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凯伟 陈永华
摘 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法治校背景下,应着重从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20-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目的在于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治观念的强弱,势必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直接关系到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依法治校条件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一)大學生法治观教育的内涵
“所谓法治观教育,通俗来说就是关于法治观方面的教育。从归属上讲,法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关于法律精神,法治观念,法律制度,法律思维,法律修养和纪律修养等方面的教育。”[1]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内涵,归纳起来,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大学生。伴随着依法治校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教学的环境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第一、第二课堂,延伸到了网络第三课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现状
面临着网络教育环境的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教学的渠道、内容乃至形式都没有做到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表现为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增强法治意识的积极性,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第一,关于法治观的教学渠道单一。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教学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教学传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很少采用实践教学的环节,缺乏创新性。而在高校,大多数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学习,而不重视法律基础课这种公共课,上课不认真听,到临近考试时再死记硬背[2]。传统的教学中又往往忽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容易造成学生认为所讲授的知识与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的片面认识,难以调动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法治观念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强化。
第二,关于法治观的教育内容滞后。当前,由于面临就业的现实压力,高校不得不在专业教学方面加大力度,以期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教学效果的公共基础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跟进相应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的内容没有实现与时俱进地更新,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基本上也还止步在原有的水平。这必然导致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内容滞后,课堂教育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提升。
第三,关于法治观的教育形式呆板。当前,纵观大多数高校的法治观教育,较多的是采用课堂教学这一单一、呆板的教育方式,且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高校对大学生法治观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实现教育的效果。事实上,很少有高校真正实现了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即便有的高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相应的法治观教育的内容,活动的力度和形式也远远不够,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法治观的目的。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无论对于整个国家,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
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已经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深入人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等教育现代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3]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法治行动,为高校依法治校进程的推进贡献力量。
(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时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4]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其法治观念的强弱、法治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程度。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质,既有利于大学生明确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坚持依法自律,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营造人人遵纪守法、合理用法的校园氛围乃至社会氛围。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途径
依法治校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向传统的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
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理论知识的主渠道,其教育功能不可低估。但仅仅依靠有限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力量则过于单薄,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首先,应该增设法律类选修课程或者网络慕课,满足学生获取法律相关知识的需要。其次,应该开设法治讲堂、法治沙龙等专题教育渠道,吸引更多的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提高法治意识。第三,应该开放法学专业教学,增设法学二专业或双学位,鼓励更多非法学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法律相继出台。因此,大学生法治觀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更新。高校仅仅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传统做法是内容滞后且单一,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网络化条件下,大学生参与网络诈骗、网络贷款等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了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及其教育内容的缺失。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化条件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容的更新,帮助学生用最新的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学生乐于接受的载体和平台才能取得工作实效[5]。依法治校的提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空间,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新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鲜活、生动的形式开展理论讲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积极开展以培育大学生法治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网络教育活动,挖掘并弘扬法治文化,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岳伟.高校法治观教育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2]杨健燕.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35-3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2.
[4]***.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5]吴松强.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2):101-1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