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青年教师服务应急管理与学生发展的途径研究

时间:2024-07-28

雷晓云 徐鹏彬 王延鸿 安文娟

摘 要: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日渐成为学校各项事业中的生力军。让高校青年教师在学校公共服务和学生突发事件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更为深入地融入学校公共服务工作中对目前我国高校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是一项双赢的探索。本文从高校公共服务和突发事件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探析青年教师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青年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角度提出了青年教师融入高校公共服务和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公共服务;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3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传承、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职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学生群体个性化趋势明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为增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危害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对高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具有活跃的思维、事业的冲动和初为人师的事业感,他们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常常能以自己的言行在课堂教学、实验指导、学生活动和野外实习中与学生同行感染和影响学生,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优势,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成长教育机制,既有利于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提供了现实保障,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一般来讲,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原因引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事件均称之为高校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类型

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这是各国高校应急管理的共同经验。根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五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学校周围及隶属单位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受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高校成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的恐怖袭击事件、政治性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大规模非法集会、游行、请愿、罢课等事件。五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如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心理障碍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教学或管理运行不良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某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转型期特点在高校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高校自身的快速发展、高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频发状态。综观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除具有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敏感性等特点外,又因高校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区域的边界性。与政府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不同,高校只需处置和应对其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这种特性决定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往往是有边界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和触及社会,但大多数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仍然仅限校园内部。

2.影响的社会性。高等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高校通过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和媒体等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引发公共危机,不仅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校的声誉和效益,还可能通过一些途径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受众的复杂性。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其社会开放度也日益提高,在高校内部和学校周边,除了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还存在着文化层次不同、利益目标不一致、价值观念千差万别的各类人群,因此社会层面的各种矛盾也大量存在于高校之中。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自身可能引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并处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同时,也极易受到外部突发公共事件间接影响的冲击,因此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存在非常复杂的一面,往往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

4.处理的紧迫性。虽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存在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无论是最终走向严重危机还是“转危为安”,其发生的临界点是无法预测的,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麻痹大意。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调配各种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否则将导致事件持续时间更久,恢复更慢,对师生心理健康损害大,届时以高校自身的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

5.诱因的心理化。无论就学生、教师还是高校其他人员而言,高校人才智力密集,是高学历人群的聚集地。但同时,高校人员自我认知情境复杂、较敏感、情绪化、易冲动等个性特征往往会引发各种暗藏的心理问题,成为主要和常见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诱因。

6.传播的网络化。近几年来,网络介入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通过网络曝光的,并经过网络大肆传播、升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和经验,信息公布不及时,致使谣言伴随着网络跨时空和地域传播,让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学生培养和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既往的传统观念和制度安排中,主要承担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能,同时会有部分人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立德树人和学生管理上的作用发挥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切入点,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也对青年教师成长不利,最终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致使高校成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缺失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青年教师的学生教育管理角色

从青年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看,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各种各样有用人才的重任。他们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纽带,对于完成高校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更应该本着对学生高要求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青年教师所承担的社会重任方面出发,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性要求上多下工夫。“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青年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知情知心的益友,要从热爱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深入学生,熟知青年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学生等方面入手,提升能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青年教师是高校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青年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队伍相比,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课堂、实验室,学生管理和活动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高校预突发事件的现场,在及时控制和清除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因而,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就不仅仅是防范问题的“疏导者”和发现问题的“警示者”,更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者”和应对问题的“参谋者”。青年教师从自身成长和服务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加入到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当中,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发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整体公共服务的平台的载体

在高校危机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中,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都具有重要的责任,树立联合防范共识,建立健全联合防范机制是做好公共危机防范最好的办法和措施。作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配合学校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绪疏导、安全教育工作等,必须建立青年教师有效融入工作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公共服务的平台

当下,青年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务,但是作为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两个角色同样重要,青年教师在“育人”工作,特别是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中发挥作用应该具有明确的职责。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青年教师职责,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成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的公共服务中明确职责,制定学生管理服务目标。二是青年教师自身要厘清角色定位,发挥恰当的作用来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危机事件的防范与应对。三是搭建青年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的平台,探索积极有效的载体,采取先进快捷的沟通方式,营造教学互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得到指导和成长,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引导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树立危机意识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预防工作,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高校危机管理从事后救火式的管理变为事前主动防御管理的新要求。

1.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青年教师应配合学校的各级组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管理。这些管理工作包括利用青年教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的身份职责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贫困生工作,以及其他学生事务工作。利用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的特点积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各团体中主要学生骨干联络沟通的作用,悉心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使学生把动态信息和学校各级组织和部门反馈沟通,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授课和解惑当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可以有效应对相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同时,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信息反馈队伍,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网络,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方案。

3.培养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授课工作及与学生的交流活动,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防范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基本常识,以使学生在危机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科学自救和互救。

(三)完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建立与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防范和应对长效机制,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使高校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提高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效率。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教师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提供科学规范的工作指导。以书面的形式将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青年教师的应急工作有根有据,这样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利于和谐安定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事实证明,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的高校突发事件面前,只要牢牢坚持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提高高校师生的危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教育服务的管理体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会以最平稳、震荡最小、代价最低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局就能切实得到维护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安文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2]王宏伟,何鹏.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6—228.

[3]曾一兵,徐春峰,黎文普.浅议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118—119.

[4]李志强.论高校危机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彭学君.大学生群体危机生成演化机理与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6.

[6]徐鹏彬,雷晓云,安文娟等.高校学生工作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学理论,2012,(4):152—154.

(责任编辑:陈雅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