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马媛媛
摘 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它以否定和改写历史为特征,企图动摇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极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的教育,充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方便、透明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和防御这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54-02
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与记忆,是一个国家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内容。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曾说,历史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所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可以被看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信仰,正确地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才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才能防止和杜绝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然而,在我国一种意图否定和改写国家历史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正在蔓延,高校成为这种思潮侵蚀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成员,也成为这种错误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是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内容。
一、历史虚无主义及其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中国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所反对的主张。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凡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他们认为,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否定共产党的历史结论和历史文化观念,为戏说历史和穿越剧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表示,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或损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强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否定斯大林、列宁和十月革命。张顺洪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政治目的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陈序经和胡适为代表人物。这些人在当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在讨论当时的中国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上,认为应该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的文化。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第一次集中体现。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渐渐淡化。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发展,使历史虚无主义又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并卷土重来。众所周知,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政论片《河殇》,可谓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思想界最早鼓吹“全盘西化”思潮的代表作,是一部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政论片,片中它大肆宣扬“蓝色文明”的先进性,把中华民族称为“黄色文明”,并将这种“黄色文明”批评得体无完肤。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制度遭受到最严厉的打击,一股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否定中国近代史,要求“全盘西化”的思潮更加猛烈。21世纪初,历史虚无主义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的眼中,例如,它在学术界打着理论创新的幌子开始大肆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中以各种“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等字眼博取人们的眼球。
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企图否定革命、“告别革命”,企图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第二,是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是没有社会主义的资格,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甚至把改革说成是对社会主义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补课”。第三,是质疑“两个不能否定”。“两个不能否定”是2013年1月5日,***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故意放大问题、夸大失误和挫折,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虚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四,是用攻其一点、以偏概全的方法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其本质和主流,把其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信仰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尤其是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筛查求证环节就被直接发布出去,为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重新抬头,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并采用多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使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成为一种隐性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一)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了当代大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观点和内容和大学生以前接收和学习的历史内容大相径庭,宣扬要有一种“超然的、中立的”态度,坚持“客观标准”,它打着“揭秘历史”“还原真相”的幌子博得眼球,它往往断章取义、以点概面,用完全有悖历史事实的另一种说辞去迷惑人们,很多人会受其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错误的信息很容易影响到他们,更为重要的是,当面对这些信息时,仅有少数学生会去追根溯源,探索真相,大部分学生仅仅会产生质疑,而不深究,这就给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入传播提供了土壤,随着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和内容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影视作品、小说、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中出现,大学生们可能就会逐渐接受这种所谓的“历史真相”,其带来的恶果则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大肆传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认识,阻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树立。
(二)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和误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历史人物,使当代大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不符合事实的错误认识
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衡量其活动或举措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同时考虑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防止以偏概全,克服英雄史观、思维定式,在史实的基础上给予评价。历史虚无主义颠覆前人的历史结论,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边缘化、否定甚至抹黑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历史人物,反而对阻碍历史前进的一些反动势力及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加以美化,歌功颂德。
(三)历史虚无主义使当代大学生对坚定“三个自信”产生怀疑
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历史虚无主义放大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犯的错误,没有正确认识事物曲折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地用解构历史、重构历史的方式,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认或有意忽略中国共产党的成绩和贡献,使大学生对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加以怀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使很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指出来
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从了解正史开始。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大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确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往往不成体系,因此,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正确的历史知识,并将这些历史知识形成体系。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合理利用网络,通过正规学习网站查阅相关知识;通过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门公共必修课,加深自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通过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来学习。掌握了正确的、客观的历史知识之后,在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进行考察,然后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就能杜绝以偏概全、以点盖面,防止错误思潮的影响。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加强大学生唯物史观的教育,反对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而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是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代表了剥削阶级的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首先要坚持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坚持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坚持矛盾的观点,正确处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社会主义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并且取代资本主义,还要认识到虽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过曲折,但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基于以上内容,大学生必须坚决反对唯心史观,坚持唯物史观,才能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方便、透明的特点,努力缩短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思潮的生命周期,并引导大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在各种传播途径中,新媒体是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同样,要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通过新媒体这一传播途径来宣传符合历史事实的内容。第一,对不良思潮的传播及时并严厉地制止,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治理,推进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和执法工作,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并严厉打击制造者和传播者,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在源头上掐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思潮。第二,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要以学校为主体,在互联网上建立大学生大型交流学习的平台,建设以国史国情为主的学习内容,多关注社会热点、网络热点,以社会热点和网络热点为线索,展开一系列相关背景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事实真相,从而防止和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对历史的自觉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J].求是,2013(1).
[2]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
[3]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J].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6).
[4]李殿仁.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根基[J].求是,2015(2).
[5]潘春林.当代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路径探析[J].陕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
[6]李殿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J].红旗文稿,2014(20).
[7]杨军,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