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绿领”人才高质量培育的研究

时间:2024-07-28

张晓梅 陈思 黄伟宇(温州商学院)

一、引言

我国2018年1月颁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聚集到一起来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支撑”。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解决农村人才瓶颈,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需要培育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步伐,将其作为国家教育培养项目之一,重点发展,努力形成相应的培训体系,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2018年3月11日两会期间首次提出“绿领”群体这一概念并指出,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且敢于拼搏,“绿领”是他们的新称呼,而“绿领”这一群体也会变成“蓝领”和“金领”都羡慕的职业。“绿领”人才培训体系研究可以壮大充实农业从业者的队伍,为农业生产的技术化提供人才支撑,加快发挥农村“绿领”人才的引领作用,使“绿领”人才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力军和带头人。本文以“绿领”人才培训与胜任力的关系为研究主题,形成系统性研究框架。通过研究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与胜任力的关系,形成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理论观点,充分拓展农民培训体系在农民培训创新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培训“绿领”人才,提高其胜任力,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低成本、高效率的推进,因地制宜地完成“绿领”人才培训。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有效路径,力求为浙江省及其他乡村地区人才培训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二、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活动主要由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供销社、省科协、团省委和中国邮政集团浙江公司八个部门编制计划并组织招生,近年来浙江省积极组织“绿领”人才“走出去”,开展跨地区交流。浙江农民大学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组织编制专业齐全、内容完整、覆盖面广的“绿领”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整合培训资源,采取就近办班、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培养形式,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实操实训、专业研修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浙江农民大学建立了“绿领”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该平台目前已对接农业农村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平台,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如大数据的分析、电子设备的应用等,为“绿领”人才参加培训提供便利。各地区结合“绿领”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并通过大讲堂、论坛等形式对“绿领”人才进行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知识的培训。截至目前,浙江省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领”人才培训模式,如“莲花农民模式”“区域特色培训模式”“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等,不仅大大促进了浙江省“绿领”人才的培养,也为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育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浙江省已累计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93万家,成员126.5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403.9万户。

目前,浙江省多数“绿领”人才在培训中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这也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经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认为自身的文化程度无法理解授课内容、担心培训没效果反而费时费力还耽误自己的工作、怀疑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是否有用处等。这些问题反映在培训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通过与学员的交流发现,学员对实践课程更加有热情,但由于培训经费等原因,与理论课程相比,浙江省各地区在开展农民培训时对实践环节的考虑较少,实践环节大约占培训总时长的25%。同时,实践的组织工作不到位,使参训学员没有意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程度。有学员反映部分培训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参观学习更多地点,使参观考察变成了走马观花。此外,监管主体较单一,更多的是对学员的监管而忽视了对培训教师的监管。培训教师在完成讲课内容后,与学员的交流沟通很少,培训后也没有对学员的生产实践进行指导,导致学员把培训所学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出现很多困难,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今后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应更加注重培训的效果,使学员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

三、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与胜任力关系研究

本文对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要素的分析主要基于文献阅读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专家访谈法。一是通过以往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通用胜任力评价的内容。二是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对30名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办法从事现代农业的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进行了访谈,并由此提取乡村“绿领”人才的特征胜任力。三是对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专家进行访谈,对胜任力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修订。通过上述步骤得到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的各项特征内容,对这些特征内容进行总结、比较、归类、汇总,最终归纳为包括显性的能力、行为和隐性的素质、知识在内的14项胜任特征,主要有时间意识、责任感、学习能力、团队意识、操作能力、积极态度、交流能力、创新行为、处理问题能力、计算机网络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农技推广能力、农业政策解读能力、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各因子的内容解释如表1所示。

表1 胜任力因 子解释

经分析得到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模型,如图1所示。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可分为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可迁移技能。其中,基本素养包括时间意识、责任感、学习能力、团队意识、操作能力、积极态度、交流能力、创新行为、处理问题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农业专业知识、农技推广能力、农业政策解读能力;可迁移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图1 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模型

通过分析发现,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可迁移技能三个方面,结合相关文献与浙江省乡村“绿领”人才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培训效果、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可迁移技能四个方面进行变量选取,变量选取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选取

由洋葱模型可知,个体的知识技能位于模型的最外层,属于显性素质,比较容易通过培训被评估和开发;个性与动机位于模型的最内层,属于隐性素质,准确评估和获得此种能力比较困难,但也可以通过培训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而位于中间层的价值观、自我形象和态度与最内层素质相比,也可以较容易地通过培训获得。与其他培训不同的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学员需要进行培训,真正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且学员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等能力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基于以上分析,在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农民培训和胜任力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模型和浙江省“绿领”人才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假设。

H1: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基本素养呈正相关关系。

H2: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专业知识与技能呈正相关关系。

H3: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可迁移技能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数据回归结果得出如下结果:一是培训对基本素养有显著影响(Sig.=0.000)。当其他情况不变时,每单位培训效果的提高都会提升胜任力中的基本素养(0.068分)。由此可见,提出的假设H1成立,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基本素养呈正相关关系。“绿领”人才可通过培训达到提高基本素养(时间意识、责任感、学习能力、团队意识、操作能力、积极态度、交流能力、创新行为、处理问题能力)的目的,并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管理等工作中。二是与其他胜任力相比,培训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影响最大。当其他情况不变时,每单位培训效果的提高都会提升胜任力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0.102分)。由此可见,提出的假设H2成立,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专业知识与技能呈正相关关系。当“绿领”人才欠缺农业专业知识、农技推广能力、农业政策解读能力时,可通过参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来提高。三是培训对可迁移技能有显著影响(Sig.=0.000)。当其他情况不变时,每单位培训效果的提高都会提升胜任力中的可迁移技能(0.082分)。由此可见,提出的假设H3成立,乡村“绿领”人才培训与可迁移技能呈正相关关系。“绿领”人才可通过培训获得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四、关于浙江省“绿领”人才高质量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培训指导思想及对象

应围绕浙江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乡村振兴的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围绕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重点领域对有创业意愿的“绿领”人才进行培训,在选择学员、认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活动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全方位开展创业服务,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力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培训实效,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业能力、较大生产规模和较高基本素养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参加人才培育的对象应以自愿为原则,从事微商电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粮食生产、果树种植一年以上,有意向继续发展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有为人士确定为初级人才培育对象。为了提高参训学员的创新意识,帮助其掌握创业及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应大力开展创业相关的培训,并对学员进行跟踪评估,使学员真正具备创办乡村企业的能力,从而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价值的提高,为村民生活富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加强人才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完善培训平台,发挥农民大学、农民学院、农民学校各自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农民培训精品课程和特色品牌,真正实现“一校一品”“一院一品”,授课教师采用本校教师、外聘专家及农民企业家充分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绿领”人才基础知识水平。积极开展基本素养专项培训,根据“绿领”人才需求创办培训班,确保学员掌握相关技能,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学员参加基本素养鉴定。教学重点采用对话式、开放式、路演式、案例式及一对一互动指导等形式进行,对能够自学掌握的知识鼓励学员进行自讲及学员之间交流沟通,且注意合理安排模拟训练、实践考察的时间及路线,在充分调动乡村“绿领”人才参训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随机应变的能力。认真做好人才培育认定工作,对于经培训后考试考核合格的农民,统一颁发资格证书,并以此作为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的依据,这种做法不仅使农民的培训积极性提高,还能够促进农业补贴渠道和方法的创新。

(三)落实培训组织的各项保障措施

基本素养培训工作应由农委负责项目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和综合协调。负责培训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根据培训方案的标准认真执行。各方要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对财务管理不清、实施制度不明、培训质量不高、弄虚作假套取项目资金的培训机构,应取消其培训资格,同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全力培育“绿领”人才创业典型,并总结典型的模式和成功经验,把相关内容制作成宣传片、手册或录制成影像资料,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努力形成有利于农民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