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

时间:2024-07-28

张绘 龚云洁

摘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来提出建议,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12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代社会仍显现着独特的光辉与价值。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1]。优秀传统文化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必须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完善的特殊年龄阶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塑造一个正直、高尚的灵魂,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材,而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会使人的心灵发生扭曲,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如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一些思想理念,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极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进入学生头脑并不断得以实践,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能够不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坚守自己的本心,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平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反思,例如传统文化中“慎独”和“自省”,“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都鲜明地表现了学会反思的重要性。在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慎独”“自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错误之处及时加以改进,积极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蔑视文化的作用,那么它就会在国际社会处于劣势,无法在国际上立足。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品质,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而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情怀,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不断增强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在当代社会,全球化推进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价值判斷,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想蔓延,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造成严重损害,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将爱国主义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面对错误思潮时能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出正确的情感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大学生应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维护国家荣誉和安全的伟大事业中,对于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要坚决抵制。

3.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态的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社会处处充满激烈的竞争,更加要求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倘若没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则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自我怀疑、消极懈怠的情绪,从而在竞争中失败。在遭遇挫折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态度,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进取精神,还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想信念。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时面对着艰苦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后仍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之下,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在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资源来启迪学生,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心态、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不断前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

4.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与社会有效衔接。《大学》在开篇就提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这是古代大学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当今大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大学就是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的优秀人才。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渠道,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不只有经济的腾飞,还有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其中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逐渐渗透到校园之中,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产生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责任感不强、诚信意识下降、功利主义泛滥、个人主义严重,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最大的阻碍。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诚信意识、集体意识已迫在眉睫。在传统文化中,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一直都是历代大家所推崇的,用传统文化中这些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滋养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而只有大学生具备了这些走向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他们才能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大学的使命才得以实现,大学生才能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完成和社会的无缝衔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通过对周围的大学生进行询问调查了解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仅仅停留在对其名字和经典著作的了解上,有的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认真阅读过。除了文学名著外,大学生对经史子集的了解情况更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对孟子、荀子、墨子、董仲舒、朱熹等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不太了解。有些说自己熟知传统文化的同学,如果对他们进行深度了解则会发现,他们所了解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学校所要求的。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可以发现,在他们的固有观念中,传统文化与一些实用性技术相比是不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并且对于将来的就业来说也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们在专业的选择上,出现重理工经管、轻文史哲学的现象,这也是大学生们存在的现象。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业务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力并不差,但是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却仍显不足,出现文化高、素质低的“两张皮”现象,这也是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对一些大学生的负面评价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传统文化功底欠缺。“教师是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桥梁,也是开展融合的关键。”[4]对于在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上,要求教师在这两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功底,并且具有将两者交叉渗透糅合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猎不足,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不足,学术功底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授课。而一些传统文化背景比较深厚的教师,则主要从事中国文学、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功底又比较薄弱。所以说我国高校中严重缺乏同时具有这两门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教师,这也直接阻碍了这一方向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发展,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方面的缺失。

3.传统教学方法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佳。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被继承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进入学生头脑内化成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被永久保存下来,因此对其进行传承必须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但是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老师服务于考试的功利性需要,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将书本上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输送”给大学生。这样的课程枯燥无趣,学生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另外,在大学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形式教学,这样只注重说教,单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是不会被学生喜欢的,只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无法真正“入脑入心”,也无法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教育主体层面:打造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9月9日,***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扎实学识”[5]。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道德提高方面有着直接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教师要先学先行。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要先学先行、入脑入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自觉用传统文化武装头脑,用传统文化提升水平,把自觉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和责任。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要想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成立教研学会,推动教师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各学校、各地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全国、区域和课内课程的设置,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发挥集体优势,推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水平。

2.教育客体层面: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从心底接受传统文化,自觉接受传统文化对其思想的洗礼和熏陶,必须培养起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大学阶段继续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应了解他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大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衔接,避免不同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脱节。例如,对大家影响最深的要数儒家传统文化,与孔子相比,大家对孟子、荀子的了解并不深,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空白,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不仅学生不会感到陌生,还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继承,是从自然到自觉,自觉推动文化继承向着我们的理想发展、转化、创新”[7],因此,自觉地学习、传承非常关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当下时代的优势,利用社会中正在流行的传统文化,例如以时下热播的电视剧的背景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进程从而达到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另外,诗词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诗词文化中表达的浓厚的家国情怀、远大理想等传统美德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奋进,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古诗词的热潮,以此为契机,在学校也可以举办类似的节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寓教于乐,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承,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育介体层面: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學活动领域,而是要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大学应成为文化中心,用先进文化去影响社会,促进社会发展。”[8]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校阵地建设,使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像课堂教育那样直接,也不如课堂教育收效快,但是它润物细无声,将其所要传达的内容以同学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显现于细微之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而使大家印象更为深刻。

一方面学校可以采用诸如演讲比赛、社会实践、学术探讨等形式来使学生参与其中,用亲身体验来反馈活动效果,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为重要的教育介体,要注意它们的改革创新。”[9]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让传统文化“进教材”,可以依托本地传统文化优势,编写地方特色教材。在教学方法上,除了最基本的口授外,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讨论教学、情感教学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依托现代新技术手段,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方法,多管齐下,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升。

4.教育环体层面:营造四位一体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环境。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环绕式的,优秀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朝着同一方向同时发力,才能發挥最大效用。

在社会层面,应努力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举办形式丰富的朗诵演讲、角色模仿、歌曲舞蹈等活动来加深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印象。另外,博物馆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文化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博物馆的一件件文物都在讲述着它的历史,通过现实可感的物品对大学生的情感震撼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更具深刻性;在学校层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校园建筑、校园广播、条幅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传,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站建设和公众号推广,使其服务于学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家庭层面,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并传承下来,习总书记在2015年就提出了“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思想;在自身层面,需要学生自觉加强自身道德文化修养,善于“慎独”“自省”,正如《论语》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赵慧峰,俞祖华.重视“四贯穿、四结合、四并举”,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65-70.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礼记(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7.

[4]袁晓文.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58-259.

[5]彭波.***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N].人民日报,2014-09-10.

[6]***.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7]陈来.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N].光明日报,2017-03-20.

[8]张岂之.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简论大学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7-8.

[9]李国良,周向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思想教育研究,2018(9):91-95.

收稿日期:2019-12-25

作者简介:张绘(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龚云洁(1994-),女,江西宜春人,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