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时间:2024-07-28

邹芳芳

摘 要: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分析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德育教育工作因素。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255-0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文艺工作者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他们创作出无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励着亿万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和热情。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娱乐圈的一少部分艺术工作者,受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其个人行为和在某些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低俗的艺术形象向社会传递着负能量,给涉世未深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艺术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艺术高等教育不但要造就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而且要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艺术院校作为培养文艺工作者的重要阵地,怎样迎合这一外在环境的强势挑战,怎样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是艺术类大学生文化服务意识与德育发展研究的重要任务[1]。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表现出与普通类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艺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首要问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问卷设计情况

问卷主要涵盖基本信息、理想信念、價值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单项选择题28个、多项选择题1个。旨在通过这些方面内容的回答反映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第一部分,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包括性别、政治面貌、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态度等,试图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完整的把握。第二部分,主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试图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和信仰的调查,试图把握他们的政治动态。第四部分,试图通过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调查他们的心理状况。

2.问卷发放情况

笔者在大连某艺术高校本科大一、大二艺术类部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0份,回收率99%。其中,大一发放问卷500份,占50 %,大二发放问卷500 份,占50 %。美术类发放问卷200份,占20%;播音主持发放问卷200份,占20%;表演类发放问卷200份,占20%;音乐类发放问卷200份,占20%;设计类发放问卷200份,占20%。

3.问卷统计分析情况

本调查采取了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卷回收后,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着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既具有自身的“个性”,又具有大学生的“共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调查显示,艺术类大学生来自城镇的占68.9% ,农村的占31.1%;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83.6 %,普通群众占15.2 %。调查分析发现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积极要求进步,热爱祖国,自信大方,热情洋溢,有理想,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注重个人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提升,乐于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一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理想信念较为缺失,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知之甚少。具体表现为许多学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漠不关心,认为艺术与政治无关,不愿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这类课只是空洞的说教,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不少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离他们生活挺远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据调查,在艺术专业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学生要远远多于其他文理专业的学生[2]。党员比例偏低,有的党员出于功利主义思想入了党,却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没有入党的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

2.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民族精神淡化,民族自豪感缺乏。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然而,只有44.6%的学生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艺术类大学生在大学里进行校外兼职的较多,如参加婚庆演出,到酒吧驻唱,给辅导班上音乐课、美术课等,因此,没有时间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和政治学习,集体主义思想淡化,在打工过程中逐渐滋长了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

3.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34.3%的学生表示厌学,但不严重,有15.4%的学生表示严重厌学,学习已成为一种负担,连通过期末考试都有困难。艺术生在学习基础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数是小时候就开始学习艺术,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艺术上,文化课较差,高考的时候艺术类专业的文化分数较低。进入大学以后,艺术生的文化课占总课时的30%-50%,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调查显示有56.5%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对公共基础课不感兴趣。不少学生高中时因为文化课差才选择临时抱佛脚学艺术的,缺少文化底蕴的艺术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很难走得远。

4.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差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差。从小学习艺术必须有相当的毅力,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和承受来自父母、比赛、学业等各种压力。艺术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发泄容易产生焦虑、忧郁等诸多心理问题。据调查,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多于普通类大学生,一少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艺术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少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挫折,调查发现艺术类专业学生因学业退学、休学比例普遍高于一般大学生。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人成长的第一块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的大学生是90后出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习艺术需要花费的金钱较多。所以,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家庭背景较为复杂,有的家庭和睦,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但教育方式并不理想。父母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其也比较溺爱,重视物质方面的供给,忽视精神和修养方面的培养。所以,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追求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不喜欢与他人分享,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心理严重。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生是90后,身处于信息化时代,受西方思想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较多,更容易受到社会现实主义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如奢靡享乐、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颇深,他们价值观不稳定容易嬗变,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容易思想偏激、特立独行。同时,当今社会的娱乐圈是个造星运动快速的环境,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很多歌手、明星通过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他们也希望像某些艺人那样一夜出名,却未曾想过一夜成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许多人因此产生浮躁和惰性心理,想不劳而获、名利双收。

3.艺术专业的特殊性

“个性”成为艺术类大学生被普遍贴上的标签。受学习艺术专业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容易受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影响,关注社会,更现实。艺术带给艺术生的“艺术美学”思想根深蒂固,很多艺术生对“艺术美学”的理解存在误差,在个人生活上追求放荡不羁,穿着奇特,发型怪异,却美其名曰“艺术家的特质”。在学习上,重实践课轻理论课,重专业课轻基础课,认为只要把专业课程学习好,其他的都无足轻重。所以,基础理论课上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考试挂科也习以为常。在CCTV青年歌手大赛的知识问答环节,人们常常能看到有不少选手专业表现强,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

4.高校德育教育效果的弱化

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得低效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是艺术高校普遍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高校普遍重视专业忽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上。二是德育课内容陈旧重复雷同。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生们一直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大体相同,方式方法也多以老师传授、灌输式为主,缺乏新意,没有引起学生心灵深处、道德层面的共鸣,反而使不少艺术类大学生厌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大学课堂里最不受欢迎的课。三是忽视德育的主体地位。德育实际上是育人,在现实中,进行德育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德育教育采取的是单向的传统教育模式,德育对象被“物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德育只见教条不见学生,只见规则不见人,学生成了接受道德规范与教条的容器——“美德袋”,致使原本应具有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就成了盲目遵从的机械行为和规范的操练[3]。这种低效的德育教育会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两面性。

四、结论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受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堪忧,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内在要求。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钱晓芳.高等艺术院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新美术,2014(4):28.

[2]王慧,李冰.艺術专业学生德育现状成因分析[J].赤字,2015(12).

[3]武帅,等.化解德育生态性危机[J].河北企业,2011(8):74-7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