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何英,李儒林,杜晓秋,吴明英,陈晓文(.南充市中心医院,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南充 637000)
·护 理·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何英1,李儒林2*,杜晓秋1,吴明英1,陈晓文2
(1.南充市中心医院,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南充 637000)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不同科室21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每个年龄层次的护理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指标最严重;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级主管护师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最严重;内科护理人员在情绪衰竭指标上最严重、在成就感指标上最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玩世不恭指标上最严重。2)211名护理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正相关,其成就感与敌对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工作倦怠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护理人员
职业倦怠[1]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连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衰竭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渺茫、无助,并时常感到自己极度疲劳,这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玩世不恭主要表现为消极对待工作,对服务或周围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个人成就感缺乏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认为工作枯燥无味,不能发挥自身才能和潜力。
2001年,一项对五个国家的医院展开的调查[2]显示,有4个国家40%的护理人员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提示医院中的工作倦怠现象非常严重。高强度工作使大部分护理人员感到极度疲劳,紧张压抑的工作氛围使护理人员烦躁易怒,从而造成其流动性非常高,因而近年国内各大医院的护理资源都非常紧缺。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促进医院管理者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现状,积极改善护理人员的职业环境,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和南充市中医院3所医院,选取对象300人,收回问卷257份,有效问卷211份。年龄<20岁8人,20~30岁127人,31~40岁33人,40~50岁37人,50岁以上的6人;从职称分布来看,无职称护士85人,初级护师63人,中级主管护师54人,高级副主任护师9人;从科室分布来看急诊24人,外科90人,内科97人。
1.2 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表,该量表2002年经过李超平教授修订MBI-G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15道题,包括情绪衰竭分量表(5道题),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玩世不恭分量表(4道题),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成就感低落分量表(6道题),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评分法,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此外,还对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职称和科室进行了调查。
症状自评量表[3](SCL-90),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由90 个项目组成,采用利克特5分等级评分法。
1.3 统计学方法
2.1 以年龄考察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中,50岁以上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指标最严重,在成就感指标上也最高。经多重比较发现,每个年龄层次的护理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2.2 以职称考察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中级主管护师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指标最严重,高级副主任护师在成就感指标上最高。经多重比较发现,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2.3 以科室考察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中,内科护理人员在情绪衰竭指标上最严重、在成就感指标上最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玩世不恭指标上最严重。经多重比较发现,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2.4 护理人员SCL-90的调查状况
211名护理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护理人员在SCL-90的各项指标上的分数均高于国内常模[4,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测试比较
2.5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护理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正相关[6, 7],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与敌对显著正相关(P<0.001)(见表5)。
表5 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关系
**P<0.001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指标最严重;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中级主管护师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最严重;不同科室护理人员中,内科护理人员在情绪衰竭指标上最严重、在成就感指标上最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在玩世不恭指标上最严重。这一研究结果与苏建萍等[8, 9]的研究高度一致。李丽等[10]在2013年对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研究也发现,ICU护士存在高度职业倦怠风险。其原因可以用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提出的“职业高原”这一概念进行阐释,“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员工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超过50岁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期从事护理工作,无太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便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其中,初级护师和中级护师的人数最多,说明大部分护师晋升到初级和中级的概率较高,但要继续晋升到高级护师就非常困难,因此,中级护师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急诊科和外科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急诊科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紧张、节奏快,加之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突发事件多,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但往往不被理解,为了避免直接冲突,他们更易回避或消极对待;外科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许多手术患者及家属,他们不太信任护理人员,部分甚至会将痛失亲人的愤怒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使护理人员在身心上极度疲劳,失去了工作热情。
211名护理人员的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从医院内部来看,医院管理者更重视医生的价值,而忽视护理人员的价值,部分医院管理者只寄希望于医生,认为多收病人和多做手术,就能为医院带来更多创收和更大发展。大部分护理人员,特别是招聘护士,一方面待遇低,工作量大,经常值夜班,另一方面又被重视和认可,很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因此,护士的离职现象也非常严重。进一步调查还发现,护理人员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正相关。由于倦怠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头痛头晕、体力不支和异常疲劳,长期不良情绪状态会影响其的自信心、自我评价,造成其过度焦虑和抑郁,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11]。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应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显[12, 13]。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已经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并对护理行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希望本次调查能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促使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护理人员职业环境,有效降低职业倦怠,并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水平:1)把护理人员的工作与医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2)增加护理人员晋升职称的比例,给予其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3)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我价值;4)平衡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各方面利益(福利待遇、进修学习等)关系,给予护理人员公平的待遇[14];5)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根据不同人格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15]。
[1] 李超平,时勘.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2] 王晓春,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5):567-572.
[3]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 31-35.
[4] 薛红,井绪菊,邵学景,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 161-163.
[5] 胡桂芬,胡艳飞,王素姣,等.金华市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08-109,122.
[6] 关素珍,赵静,王磊,等.不同工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1):16-19.
[7] 邓科穗,林武,谢秀英,等. 南昌市三甲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水平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27-1029.
[8] 苏建萍,马龙. 新疆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9):2273-2276.
[9] 李儒林. 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615-617.
[10] 李丽,阮洪,姜虹,等. 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48-51.
[11] 蒋奖,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197-199.
[12] 苏丽西,谢静,陈英,等.基层医院护士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7):583-585.
[13] 江静敏, 李晓霞, 高丽, 等. 护理人员对125I 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2): 218-221.
[14] 张平,白晓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分析[J].四川医学,2011,33(7): 1650-1653.
[15] 和树芸,徐凌忠.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分析[J].现代护理,2013,28:164-165.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Burnout Status of Nurses and Mental Health
HEYing1,LIRu-lin2*,DUXiao-qiu1,WuMing-ying1,CHENXiao-wen2
(1.NanchongCentralHospital,Nanchong637000,China; 2.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Nanchong637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aff. Methods Adopt the Maslach Burnout Scale and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to investigate 211 nurses. Results 1) Among the nursing staff at different ag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on each dimens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however, as to the nursing staff above 50, the state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al aspect was the most seriou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al dimensions existed among the nursing staff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Nurses of the medium professional title displayed the most severe state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ism. Nurses working in the Medical Departm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displayed the most severe state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ism, respectively, while nurses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owed the highest sense of achievement. 2)The mean score of the 211 nurses in each factor of SCL-90 wa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al leve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3)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al state of the nursing staff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ach factor of mental health and hostility.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 Occupational burnout influences nursing staff's mental health.
Occupational Burnout;Mental Health;Nursing Staff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NO:07SA030)
李儒林,E-mail:lrl1998@126.com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40417.1411.002.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4.02.037
R47
B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