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 宇,陈云云,周 鸳,魏 丹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急诊科(深圳 51811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急诊科常见的严重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1],其救治成功率、预后与急诊处理的时效性密切相关[2-4]。因此临床上应创新护理管理,简化急诊救治流程,快捷、高效地完成急诊处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为此,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对AMI患者采用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该护理路径应用后明显缩短了救治时间,现报道如下。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年6月采用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救治的73例AMI患者设为试验组;2016年7月至12月常规急诊护理的71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首发AMI,符合AMI诊断标准[5],即符合以下至少两项:1)有缺血性胸痛史;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动态改变;3)心电图动态演变。排除标准: 给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禁忌患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出血倾向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急救和常规急诊流程。接到120电话后清点并准备药物、器械,到达现场后询问病史,发病前后表现,观察患者的情况,予以吸氧,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初步诊断为AMI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伴胸痛患者给予药物缓解胸痛。做好途中风险评估后转运。院内救治流程:患者入院挂号→急诊医师接诊→询问病史、症状,开具检验单→缴费→护士取血,协助完成相关检查→作出AMI诊断→给予吸氧,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相关治疗→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PCI知情同意书→通知心内科介入医师、导管室准备→缴费→术前准备→转运至介入中心。
1.2.2 试验组 采用“定人、定时、定位、定责”模式。定人:急诊科24 h均至少有1名胸痛专职护士、1名辅助护士和护工在岗;心内科至少有1名有介入资质的医师24 h值班。定时:接120电话后出车时间在1 min内,入院后争取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在90 min内。定位:入抢救室后,胸痛专职护士于患者右侧检查心电图,观察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初步识别病情,及时完成护理操作及记录;辅助护士于患者左侧,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协助患者呈舒适体位、并连接心电监护除颤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定责:所有操作均记录执行时间及操作者。院前护理路径见表2。院内护理路径如下:患者入院→预检分诊接诊→送入抢救室→胸痛专职护士接诊→左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负荷量药物,抽血送检,行全导联心电图检查等,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印章→通知急诊医师生抢救→超声科行床旁超声检查→作出AMI诊断→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PCI知情同意书→挂号,缴费→给予300 mg阿司匹林、600 mg氯吡格雷,通知导管室、介入医师准备→转运至介入中心(表2)。
表2 急诊优质护理院前临床路径表
救治时间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分诊、激活导管室、就诊至D2B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指标:比较两组患者D2B达标率(D2B<90 min为达标)[6]和抢救成功率。
试验组患者分诊时间、住院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D2B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试验组D2B达标率(80.82%)高于对照组(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7.26%)与对照组(92.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n(%)]
护理路径是指通过科学设计的工作程序和内部闭合性循环,进行现代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品质[7]的一种护理方法。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参考相关文献中急诊护理流程[8-12],结合医院人员、设备及技术力量,制定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对流程、人员职责分配、交接和时效进行优化,制定了涵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护理路径,明确规范了人员分工、职责、时间,对影响救治时效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将挂号缴费放在确诊后一次完成,开通绿色通道,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印章,缩短检查及出报告时间等。两组患者各环节时间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D2B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急诊护理由于没有规范科学的护理路径,护士的工作主要是被动执行医嘱[13],包括协助各项检查,进行术前准备等,且并不能保证每班有专职胸痛护士,如果当班护士缺乏经验,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易出现主次、重点不分,延误治疗。特别是AMI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多伴有恐惧、焦虑情绪,气急和胸闷、胸痛引起的濒死感[14-15],如果护士抢救时神情紧张,忙乱,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丧失等,进一步加重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等症状。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不仅细化接诊后的流程,还明确规定护士的职责范围和各时段的工作重心,护士根据路径表流程有序完成各项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协同配合,明显提高了时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D2B达标率(80.82%)高于对照组(56.3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义。试验组抢救成功率(97.26%)与对照组(92.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死率降低,下一步有待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持续改进护理路径,进一步提高D2B达标率。
综上所述,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是以救治时间最短化,救治流程最优化,患者获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设计,实施后可提高AMI患者救治时效,值得临床推广。
[1]刘肖肖, 韩志君, 叶新和, 等. 120急救转运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意义[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8(9): 983-984.
[2]张学萍, 魏素芳, 沈莹, 等. 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12): 1102-1104.
[3]黄宇, 杨向军, 林刚, 等.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14): 2280-2283.
[4]唐聚花, 刘青, 李娜, 等. 优化绿色通道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6): 4499-4503.
[5]王焱, 王斌, 常贺, 等. 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构建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 32(6): 453-455.
[6]唐志红. 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延误时间的多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5): 470-471,473.
[7]李晓, 张洪君. 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症状和急救处理认知教育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7): 1026-1029.
[8]张岩,霍勇.推动我国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开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6):829-831.
[9]滕红, 黄科林, 李木珍, 等. 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9): 1219-1221.
[10] 陈剑峰, 薛书峰, 张守彦, 等.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1): 72-74,77.
[11] 李蓉, 官昕, 王曼, 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 24(5): 576-577.
[12] 欧小龙, 李建文, 李建平. 2型糖尿病对初次发作心肌梗死急救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6, 27(20): 3389-3390.
[13] 陈志科, 朱文龙, 陈静东, 等. 优化STEMI患者院外急救流程,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12): 1213-1215.
[14] 陈芹, 马影, 蒋慧娟. 优化急救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0): 2382-2385.
[15] 伍琼, 洪李锋, 罗松辉, 等. 胸痛专车急救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的临床价值[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 10(19): 2978-29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