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谢梦玲 徐俊
摘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共产党接续创造诸多辉煌成就的精神密钥。尽管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肩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奋斗的崇高使命,但长期执政大党的特有属性和独有矛盾也决定其在政治活动中必然面临着多方面的独有难题。这些独有难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精神方面的因素尤其值得重视。只有从精神维度深挖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从党的奋斗史中探寻其破解的关键路径,才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以及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三信”;中国共产党;独有难题;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80-04
信仰、信念、信心,既是党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党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精神武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以下简称“三信”),就是指引和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密钥。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在依靠“三信”创造诸多辉煌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独有难题。这些独有难题,既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而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更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終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为此,不仅要从精神层面挖掘深层原因以强化党的先进纯洁、团结统一,而且还要从党的奋斗史中探寻破解之道以保证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信”坚定:百年大党创造辉煌的精神密钥
(一)中国共产党依靠“三信”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没有“三信”作为力量之魂,就不可能诞生中国共产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空前沉重的政治欺凌、经济压迫、文化侵略,昔日繁华盛世难以为继。为挽救民族危亡,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到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再到“教育救国”,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无数次求索和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直至十月革命爆发和胜利,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看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出路,并开始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7月,“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3]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齐心汇聚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旗帜下,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奋斗的胜利曙光得以出现。
没有“三信”的强大内驱动力,就没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千百年来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始终把信仰、信念、信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笃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依靠“三信”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依靠“三信”的方向指引,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尽管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但党和人民面前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从国内形势来看,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生产萎缩、民生困苦的烂摊子;从国际形势来看,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面临从革命到执政的历史转变,我们党并没有丢掉或是改变对理想信念的初心,而是充分发挥“三信”的精神动力作用,将其精神力量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成效。一是继续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各类匪患,建立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二是高扬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成功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民立场,既完成土地改革,还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四是充分发扬创造精神,顺利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些伟大成就,都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信”的正确性。
我们党在“三信”的精神砥砺下,展现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奋斗、多方探索的生动景象。在国民经济方面,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 678.7亿元;在科技事业方面,通过大力协同,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相继研制成功;在外交工作方面,通过坚持独立自主,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在党的建设方面,通过自我革命,积极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为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团结性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等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不仅集中体现“三信”的强大精神动能,而且还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风貌。
(三)中国共产党依靠“三信”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依靠“三信”,党把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党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创造性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有利于遵循经济活动的自身规律性以及克服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的弊端,而且还推动我国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使中国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
依靠“三信”,党把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内在动力,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报告,“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 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 432美元”[4]。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既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更是党依靠“三信”实现正确领导的结果。
依靠“三信”,党把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作为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小康”正式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党带领人民奋发建设小康社会,2021年,小康从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变成生动现实。从民生指标来看,人均国民总收入总体上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迈向“高人类发展水平”行列,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不论社会主要矛盾、时代定位、阶段性目标如何变化,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不变。
(四)中国共产党依靠“三信”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依靠“三信”,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得以一以贯之。“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5]。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没有延续封闭僵化的老路,更没有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通过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充分显示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实现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大步迈进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而且还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依靠“三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时代。“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6],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样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根本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继续坚定“三信”,在以总目标、总布局、战略布局等宏观设计引领下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价值导向、国际战略等方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发展。
依靠“三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并不断开辟新境界的伟大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作一篇大文章,以旗帜—事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基本结构形式,不断明确和发展党的理论认识。譬如,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坚定文化自信理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论、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三信”而取得的重要理论成就。这些理论成就,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土壤,而且还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发展方向。
综上可见,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之所以接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始终肩负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因而才能万众一心地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巨轮乘风破浪、驶向胜利彼岸。
二、“三信”增强:大党独有难题破解的关键之举
(一)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既是重要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精神基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可分割、不可剥离的坚守史和践行史。回望过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一路破解自身难题的精神武器。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续走好接下来的路,就必须从自身历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克服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有难题困境。其一,学史明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指引而自觉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史明理就是要将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实、历史规律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更加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其二,学史增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厚植于历史自信的实践根基,增强党的自信必须从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养分。学史增信就是要积极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从而提升党的价值理念和革命精神的感染力并激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巨大信心。其三,学史崇德。“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质的生动诠释。学史崇德就是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有益资源,从党百年奋斗中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继续传承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以愈进愈勇的奋发姿态应对并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其四,学史力行。学习党的历史不是为了炫耀党取得的历史成就,而是为了砥砺精神以奋进新征程。只有着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全党积极参加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才能知行合一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所遇到的独有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党的历史作为“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7],马克思主义信仰则作为百年党史活的灵魂,只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精神之钙以增信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难在何处,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精神运用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过程中。
(二)从党改革开放40多年奋斗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强大精神力量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8],深入学习并领会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40多年奋斗史,是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以及切实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强大精神力量的关键所在。其一,聚焦理论维度。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科学认识,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展现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优势,为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执政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并贯彻党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精神,才能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无畏于大党独有难题。其二,聚焦过程维度。在党的领导下,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成功指导党和人民走上了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只有深入学习并领会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才能弄明白未来我们党应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鼓起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精气神。其三,聚焦目标维度。在党领带和推进改革开放的40多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我国改革开放置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始终立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来审视和反思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价值。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路线始终是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只有系统梳理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才能从历史长河与时代大潮中分析其演变机理,进而具备更好掌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9]。我们有理由且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党领导和推进的40多年改革开放史,为不断激发、深化、升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命认同提供精神阵地,从而解决好当前党在思想上行动上面临的种种难题。
(三)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中感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经久不衰。然而,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封建中国大门,中华民族开始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地。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支撑党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既是筑牢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基石的核心所在,更是以赶考精神着力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要义。其一,感悟救国精神。为根本破除旧统治势力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制度镣铐,中国共产党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如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民族自立的新纪元。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力救国的历史,感悟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铸魂强党的精神基石。其二,感悟建国精神。为完成国家繁荣富强的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如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精神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的衰落向富强的历史性飞跃。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齐心建国的历史,感悟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铸魂育党的精神资源。其三,感悟富国精神。为使中华民族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中国共产党以敢闯敢拼、锐意进取为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竭富国的历史,感悟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其四,感悟强国精神。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如脱贫攻坚精神、工匠精神、丝路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精神的强大力量,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迈出不断自强的前进步伐。学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打造强国的历史,感悟复兴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治党兴党的精神钙质。总之,中国共产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只有深刻领悟党如何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在逻辑中愈加自立、自信、自强,才能够在面对一系列独有难题时愈加笃定理想信念、愈加坚定历史自信。
综上所述,“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10]只有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从党的奋斗史中深挖精神养料,才能在面对大党独有难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26(1).
[3]***.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4]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DB/OL].[2023-03-01].http://www.stats.gov.cn/zt18555/ztfx/kxfzcjhh/202303/t202303011920335.html.https://webmail.vip.163.com/js6/read/readhtml.jsp?mid=10:1tbiChWSG1gAuUnIPAAAsK&userType=ud&font=15&color=333-ftnref5.
[5]***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1.
[7]***.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8]***.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9]陳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J].红旗文稿,2021(18):7.
[10]***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75.
(责任编辑:田 苗)
收稿日期:2023-06-2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史研究”(21BDJ027)
作者简介:谢梦玲,党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徐俊,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从事意识形态理论及信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