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研究

时间:2024-07-28

何宇 舒永久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出现的新变化正在影响他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色效应的发挥。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党中央“三严三实”的新要求,阐述对青年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并提出要将培育践行活动与教育、教学、师德建设、制度建设相结合。高校青年教师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发挥角色效应,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教师;价值取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195-04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严三实”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引领社会生活,决定发展发向。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更承担着传播先进思想、创造人类文明的职责,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青年教师应在党中央“四个全面”及“三严三实”的新要求下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角色效应,既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榜样。

一、高校青年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角色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责无旁贷、勇于担当的精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忠实实践者。

(一)严以修身,做坚定信仰者

高校青年教師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作为青年教师,更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真正做到***总书记所强调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面对西方政治思潮和各种不良观念时,更要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在学生中做好表率,在校园里树正气、育清风。

(二)严以律己,做积极宣传者

学习是宣传的前提。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身体力行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实质,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等渠道及时和正确把握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以学生的关注点为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全局眼光和时代风骨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严以用权,做忠实实践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束之高阁的晦涩教义,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变成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中的实在之物。高校青年教师虽受职称、职务等客观条件限制,并未处于权力中心,但仍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自身学术研究或教育管理的优势,对国家教育事业要全心全情投入,尤其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更要坚持原则,秉公办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转型全面展开,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由此也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高校青年教师比一般社会群体更易感知新鲜事物带来的改变,由此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定位与角色效应的发挥。

(一)信仰弱化

高校青年教师多为80后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缺少艰难困苦的磨炼,缺乏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感较弱。他们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全程,对新思潮、新观念有更广泛的涉猎和更宽容的接纳态度,体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突出的个性特点,有利于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独创性的发挥。但与此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认为从小树立的“为祖国、为社会、为教育事业”的观念是虚空的“大道理”,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是华而不实的教义,他们拒绝被灌输、坚持不接受这样的大道理,“莫谈国事”“远离政治”成为部分青年教师的处世之道。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更直接地受到西方文明的渗透与价值观的输出,他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再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左”的表现,对未来、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效率、利益与竞争的观念在全社会盛行,步入工作岗位伊始的青年教师也加入了价值冲突的大军。部分青年教师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为集体做奉献、做牺牲是不切实际、傻的表现,只考虑个人得失,强调个人发展,对学校乃至国家的发展漠不关心,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有的青年教师表面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各级领导的谈心、交流,但实质上对组织却是明显的不信任、不尊重,把入党等光荣神圣的事情当作了自己获取个人利益、升官发财的途径,以此获得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带来更大的个人收益,而把崇高的理想和集体利益抛之脑后。

(三)功利主义凸显

高校青年教师绝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较高的人生理想,但人生阅历尚浅,抗挫、抗压能力较弱,参加工作伊始怀揣满腔热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对工作和生活的坎坷性、不确定性,没有客观的认识,一旦现实与个人理想不符或出现偏差,就会知难而退,甚至自暴自弃,情绪消沉,彻底放弃工作和奋斗的热情,把精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以此逃避现实的困境。有的青年教师在现实面前干脆彻底抛弃原有价值观,转而信奉利益至上、实用万岁,坚持奉献的事情不沾边,索取的事情冲在前,只要有赚钱、晋升的机会,就可将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规律弃之不顾。青年教师相互攀比谁住的房子大,谁家的汽车高档,谁的职称高,谁的人脉广,只重视物质享受,讲究能赚会花,排斥艰苦奋斗、朴素节俭、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甚至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不惜做出违纪违法、触碰教育道德底线的事情,长此以往,必将逐渐丧失追求理想的动力和潜能。

(四)职业道德淡化

青年教师同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异较小,树立师道尊严本就不易,更有甚者一味追求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的错误观念不评价、不纠正,一味纵容思想尚不成熟的学生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有的青年教师追求所谓的“学生评教”高满意度,不顾师德之道,在授课时对社会的阴暗面大肆渲染,对仇官仇富的心态不但不加以正确引导,还卖力鼓动,甚至发表一些错误偏激的观点,以迎合学生口味,吸引学生注意,搏得学生喝彩。还有个别青年教师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坎坷挫折归咎于政党和国家制度,授课时个人色彩过分强烈,长此以往必然误导学生,造成学生三观的混乱。另外,近年来“师生恋”现象也严重影响青年教师良好教育教学形象的树立。部分青年教师尚未组建家庭,加之与学生年纪相仿,同学生建立了超出师生关系的情感,让教师的神圣感、尊严感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

三、价值取向变化对高校青年教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利影响

由于价值取向的变化,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言行破坏了“三个倡导”中对个人层面的要求。

(一)信仰的弱化阻碍国家教育目的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维度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宏伟人生信仰。如果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就没有正确的信仰,在政治方面不合格,那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必然成为一句空话。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在大学阶段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部分人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自己的大脑,自身不学马克思主义、不讲马克思主义、心中更是完全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到了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自然无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当前,不少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认为,只要专业素养过硬就够了,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个人与功利主义的凸显影响教师践行爱国、敬业的要求

国家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骨干到国外深造本身是为了拓宽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视野,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但在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急于获取个人利益、功利至上的个别高校青年教师看来,这样的出国深造机会正是他们“向上爬”的青云梯。许多高校尤其是“985”“211”这样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后就想办法滞留不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便回校,也充满对现实的怨气,或者仅仅出国一年,就把过往多年树立的三观彻底抛弃,转而接受西方社会价值理念,回国后不是努力钻研业务、提升修养,而是忙于享乐和攀比。这种青年教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危害较大,对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影响很坏。

(三)职业道德的淡化影响青年教师践行诚信、友善的要求

青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染学生,只有学为人师、身正为范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言行示范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反而让个性化、情绪化充斥其间,失当的言行自然无法获得学生的尊重。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讲一套,生活中做一套,严格要求别人,却肆意放纵自身,这样的教学只会起到反作用。有的青年教师为了谋取个人升迁空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却在实际行动方面向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上靠拢,特别是有海归经历的青年教师只向学生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和优越性,却对其腐朽、功利的一面只字不提,更易诱导思想尚不成熟的学生片面追求所谓的“自由”,搞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分析

价值取向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折射,***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只有找到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角色效应。

(一)西方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虛无主义等逐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随着网络“微”时代的到来,高校青年教师获取信息的深度、广度、途径极大增加,以浏览西方网站代替了传统的阅读西方译著或收听广播的模式,外媒报道的角度、内容同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的差异性,以及与社会现实的落差,引发他们对主导思想的怀疑。西方思潮传播还具有不易察觉的特点,时常通过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如电影大片等,轻易就能俘获渴望激情与时尚的青年的心。少数高校青年教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包装精美”的西方文化产品面前没有抵抗力,容易导致盲从心理,理想信念淡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怀疑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转变,由此也带来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人们取舍中的博弈。传统价值引导经济强调先集体后个人,但在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愈发突出的当下,集体内部个体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引起自我价值利益最大化倾向的加强。我国教师行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囿于高校对教师学历、学位的严格要求,大部分青年教师从小学到硕士、博士寒窗苦读二十几年的教育投入和工作后的收入不成正比,这种巨大的落差对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的改变不容忽视。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全心全意搞外快,在社会兼职,以实现所谓的“自身价值”和经济收益,而把师德、师道弃之不顾,更把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视为蠢、笨、“左”的表现。

(三)社会环境的干扰

工作生活的压力也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年教师多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但在高校收入分配体系中却位于最末。仅靠赚取一点课时费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养育子女、购房购车的需求。尤其是少数高校,在房屋分配、职称晋升、项目申请等环节完全论资排辈,甚至分出“亲疏远近”,让本就压力巨大的青年教师还要付出比高级职称人员、处级管理人员多几倍的物质代价,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对人生、对事业都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认识,往往只求满足当前需要,而无暇考虑长远发展。在当前高校社会化环境下,个别青年教师为了金钱名利不择手段,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一些不合理的体制与机制也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三观的扭曲。

(四)长期受教单一与高校再教育的缺失

高校青年教师多为80后,成长于应试教育背景下,从小学到大学虽然也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这种灌输式的宣教方式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抵触,一旦到了工作环境中,他们就容易将积压已久的叛逆情绪爆发出来,走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立面。部分高校在选聘青年教师时,只注重他们的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品德与素养的考查,更助长了他们在入职后一味追求个人升迁的错误想法。有的高校只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可谓白纸一张,即便组织相应的报告、座谈等,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少数青年教师看来,这种似曾相识的灌输式、走过场教育方式完全是在浪费他们创造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时间,从而产生消极抱怨抵触的思想。

(五)考评机制的不合理

近十年来,高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其中既有先进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现行的考评机制影响青年教师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评教机制制约了治学严谨、标准严格的教师,助长了善于逢迎学生,破坏原则的歪风邪气。第二,职务提升与人际关系紧密联系。有的高校在选任干部时不是看候选人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表现,而是人情世故说了算。有的教师一心扑在教学科研上,无暇也不屑于和领导、组织套近乎、搞关系,这样的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提升。第三,职称晋升与敬业无关。青年教师讲课的实效一直都不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弄虚作假者、逢迎者反而比实干老实者更易获得项目资助与晋升机会,这种考评机制,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与坚持,也在某种程度上践踏了师德师风,破坏了师道尊严。

五、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色效应的措施

在“三严三实”背景下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找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角色定位,具体实施需要学校和青年教师两方面共同努力,将培育和践行活动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

(一)创业要实——培育践行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要注重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情教育等内容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采用青年教师乐于接受,又能达到教育实效的新模式,开展青年教师的教育活动。一定要摒弃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转而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院校、校校、校社联系,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答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着力于组织青年教师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深入社会的基层,直面国情及民生状况。调查研究工作要与产学研相结合,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力,调动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通过学习走访和考察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正确研判国内外形势、教育方向与重点,而且有助于解决广大青年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及困惑。

(二)做人要实——培育践行活动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高校要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实践常态化,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晋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同时,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师德榜样的评选活动,发挥榜样楷模的带动作用。要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职务评聘的首要内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规范教师言行,避免误入雷區。坚持学术诚信,促进学术自律,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谋事要实——培育践行活动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青年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与职称、住房、收入等问题有很大关系,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必须在制度上下功夫。在职称评定方面,应努力改革职称评定办法,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而不应过分强调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在职称职数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向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倾斜,努力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保证青年教师绩效相符,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让青年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在干部选任工作中,要推行公推公选、岗位竞争、岗位轮换等措施,尽量减少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公平竞争、激励竞争。此外,还应尽快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和抗压能力,促使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http://bajke.sogou.com/v73020951.htm?fromtitle.

[2]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N].人民日报,2013-01-04.

[3]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2-3.

[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网[EB/OL].http://syss.12371.cn/.

[5]张冬生.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选择偏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2(2).

[6]徐鉴民.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浅见[J].甘肃农业,2013(3) .

[7]廖小平. 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双重后果 [J]. 科学社会主义,2013 (1)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