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索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助力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

时间:2024-07-28

张鑫 张宝生 王大庆*.3 李岩

(1.黑龙江省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2.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 3.海口经济学院 4.哈尔滨商业大学)

关键字:黑龙江省;农业特区;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特区的概念及特征

农业特区这一名词主要有两个由来:一个是来源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另一个则是参照我国经济特区的叫法和发展经验,是指实行特殊农业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地区,即国家划定某一资源比较优势较强的农业区域,通过给予特殊的优惠发展政策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国家战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内外开放程度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特区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具有特殊权力。首先,农业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农业特区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和破除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各项阻碍,更好地将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集中,从而针对性地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出台一些突破性的政策。其次,农业特区推行特殊机制,如管理体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人才认证机制等。再次,农业特区实行特事特办,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需要在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保障及产业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更大的开放特权。

二是具有特定基础。农业特区的主导产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如产业已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或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并在相应的生产、经营改革中获得了一定成效,同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组织机构推进改革工作。

三是具有特定范围。主要包括地理空间范围和社会范围:地理空间范围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实行相对其他地方而言更加宽松、更具有突破性的政策;社会范围则为特定的对象,即农业特区内政策的目标群体,包括受政策制约和影响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产业类型等。

四是具有特别功能。农业特区的设立是为了创造农业生产新的发展优势,营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生产环境,是农业政策的试验载体,而非单向接受方。

二、黑龙江省设立国家农业特区具备的基础条件

(一)黑龙江省拥有建设国家农业特区的自然资源优势

1.气候优势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雨热同季”的气候优势有利于作物迅速生长、短期成熟。多光照和强辐射有利于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等主粮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2.水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水质优良,水质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市、区)之首,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黑龙江省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881条,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众多湖泊,拥有各类水库1148座,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界江和界湖年过境水资源总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黑龙江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47.29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4.85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5.63亿立方米。

3.资源潜力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区域腹地,所处的松辽流域三江平原与乌克兰大平原、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并称世界三大黑土带。黑龙江省人少地多,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及土地产出率均较高。与美国和乌克兰相比,我省耕地面积2.39亿亩,分别为美国和乌克兰耕地面积的1/11和1/2。以2018年粮食总产量1501.4亿斤为例,粮食产量是美国和乌克兰粮食产量的1/6和1.07倍,土地产出率是美国和乌克兰的1.76倍和2.18倍。黑龙江省人均粮食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二)黑龙江省拥有建设国家农业特区的地理区位优势

从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看,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地区未来均是大豆、小麦、玉米的重要产区,地理区位决定了黑龙江省必将成为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面向东北亚走向欧洲大陆的战略桥头堡。黑龙江省作为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建设国家农业特区,打造我国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农业经济板块,有利于通过“龙江丝路带”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一整套生产、加工、仓储、运销、贸易体系,打通产业链、培育价值链,构建东北亚农业经济高地和农业技术洼地,培育以中俄为核心的东北亚农业经济局部非对称优势,形成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全球市场竞争优势。

(三)黑龙江省拥有建设国家农业特区的现代农业优势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一是农业资源富集。二是生态环境优良。三是生产方式先进。四是粮食贡献突出。五是畜禽产品丰富。***总书记给予黑龙江省“中华大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高度评价。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农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绿色食品产业等领域全国领先。

三、黑龙江省设立国家农业特区的作用及意义

(一)有利于继续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探索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战略支点。如果借鉴美国农业经济特区的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模式,汲取法国重大生态价值区兼具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做法,参考日本农业经济特区的农地集约化和企业参与的成果经验,利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平台,将国家主体功能区、粮食主产区、沿边开发开放等战略整合一起,在黑龙江省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复制推广农垦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着力打通现有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的瓶颈,重点增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最强聚合力,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最高地,培育我国农业经济核心区,逐步将发展空间拓展到东北亚区域,势必会在我国农业战略崛起的方向、路径选择上探索一条有效应对美国战略遏制和四大粮商垄断经营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二)有利于探索东北亚中俄(农业)自贸区建设的新路子

“龙江丝路带”正沿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与世界大格局紧密相连。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在深入推进,跨境综合保税区、经济合作区和桥头经济区也在积极磋商,双方技术、资金等要素开始朝双向流动的方向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在落实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国家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经济外交战略预期目标,成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枢纽站和桥头堡。

(三)有利于探索农业强国建设的新路子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指明了科学路径。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始终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重中之重,当好国家最稳固、最可靠、最坚实的“大粮仓”。2022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3%,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重大政治责任,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为探索农业强国建设之路贡献北大荒力量。

(四)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将大幅提升黑龙江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按照2018年数据计算,北大荒集团粮食单产能力为1060斤/亩,较黑龙江省平均粮食单产高出352斤/亩。如果黑龙江省1亿亩耕地采用农垦模式,粮食产能理论上将提高352亿斤。按各主要作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其中水稻总产将提高约98亿斤,玉米总产将提高约146亿斤,大豆总产将提高约93亿斤。若再扩大到“三省一区”乃至俄罗斯,按2亿亩耕地计算,粮食产能将达到1768亿斤,占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的13.4%,商品粮供给能力将达到1606亿斤。综合来看,黑龙江省气候、土壤、农作物结构、地理区位、农业现代化水平等优势明显,具备建设国家农业特区、领跑中国农业、追赶世界先进农业水平的条件。如果设立国家农业特区,全面复制推广北大荒集团农业生产模式,可大幅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和商品粮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三省一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能力。

四、政策建议

(一)土地方面的支持政策

将农业特区中农产品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工业园区用地,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用地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的用地指标要重点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发展。

(二)财政方面的支持政策

从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出发,优先加大对农业特区财政支农的力度。稳定增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农投入,完善保障农业农村投入的制度安排,积极开拓政府性基金和专项债券等新渠道。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稳妥投入农业经济特区。探索组建各类农业投资发展基金,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在加快完善粮食主产省利益补偿机制、加大产粮大县中央财政补贴比例和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财政投入重要保障领域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三)金融保险方面的支持政策

应以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持续增加对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对农业特区内的农业企业加大进入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提高农业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农业特区农业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推进“扩面提标增品”,落实制种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扎实推进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并为大豆振兴计划匹配相应的农业保险政策。

(四)产业方面的支持政策

加大对黑龙江省“三区三园”的建设力度,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应鼓励国家粮食储备与企业商业库存动态结合,对粮食加工企业参照进口信用证模式给予收购资金利息补贴,对黑龙江省粮食加工品给予运输补贴,赋予特区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权限,给予大型企业集团货单物流中心投资政策支持,并鼓励和支持农业特区中的大型农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支持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境外参股、控股仓储、物流、码头,提升资源掌握力。

(五)科技方面的支持政策

在农业特区中设立农业特区科学院,培育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建设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等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创立农业发展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特区中的“数字农服体系”建设。强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

(六)人才建设方面的支持政策

应支持国家农业特区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出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的优惠机制,建立“三农”专业干部人才队伍,特别是建立人才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