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时间:2024-07-28

王安邦+陈爱梅+朱香霖

摘 要: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大学生是团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为切入点,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阶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意义,进一步论述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期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丰富教育培养的内容形式,为高校青马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47-0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璀璨结晶,是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着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礼仪规范等内容,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着巨大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源泉,民族复兴归根结底要靠青年的振兴,青年的振兴必然会带来国家的振兴,所以笔者认为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赋予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培养出具有中国气魄与中国气派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输送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施现状

2007年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随之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相继部署青马工程,目前各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高校青马工程实施逐步呈现出培养模式制度化、培养途径多元化的特点。

有些高校是团委、党校、学工组织联动实施,切实保障青马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些高校是党委直接部署工程实施,比如长春师范大学党委自2012年5月启动“百优青马工程”,以信仰教育为核心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二二三七四”的育人新模式,为新时期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有益探索;另外,一些高校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方式与途径进行不断创新和丰富,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和素质拓展等,使大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高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成果显著,高校在不断丰富培养途径的同时却忽视了培养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无论是采取常规的课堂手段教学抑或是搭载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教育,高校青马工程的培养内容都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从毛泽东思想到***系列讲话精神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足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滋养源泉,所以高校青马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在培养内容上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具有中国气质和中国做派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注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林林总总、良莠不齐,相互激荡,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然而大学生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现象不时出现在社会中,所以立足于国家与民族的实际,有机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当中,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大学生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低,第一,很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很少有大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经集,并且逐渐对其失去兴趣;第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较为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强、诚信、明礼、勤俭、爱国、仁爱”等优秀道德品质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式微;第三,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缺乏辨别能力,过度关注西方节日,而忽视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因此,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有效推动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所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灵活改变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沃土,同时也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精神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积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每一次危难的历史时刻,中华儿女都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彰显出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强,归根结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凝聚,***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①古代先贤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再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的表达,近代以来有谭嗣同为变法图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献身以及宋教仁为民主共和的牺牲,“五四”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凝练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传统革命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所以,在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一代代先辈的英勇事迹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使他们深深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凝聚民族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我国传统文化关于道德的理论学说十分丰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思想信仰、人际关系及人格品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儒家学派创始者孔子主张“杀身成仁”,他的集大成者孟子强调“舍生取义”,又比如贾谊的“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尽管他们的主张有其阶级局限性,但是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要求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坚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信仰,明确自我价值,使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仁爱”,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观点在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中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大学生要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宽广的胸怀应对一切事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古代先贤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观点能够有效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对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道德境界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具有极大指导作用。

(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移植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思想基础,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立足点,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集合起来,使学生知荣辱、明廉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具有巨大推动作用,高校在青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有责任教育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那么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高校要转化培养观念,不断更新培养内容与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

(一)有机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有机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培养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融入培养内容中,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培养方式,通过讲座、论坛、诗词朗诵比赛等方式使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强化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高校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建立专题网站和微信平台,定期向大学生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络化培养手段,鉴于此,在青马工程专题网站和微信平台可以开辟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栏目,利用信息网络的及时性,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向大学生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扬,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习俗,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并且在培养过程中有机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高校党委要担负起领导核心作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冠之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大学生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经过青马工程的洗礼成为一名具有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明确的是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确保青马工程实施的社会主义方向下,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与繁荣。

五、结语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由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得到根本执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校青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中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引领,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铸造大学生的民族脊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爱梅,张兴海.实施“百优青马工程”开创大学生信仰教育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2]杨瑞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

[3]左康华,朱林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J].学术研究,201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