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旺 任雪
摘 要:红旗渠精神具有时代性、人民主体性、革命性的鲜明特征,内在地包含着求富精神、和谐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敬业精神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论述了红旗渠精神可以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极佳载体,并就如何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大众化;红旗渠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112-03
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勤劳勇敢的林县(今林州)人民为解决吃水问题,开天辟地勇战天险,鏖战太行引漳入林,历经十年终于修成的一条“人工天河”。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1]。当代中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的课题,既有现实性课题,也有未来性课题,这就提出了思想再解放的要求。此时,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对我国思想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实现其大众化的重大课题。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与特点
在历史上,林县是一座水源匮乏、经济文化落后、交通运输闭塞,长期处在贫困中的中原县城。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拉开帷幕,歌曲《定叫山河换新装》唱道“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传颂的正是修渠的壮阔场面。红旗渠精神孕育于红旗渠工程,正是在红旗渠的修造过程中,诞生出感动、激励了亿万人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
(一)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在不同时期,对红旗渠精神也各有其不同的具体表述[2]。其中最具权威、代表性的是在1990年林县县委下发的文件中所记载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概括性的表述。鉴于这十六字表述,语言最精练,高度概括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学界得到普遍引用。
1.自力更生
红旗渠精神蕴含自力更生的品质。自强不息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基因,也就是即使遭遇艰难险阻甚至被逼到绝境,也要顽强地生存发展,执着地向前向上。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的:“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3]1132红旗渠修建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资金、粮食、工具、建材甚至是技术等都是林县人民自己解决,林县人民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自力更生的伟大品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2.艰苦创业
红旗渠精神蕴含艰苦奋斗的品质。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了许多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品质与活力。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艰苦创业”精神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又是国家、个人事业能最终得以成功的精神原动力。面对残酷干旱的自然环境、一穷二白的经济环境,党领导林县人民将劳动创业的实践活动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相结合,充分诠释了艰苦创业的伟大品质。
3.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蕴含团结协作的品质。建渠10余年间,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得益于全体修渠人员的同心协力,得益于党和政府对红旗渠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也多次询问,关心红旗渠建设的具体情况,红旗渠工程修建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与相关领导的支持。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萌生了修建红旗渠的集体意识,即在长达十年的修渠实践中形成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蕴含无私奉献的品质。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涌现出了路银、马有金、任羊成、王师存、李改云等等一大批修渠英雄楷模,危险中他们不顾个人生死,更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过程孕育的也正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私奉献”不仅是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价值导向。
(二)红旗渠精神的特点
红旗渠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艰难困苦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林县人民在开凿红旗渠的实践中锻造出来的伟大精神。它与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等革命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创造出的精神成果,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因其具备的鲜明特征,又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笔者试将红旗渠精神的特点归纳为时代性、人民主体性和革命性。
1.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性
红旗渠精神根植于时代土地,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就没有红旗渠建造过程中党和人民共同奋战太行的壮阔局面,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更不可能产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社会面貌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这既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促使林县当地在思想层上实现了从小农思想向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跨越。红旗渠精神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其不仅在红旗渠修造时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林县人民,在新时代的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与色彩。因此可以说,红旗渠精神既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根据时代的需要,可以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2.红旗渠精神的人民主体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031红旗渠精神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民主体性,分别可以解释为人民性与主体性。人民性说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修建红旗渠时,林县县委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就主体性来讲,红旗渠精神是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可以说红旗渠精神所彰显的人民主体性,既是红旗渠成功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武器。因为人民主体性的这一特征,使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都能得到普遍认同。
3.红旗渠精神的革命性
从修渠目标上来看,红旗渠的建造是林县人民为了改变水贵如油社会面貌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领导力量上来看,该工程是由林县县委直接领导,各级党委热情援助的。红旗渠伟大工程是党继续领导人民所进行的社会革命和生产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无不争当先锋,任劳任怨,工地党委领导班子的领导和干部不仅长期吃住在工地,还同时担当指挥員和战斗员的角色,始终坚持抓思想政治工作,广大共产党员在修渠的过程中,弘扬了顽强拼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力地促进了红旗渠的建设进程。
二、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红旗渠精神随着实践发展被时代不断赋予新的内容。红旗渠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既属于历史,也属于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遵循是全体中国人民行动的最大公约数,其要进一步实现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导向作用,必然需要大众化这一路径选择。而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产生的典型事例、英雄人物等,都是诠释主流精神、引领社会的载体,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举例来说,红旗渠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与“富强”、“团结协作”与“民主”都有相对应的关系[4]。
(一)红旗渠精神内在包含求富精神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首个概念范畴,“富强”被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上被提出来,而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林县人民的求富精神。具体表现在红旗渠四部曲,其中“出太行”“富太行”这两部曲讲述的正是林县人民的求富精神。具体来说,“出太行”指的就是修渠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建筑队伍,在20世纪80年代走出林县,已在全国各省市留下自己的足迹。“富太行”,即建筑大军经过市场的洗礼,带回的是物质和精神的丰厚回报,当地百姓的储蓄余额连年位居河南省县市第一,其中银行存款70%来自于从事建筑业的收入。这充分体现了林县人民的求富精神。
(二)红旗渠精神内在包含和谐精神
美学意义上的“和谐”,主张“美在和谐”,这种观点最早可追溯至毕达哥拉斯的观点:“美是和谐与比例”“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5]。***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和谐”一词,和谐作为哲学中的概念范畴,从“以和为贵”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君子和而不同”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我国社会实践与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想追求,与“富强”“民主”“文明”一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并在当时困难的处境中得到了来自全国有关部门及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由此衍生的红旗渠精神充分展现了和谐精神,红旗渠精神内涵包含的和谐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高度契合。
(三)红旗渠精神内在包含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上,提出的第一个词是爱国。为了改善残酷干旱的生活环境,林县县委毅然决定开始修建红旗渠,这时国家正值艰难时期,一穷二白的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依靠双手和智慧成功修建红旗渠,解决了困扰林县人民几十年的吃水问题,这种为国为民、心怀大业的情怀体现了林县人民朴实的爱国主义精神。修渠过程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楷模,这也体现了林县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无私奉献的英雄情怀高度彰显红旗渠精神所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红旗渠精神内在包含敬业精神
坚守敬业,是中国梦的需要,是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个人长足发展的需要。林县县委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充分凸显了敬业品质。林县人民面对的是层峦叠嶂的险峻山峰、巨大的施工难度、简陋的造渠工具,但他们却没有退缩,依靠双手和智慧成功修建红旗渠,任羊成和他的除险队员们如同战场上扫雷清障的工兵一样,置生死于度外,每天在悬崖边飞来荡去,排除险石,为建渠大军开路……林县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汗水和血水铸就了“水上长城”红旗渠。这种精神与智慧使林县建筑工人逐步成为敬业的名牌和质量保证,充分彰显林县人民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的认可和接受,并内化于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成为日常生活和行为的价值指导准则[6]。“灌输”是理论普及教育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产生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观念意识形态,不可能在人们的思想中自发产生,“这种意识只能从外边灌输进去”[7],就不得不借助某种载体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那么,弘扬红旗渠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的路径探索也就成了十分必要的工作。
(一)进一步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拓展人们的参与性
红旗渠景区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具象,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红色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将其作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来深入开发。如利用当下时髦的一种红色旅游资源利用方式——体验式旅游,组织游客重走红旗渠。通过这种浸入体验式的参与方式,使得人们既可以了解红旗渠壮烈激荡的修建过程,也能够更好地领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激发人们的参与性,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旗渠精神的高度契合性,在人们通过此类方式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之时,其实也就是红旗渠精神在发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
(二)进一步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蕴藏于红色资源之中,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红旗渠具有丰厚的爱国主义功能,位于红旗渠风景区内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就是一所依托红旗渠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因而可以进一步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党员干部,在这里可以接受理论的熏陶、心灵的洗涤,从精神、理论层面上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