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吴仁铭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教育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立足于探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将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文献查询和调查等多种方法,挖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历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168—02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的心理观念。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及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首先应创造一个理想的课堂环境
这是启发式原则教育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的讨论与争辩。在参与中建立起积极感情。学生们有责任感,有求实精神,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充许并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对学生的发言,答问不应求权责备,责之过严,从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对非合理性因素因势利导,避免相互讥讽,引导他们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如果学生感到气氛压抑,不能畅所欲言,那么启发式教学原则将受到很大局限。
(二)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要求
学生的学习应有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只靠外在的强迫命令,而没有内在的动力,是很难持久的。内在动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要求等。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欲望是否强烈,要求是否迫切直接影响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应不断启发以激起他们的兴趣、欲望和要求。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核心
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向纵深发展,这是启发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意提问,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茅塞顿开,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维便一下活跃起来,课堂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以获得新知识,教学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有明确目的,问题不能多,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识,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法及其应用
(一)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提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是否违背马列主义原理?为什么?当时匈牙利具备哪些历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些可能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主要问题是国家机器问题。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造成国家政权不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瘫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给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有个深刻、完整的认识。
(二)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类比启发
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
(四)扩散启发
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戍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认识到了启发式教学的误区,懂得了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及掌握了启发式的形式与方法,对今后的教学会大有裨益。当然,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跃华.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81-82.
[2]陈树兰.浅谈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特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01):40-41.
[3]张文华.启发式教学应树立七种意识[J].广西教育,2001,(01):18.
[4]刘向荣.历史教学[J].教育探索,1999,(05).
(责任编辑/石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