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各种影响从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发生一定的改变。研究与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助于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包括理论解读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正面回应牢牢掌握阵地主动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干预做出时代回应,让大学生在社会思潮多元传播路径中完成碰撞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思潮;大学生;思想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7-0124-03
社会思潮作为反映一定時期人们某种利益和要求并能够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或趋势,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大学生群体由于生理、心理、专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不仅成为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也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各种影响从而导致思想和行为发生一定的改变。研究与掌握当代社会思潮作用于大学生的特点及对策,对深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高校众多,人才密集,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以首都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
笔者组织调查团队面向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共发放400份纸质版问卷,回收358份,有效问卷为323份,有效率为90.22%。整体上看,对社会思潮的认知程度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文法经管类学生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学生党员高于非党员。除此之外,具有如下新趋势。
1.与生态相关的思潮知晓度最高,正确率最高。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某些行为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出现了绿色和平主义思潮。绿色和平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信奉后物质主义,批判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物质享乐倾向;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反对专制主义等。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绿色和平主义思潮知晓率最高,正确率过半数。在对绿色和平主义观点的认知方面,正确率为61.92%。究其原因,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观点深入人心有密切关系。
2.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等知晓度较高,正确率不高。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通过设置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表性作品对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显示,59.44%的同学表示了解人文主义思潮。
发端于西方,因标榜科学方法论而得名的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也较大。对于“科学主义思潮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93.19%的同学自认为“比较了解”,但做出正确选择的仅占15.17%。女性主义思潮是随着人类文化程度的逐渐升高,女性追求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以主张男女平等、人人平等为特点的一种思潮。96.28%的同学认为对女性主义思潮有一定了解,但落实到保护女性权益的主要举措等具体内容方面,回答基本正确的学生占43.65%,未达半数。
3.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知晓率较低,正确率较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从20世纪20年代发端至今,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拥有数量众多的追随者。一部分学生表示听说过,但做出正确选择的比例为38.39%,在认识上与“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混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近些年虽然学术界和媒体多有发声揭露与批判,但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表现的选项总体正确率为37.15%。
调查结果还表明,科学主义思潮在理工类学生中知晓率显著升高,显示出更加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应对各种理论的探索与验证。男性大学生和农学、医学类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认知正确度更高,表现出更加勇于推翻前人的认识和观点,敢于怀疑与论证的特点。来自于家庭经济状况较为优越家庭的同学对社会思潮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主动认知的意愿较低;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对社会思潮的了解程度相对最高,反映这一群体受思想约束较弱,接触相关文章或言论后更容易引发质疑;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相对较少关注社会思潮,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兼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4.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趋势。一方面体现为大学生追求积极进步的价值观的总体趋势,包括对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真理、开放、创新等理念的关注与追求。如人文主义思潮“人生而平等”,要求解放天性,追求民主的主张;科学社会主义思潮对科学与真理的热切追求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其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渠道。比如受绿色和平主义思潮影响的学生,在看到国内外与环境、物质消费有关的新闻标题时,会主动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接触与了解社会思潮,有助于大学生从多重角度思考问题,而非被动地单向接受。
另一方面体现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调查显示,虽然“听说”过许多关于社会思潮的概念,但是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核心观点认识不清楚,理解有偏差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对社会思潮以“于我是否有用”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大学生对社会思潮大多停留在表面认识的阶段,而且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比较有限。当被问及“如果听说了某一新的社会思潮观点之后,是否会进一步了解?”很少同学会选择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26.01%的受调查者选择立刻到网上查阅相关内容;12.38%的受调查者选择与老师或同学讨论;56.35%的受调查者会选择“听过就算了,不会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或者“第二次听说时才会产生了解的愿望”。被问及“当听说了与你相悖的思潮观点,第一反应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每个人想法不同,不一样也没关系”的包容态度。由此也说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比较表浅,并没有发展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思想或信仰,更多只是受好奇心的驱使去了解,距离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层次还非常遥远。
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社会思潮是社会生活的动态反映,具有发生、发展、演变、传播和消亡的内在规律。掌握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分析社会思潮作用于大学生的原因,有助于在管理和引导社会思潮的过程中结合社会思潮作用于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好正确的时机、节奏、力度和范围。
1.适应了大学生理论追求的需要。社会思潮通常都具有某种核心观点,越是发展迅速,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越是容易令人感受到某种学科理论基础。如民主社会主义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新自由主义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用自由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公有制和政府调控;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基础,通过解构历史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方法。这些社会思潮在经由学术刊物、网络论坛、新闻媒体、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传播时,一方面显示出从学术语言到理论内核的精心包装,另一方面也刻意选用社会热点案例对观点进行通俗化解读。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群体虽然对这些思潮有所了解,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并且在许多方面存在误读、误判。
2.适应了大学生关注现实的需要。当代流行的社会思潮,许多是针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过度解读,从而受到追捧并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如贫富差距、干群矛盾、腐败现象、社会冲突等任何公共话题或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引爆点。民粹主义者看似对权力市场化、社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合理等进行激烈批判,力图动员底层大众投入社会政治运动,实则居心叵测,将各种社会问题归结为改革所造成的后果,矛头指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缺乏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论调所吸引。
3.适应了大学生对美好社会期许的需要。大学生普遍对于未来社会都抱有美好的期许。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天下大同”还是“小国寡民”都为大学生耳熟能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讲述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描述,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按需分配、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有些社会思潮就会趁机利用大学生的这一认知背景和美好愿望,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鼓吹超越阶级的永恒的爱,这让很多对未来社会拥有美好期盼的大学生醉心其中,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结合当下的党情、世情与国情。
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应对策略
不同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特点千差万别,应对策略自然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精细化原则。但各高校都面临着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价值评判标准多样化的挑战,具有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共性,因此,也可以概括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应对策略。
1.自信包容:理论解读不能简单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长期并存、相互激荡的趋势更加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需要注意的是,增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宣传,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并不等于排斥其他思想的存在,而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否定其他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曾有一段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较多采用硬性灌输的形式,这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一种理论高高在上取代了多元文化背景的社会现实,也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结果越是努力,越是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陷入困境,无法实现对大学生正确的理论武装。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将理论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教育和鼓舞当代大学生。
2.正面回应:掌握阵地主动权。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并非全面禁止或打压非主流社会思潮,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社会心理学关于“中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个性特征对印象形成有强烈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形成印象的时候,某些具有特性的信息常常会留下特殊印记,并因此能改变整个印象。具体到学生所掌握的社会思潮内容,如果是零散的和片段的,中心特性的作用就尤其明显。调查显示,学生在自我描述社会思潮时,都会以中心特性为基础,对碎片式信息进行重构和整合,导致还原出的社会思潮与现实中的社会思潮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在基础信息零散程度和信息量不足程度越高的情况下,自我构建而成的社会思潮偏离度就越大。因此,正如我们所见,许多学生将各种社会思潮混淆在一起,并不清楚深义,存在很多想当然式的理解。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校园各类平台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各类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伪科学等加以批判,揭示其本质,抑制其不良影响;而对于那些无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要引导学生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思潮进行全面、客观和理性的分析,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认清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流变、精神实质,并逐步提高鉴别能力。
3.时代回应:主动干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新时代是一个各行各业都有着广阔发展空间、大有作为的时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更加充分的自信主动发声、主动引领,旗帜鲜明地亮明正确观点,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特别要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同时,能够自觉主动研判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向,及时把握社会思潮的热点领域和前沿问题,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与调控,使主动引领的过程成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用理论武装大学生的重要渠道,必须明确教学方法的各种创新与改革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内容。当代大学生尽管各具特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具有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具有理论思考的需要和理论分析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个别观点的冲击和影响时,教师应该迅速挺身而出,积极答疑解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掌握,真学、真懂、真信,真正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发挥对社会现实的文化干预力和理论影响力。
4.多元路徑:在碰撞中选择与思考。大学生了解当代社会思潮的首要途径为网络。调查显示,87.62%的学生每天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思想动态和社会信息。其次是杂志和电视,为50.46%。当代大学生似乎与互联网实现了“绑定”,因为相较于传统课程与书本,通过集信息发布、评论、交流于一体的互联网感知外部世界和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和迅速。但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难以避免阅读碎片化、思考浅显化等弱点,因此,传统的期刊报纸、影视作品、学术讲座和同辈交流等途径依然可以并应该大有作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对社会思潮也具有反作用。他们既是社会思潮的接受者,也是积极参与者,更是传播者。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思潮的传播者主要是在同辈群体和网络互动中进行的。同辈群体以知识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相似性为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网络互动使那些即便来自其他阶层和社会的思潮,一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就会加速扩散。多种传播路径的组合,有利于大学生在信息接收的强度、理论探讨的深度、思维逻辑的缜密等方面不断受到刺激,得到强化与锻炼。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同时也因此容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聚焦、传播和辐射的场所。青年学生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群体,***同志曾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学生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学会正确研判,合理吸收,才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收稿日期:2019-12-12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首都大学生影响的新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BJSZ2018ZC34)
作者简介:李征(1972-),女,江苏镇江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The New Trend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Thoughts on the Capit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Zhe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social thoughts, college students are vulnerable to be changed in their thoughts and behaviors by various influences of social thoughts. To study and grasp the new trend of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social thoughts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thoughts on college students will help us to adopt correct cop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hat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can't be put complex problems. Through positive response to firmly grasp the position initi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tervene to make a response to the times, so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complete the collision and thinking in the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ath of social thoughts.
Key words: social thoughts,college students,Thoughts and actions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