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4-07-28

孙 敏 张 惠 戴 军 司传平△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12;2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山东 济宁272031;3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济宁272067)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后引起的以肝脏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传染性疾病[1]。其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2.9%的急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2],快速灵敏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在临床诊断中,常以ALT和AST反映乙肝患者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近来研究发现,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反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比较准确灵敏的血清指标[3]。本文观察了我科住院的48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TBA检测的动态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36岁。诊断标准[4]参考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满足下列条件:既往无乙肝病史;HBV感染在6个月以内;临床上出现急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HBsAg(+)、HBeAg(+)、HBV DNA(+)。对照组为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44.5岁。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bayer1650进行血清ALT、AST、TBA检测。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试剂均由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提供;所有病例检测项目均采用次日空腹血清。所有患者经卧床休息、护肝、降酶、退黄等治疗,所有病例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48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清TBA、ALT、AST的动态变化

结果见表1。

2.2 TBA与ALT、AST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表1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各检测指标变化比较(¯x±s)

表2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TBA与ALT、AST的相关性

3 讨论

临床实验室常以血清ALT、AST为临床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诊断肝脏疾病。ALT、AS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5],肝细胞受损坏死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释放入血,至血清ALT、AST含量极高,所以,ALT、AST只能反映肝细胞坏死,特异性比较差[6-7]。胆汁酸是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肝脏是合成和代谢及从门静脉摄取胆汁酸的唯一场所,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血清TBA含量会相应增高。TBA水平也是反映肝脏分泌状态、肝脏合成与代谢状态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3个方面的唯一血清学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胆汁酸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含量升高,且血清TBA与肝细胞损害及胆汁酸代谢障碍严重程度相关[8]。

本文结果显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ALT、AST显著升高,TBA水平的变化与ALT、AST正相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患者出院时传统指标ALT、AST恢复正常,TBA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两周TBA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TBA下降较ALT、AST慢。患者经药物治疗,虽然ALT、AST水平很快恢复正常,但肝细胞损伤仍未完全恢复,需经过一段恢复期后才能痊愈[9],因此,TBA较常规肝功能指标ALT、AST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实际受损程度和肝细胞功能恢复情况。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害,在HBV急性感染的早期,由于病毒复制活跃,肝脏损伤较严重,TBA代谢障碍,所以血清TBA水平升高。经过一系列治疗后,TBA水平迅速下降,但在ALT、AST已正常时,TBA低水平异常,分析可能因为有少量残存病

毒在肝细胞内造成肝细胞轻微的损伤。有文献报道[10]TBA能增加乙肝病毒的基因表达和抑制α-干扰素的活性,所以,对于少数出院时ALT、AST正常,TBA低水平异常的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肝活检,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以彻底清除血中和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时,血清TBA水平显著增高,是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当其迅速下降后,低水平持续者应考虑HBV残存,对反映血清学转换、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临床意义[11]。因此,在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血清TBA水平升高及恢复过程是有特点的,在肝功能检测时 ,应增加监测患者血清TBA水平变化。

[1] 李建美,李丙路,王建礼.乙型肝炎基因治疗现状与展望[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3):180-184.

[2] 常彬霞,孙颖.急性乙型肝炎38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22-25.

[3] 代志琰,邓存良,颜艳.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乙型肝炎判定的临床意义[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9,22(2):122-123.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5] 周新,涂植光,尹一兵,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6.

[6] Clifton P T.Liver Funtion Test:What is the risk?[J].J Insur Med,2003,35(1):26-35.

[7] Pinkham C A,Krause K J.Liver funtion tests and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life insurance[J].J Insur Med,2009,41(3):170-177.

[8] Tiangang L,John C.Bile acid signaling in liver metabolism and disease[J].J Lipids,2012,1:1-9.

[9] 李阳,杜燕南.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中的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70-571.

[10]Kim H Y,Cho H K,Choi Y H,et al.Bile acids increase hepatitis B virus gene expression and inhibit interferon-a activity[J].FEBS Journal,2010,277(13):2791-2803.

[11]鲁涛,程恳,王君.HBV感染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6):325-3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