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时间:2024-07-28

林 梅

摘要: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118—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大学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也是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对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为引领现时段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启示和行塑作用。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材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文化造人。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含义

1.文化与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传统,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它随着学校的产生而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校园文化处于学校整体活动的核心地位,教育发展史表明,校园文化一经创立,便获得了自身特有的灵性,在其演进过程中凝结为一个独特的结构系统,涵盖于运动其间的各种文化现象,并极大地影响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师生课外文化活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课堂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方式,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

2.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个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的利益,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让大学生感受、认同并深深习得这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成就个人价值、实现人生追求。

二、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1.校园内学习气氛不够浓厚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逐年招生率的扩大,许多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加之没有独立过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入学后不能较好地适应高校教育教学体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及热情不高,最终导致校园内整体学习气氛不浓厚。除了校内局部小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因素来自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普及速度之快,涵盖内容之广,网络游戏对青年学生的诱惑,及校园周边鳞次栉比的网吧的存在使得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沉迷其中,有了消磨宝贵时间的好去处,置学业于不顾。另有一部分学生临近毕业时才想到临时抱佛脚,参加各种培训班,目的仅仅是专注于取得某些证书,以换取利于毕业就业的心理安慰,而忽视了个人综合素质及技能的培养,凸现出大学生学习上的“近视症”,缺乏系统规划。

2.大学校园文化“简单化”,缺乏个性和特色

大学文化的简单化指的是大学文化的复前行、无深度。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简单化表现在:大家都认为似乎大学文化就是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文化,由此把大学文化的作用或目的降低到活跃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文化兴趣,发展学生文化特长的层次。于是学校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就是在校园内举办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大学社团提供更多活动经费,满足学生的各种文化需求等,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层次普遍较低。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素质教育。在一时轰动之后,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缺乏富有个性、特色浓郁的文化氛围。

3.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的问题。以外在的、形式的、手段的物质文化取代内在的、内容的、目的的精神文化。由于近几水年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许多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教学设施、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让许多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完成了,至于如软件方面的自然而然就会跟上。其实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是校园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或手段。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是校园文化的内容和目的。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不代表校园文化的全部。

三、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和谐有君子,险恶有小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全校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1.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习意识,营造浓厚学习文化氛围

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首先应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在学科建设中,人事部门要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在对不同学科人才的评价与管理方面多做工作,把不同学科的人事工作协调起来,促进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要营造学会学习,会运用知识的文化氛围。现代大学不仅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学会学习尤为关键,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始终追随社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不断地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自己,树立终身学习观。现代大学文化不仅教会学生结果是阐明为什么,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学习的技能。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人。缺乏学习能力的人就失去了造血功能,必将导致知识的枯竭。用科学的知识、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在实践中创造知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推动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成为社会文化新理念的发源地,新文化形态的生长点,培育新型文化创造者的摇篮。

2.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尊重意识,促进人际和谐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尊重意识是学校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优秀的大学文化应该体现出对师生人格的敬重、对个体差异的包容、对学术探索的支持、对创造精神的尊重。为此,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要坚持培育和发展一种“带同学为朋友”的师生关系,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切实给于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此外,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3.建设校园文化,加强心里环境建设

在和谐环境文化建设中,除了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心里环境,注重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依据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心里环境建设,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师生心理和谐。从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出发,精心规划校园环境,使人文氛围与特色渗透到学校的环境中,使学校的环境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要靠深处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建立和推动,而业已形成的和谐文化又会对身处其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育人理念要体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习意识,营造浓厚学习文化氛围;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尊重意识,促进人际和谐关系;营造学会学习的和谐校园文化。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进一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迈上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周海华,殷开达.校园文化和谐理念的系统形态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09,(3).

[2]赵忠良.创建和谐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6).

[3]罗兰.和谐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4).

[4]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责任编辑/彭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