核层面具有一致性,其内在逻辑关联可以从政治灵魂、价值共识和精神现实需求三个方面来阐释和把握。
(一)伟大建党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真理灵魂
伟大建党精神是由马克思主义孕育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深厚科学内涵的真理性理论,是富有远大理想的真理性理论,正是这一理论品格孕育了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风范。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是探索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革命性、现实性理论,正是这一理论特质养育了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风骨。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解释世界力量和改造世界力量的革命的理论,是具有伟大斗争精神的理论,正是这一理论气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真挚人民性的理论,是坚定捍卫人民利益的理论,正是这一理论性质养育了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情怀。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思想基石,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践内涵,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精神风范,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价值旨归,明确了历史与实践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基本框架,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真理要素植入了灵魂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伟大建党精神奠定共识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内在机理,学术界研究得并不够。当前深入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社会共识基础。首先,国家层面独特的精神标识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规定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然状态,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发挥统领作用。其次,社会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调以及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成为党坚持不懈、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体公民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进行提炼,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公民道德行为选择和评价提供了指引。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为发挥全党全社会价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共同体意识。
(三)当代实践需求基础上不同向度的价值表达
马克思曾说:“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我们并不能“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13]。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在思想上、精神需求上的内在统一,作为党和人民精神状态的直接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反映当代实践需求基础上的精神指南。一方面,党在对中华优秀文明的自觉传承中展开自我革命,同时强调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体群众的引导,要找到其“最大公约数”和共同价值信仰。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要求,蕴含着社会价值共识的伦理诉求,需要党从源头上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思想建设为龙头凝聚社会力量,统一意志,达到精神上的正本清源。尽管二者提出的时空境遇、发展定位、主体对象及逻辑指向,其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建党精神都反映了当代价值需求,契合时代精神需要,是新时代关于深入推动精神谱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革命和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客观精神与时代信仰表达,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期待,有利于调动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以最好的精神状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伟大建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三次提到伟大建党精神,并首次明确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上升到党代会报告的主题,与“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相并列,同时还在总结“新时代十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历史性成就”部分再次强调,“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间节点上,党中央做出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同时也提出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重构精神世界、多方面引领和整合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精神支柱、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着规律必然性、价值指向性与实践渐进性”[14];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教育需要靠精神谱系来驱动,没有伟大建党精神的內嵌融入,党的伟大革命也无从谈起。梳理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议题,把握两者的内在联系,挖掘理论分析主题,不仅助益于深化对其历史与现实趋势的认识,也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掌握历史主动精神。
(一)伟大建党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的历史与实践逻辑
有学者指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赓续,“既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也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主体的积极主动作为,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赓续过程中主体主动地唤醒、建构、融入、创造、讲述等,构成传承赓续的内在机制。”[15]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融入的过程与结果,就当代中国精神与时代要求而言,最典型的形态聚焦于伟大建党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传承。就历史逻辑而言,伟大建党精神萌生于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实践的历程中形成并达到成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革性实践中焕发光彩。就实践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这是历史性变革的实际需要,也就是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所决定的。
(二)伟大建党精神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原则
从学理上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不应只停留于静态的逻辑把握,还要让逻辑活起来,在逻辑的矛盾运动和自身展开中把握其深刻意涵[16]。基于历史自信涵养的视域,通过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等载体分析,可以发掘出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初心使命的本源性,真理的实践性、历史探索的斗争性、持续性,自我锻造的人民性上是完全一致的。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之源指向了爱国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也创造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条件。由此,进一步分析相关的精神资源,探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底蕴,挖掘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气质建构的原则和重要机制。所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式”教育的议题可以包括:中国共产党内在精神性话语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共性生长点;个体的有限性与社会共同体的永恒价值;等等。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互动逻辑,必须抓住两大关键性问题:其一,伟大建党精神使中国主动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近代中国曾受屈辱、欺负而被迫地卷入现代化,经过一系列斗争,尤其是党创立以后,中国受马克思主义指导有了真理和理想,指引中国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开始探索现代化,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这些探索是对历史的继承,也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二,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从九个维度阐明它的本质要求,这些特征与内容很多都与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关联。例如,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的现代化,除了物的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人”这一主体,强调现代化应当复归并体现在人的观念、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上的现代化。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乃至价值情怀,正是全体人民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
当前,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从一系列论述中,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融入,其议题至少包括:其一,关于“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实来看,这是由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所决定的。其二,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内容贯穿到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更直接,就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而言,包括具备自觉的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居于根本引领地位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7]其三,关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聚焦的议题可包括,伟大建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道义和人民性特质的根本一致性[18];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神力支撑;立足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国际比较中增进中国精神的阐释与推介;等等。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项久雨,范海群.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1-11.
[3]项敬尧.中国共产党精神动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思想教育研究,2021(1):60-64.
[4]杨林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解析爱国主义的结合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5(4):43-46.
[5]张彦.以伟大奋斗精神引领新时代征程[J].红旗文稿,2020(16):36-38.
[6]何虎生,张林.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2):64-73.
[7]韩东云.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新时代内涵[J].河南社会科学,2019(2):15-19.
[8]李红梅.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37-40.
[9]蔡志强,袁美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形成机理与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1(8):4-11.
[10]石云霞.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1):27-37.
[11]徐蓉.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97-104.
[12]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1).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14]夏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机制与路径探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4-24.
[15]佘双好,王惠.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赓续的内在机制与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7-14.
[16]刘建军.深化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几点哲学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127-132.
[17]***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3-124.
[18]白刚.真理·道义·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制高点[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18-28.
(责任编辑:田 苗)
收稿日期:2022-12-06
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南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专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研究”(22SKZ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龚锦涛,特邀研究员,讲师,法学博士,从事当代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