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对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时间:2024-07-28

张文翠 张瑞敏 康维波

摘 要: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社会需要大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要借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尤其是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对其倡导的有教无类、关爱学生,强调才德统一、因材施教的理念加以弘扬与发展,在教育公平、人文关怀、人格修养等服务育人方面做好文章,保障城市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性,以培育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管理人才。

关键词: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城市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45-02

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去管理和服务城市发展。现阶段的城市管理,管理内容极其庞大、管理系统复合,亟须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目标的实现,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密切相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注意借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特别要发挥孔子“人本教育思想”的时代作用,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

孔子“人本教育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历经两千多年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城市管理本科专业而言,教师和管理者,只有以史为鉴,在弘扬孔子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注意反思教育事实,赋予其新的内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

一、孔子“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本思想”,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相对应,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本教育思想,专注于教育领域,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孔子人本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有教无类与注重公平的教育对象选择

“有教无类”是孔子人本教育思想的精髓。学术界对其解释不尽相同,古有班固、马融、朱熹的“教化不分是否异族”说、“教育不分种类”说、“教育不分善恶”说[1],今有冯友兰先生的“教育不分阶级”说,尽管学说释义有些差别,但都能从各个侧面揭示出孔子思想所蕴含的人本、公平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孔子注重公平,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他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他认为,人的禀赋相近,个体差异在于后天习染。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主观的努力,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君子。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孔子基于“仁爱”和“泛爱众”理念,对一切受教者,只要“自行束■以上”,均有平等受教育机会。不论学生的出身是高贵还是低微、资质是聪颖还是愚钝,只要一心向学,孔子都能一视同仁,加以教诲[3]。“有教无类”思想是现代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渊源,它在现代依旧闪耀着理性的光芒,给现代人才培养工作以深刻的启迪。

(二)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组成

纵观《论语》以及孔子教学实践,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谓独具匠心。杏坛开讲,孔子把“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列为教学的主要科目,足以看出他对学生才能培养的重视;如果说孔子的“礼乐”思想紧扣他恢复“周礼”的梦想,那么,“射、御、书、数”科目的设置,则是孔子对学生“参与政事”所需能力的高度关注。

孔子的教育内容,尽管“没能涉及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国计民生”,但在所教内容之学科归属上,当属政治学和伦理学(易中天语)。而最可贵之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始终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四个方面基本内容来教育学生。他巧妙地抓住如何做人这一关键问题,抓住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正因为孔子看到了“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语),才使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受后世推崇。可以说,无论孔子强调的“德”具体内涵与今天有多大的差异,他都结合了当时那个“礼坏乐崩”社会的迫切需求,把人格培养摆到了突出的位置上。孔子把学生的才能培养与人格完善相结合,足见其眼光之长远。

(三)因材施教与学思结合相联系的教学方针施行

“因材施教”是孔子人本教育思想中重要的教学方针。“因材施教”要求师者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孔子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告诉我们,要依据学生不同的禀赋,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孔子注重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他提出举一反三、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师者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启发学生,达到学生有所收获的目的,正如《述而》中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外,《为政》中也记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认为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否则,会迷乱而不明,思考的时候也要去学习,不然会空虚而不实。因材施教与学思并重的教学方法,历经千年,亘古弥新,对现代人才培养活动的影响愈加深远。

二、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对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现实借鉴

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城市管理问题复杂多变的特点,要求城市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过硬。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城市管理人才,需要借鉴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本光辉,对城市管理专业教育产生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一)关注教育公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贫富高低,还是资质聪愚,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要一视同仁对待他们。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当前,教育公平牵扯到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的稳定。从目前大学的招生情况来看,农村和城市的生源比例严重失调,以北大招生为例,媒体资料显示,2013年招收三千多名本科生,农村学生仅占14.2%。毫无疑问,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消除教育不公,化解教育“市场化危机”和“城乡差别化”危机的一剂良方。

在城市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不论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发展机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管是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公平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因循守旧使所开设课程未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不能按照教师的个人喜好随意设置课程;也不能对操作能力差的学生嗤之以鼻,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额外照顾;更不能对农村出来的学生存有偏见,对城市来的学生偏袒有加。要秉承教育公平这一理念,科学挖掘“有教无类”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摒弃教师绝对权威思想。无论学生来自何方,不管是何出身、其智商、情商水平如何,都应“一碗水端平”,而绝不能以“势”分类,更不能厚此薄彼。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德才兼备为人才培养目标

孔子以“六艺”教人,引导学生“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人本教育”理念,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视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培养,德才兼备才大有作为,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社会各个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为有效解决城市问题,城市管理人才需具有较强的发现、分析、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有自然、人文知识,还要学会与公众沟通协调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4]。城市系统中的人口、环境、交通等问题的解决,不能只靠城市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贯穿这一过程始终,更重要的因素是人格力量和道德的完善,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在权力和利益天平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德育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恶,无益也。”这就启示城市管理专业教师和管理者借鉴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用渊博的知识去教育学生,用高尚的道德熏陶学生;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中,要切实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锻炼课外实践能力;此外,还要注意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必要时可插入负面典型案例,不时提醒学生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努力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重视人文关怀,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是一门艺术,首先是关于“人”的艺术,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必须具备“仁爱”之心。孔子之所以能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正因为他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精心爱护每一位好学者。学生的成长过程,无时无刻不需要人文关怀。可是,有不少的师者,面对学生的质疑,习惯于以权威者自居,不惜扼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再度发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教师应该高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主动关爱学生。

同时,人才培养又是一门“方法”的艺术,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历代为师者之典范,这与他科学的教育方法密切相关。正因为他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志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和潜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孔子在教学方法上所遵循的循循善诱、有步骤开展教学的原则,也深刻启发城市管理专业教师和管理者,一定要针对城市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弘扬这种优秀教育理念,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虚拟化”倾向。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所面对的社会管理问题,较之其他专业,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为激发学生参与城市管理热情,锻炼其综合素质,可开办城市管理“学术大讲堂”活动,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也可设置城市管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5],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科研积极性,还着力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10.

[2]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章[M].长沙:岳麓书社,1985:10.

[3]张瑞敏,牛玉凤.孔子人本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2):134.

[4]钱玉英,钱振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5.

[5]康维波等.城市管理专业实践体系构建与学生能力培养之探讨[Z].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研讨会,2014:1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