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晓丽 胡潇然 赵 敏
(1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358;2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美国明尼苏达州 MN55455;3济宁医学院,济宁 272067)
医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职业相比于其他职业具有更重的社会责任,医务人员既要有高学历教育背景,又必须具备更高要求的道德标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各种医闹事件以及由于医患沟通不当产生的系列恶性事件,冲击着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使医学生对这一神圣的职业望而却步。要改变这一局面,重新确立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医德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挖掘孟子义利观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因素,以孟子对待义利关系的态度涵养医学生处理个人与社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又促进着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对于职业的认识和评价、择业的倾向等职业生活的总体看法,是人的一般价值观在其职业生活中的体现[1]。医学教育从属性来看是一种职业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踏入这一行业的最基本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对今后从事医生职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各项基本要素作了全面的规定,位于首位的就是对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社会对其道德品行的要求远高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医德教育是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关键和前提,而医德教育是要将医学精神和医德观念内化于临床医学生的心,外化为他们以后所从事医疗活动的具体行为之中[2]。因此,医德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其目的最终都指向医疗事业的实践中。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既包括医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对本职业价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取向,还包括在具体从事医药卫生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态度,尤其表现为处理病患关系的态度。要确立医学生健全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角度。
有强烈职业认同的人会以满腔热血将精力投身于其中,能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应建立在对医学事业的职业价值理解基础之上,在入学时进行的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后期医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医学生对本职业的价值理解,建立职业信仰,加深职业情感,形成对本职业的价值认同。
医生职业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而且要具备更高要求的职业道德。医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建立职业道德,对医务人员来说,医德就是医生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高尚的医德是进入医疗卫生事业的敲门砖。一名合格的医务从业人员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做到“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3]。
医学生职业规范教育是指在学习和执业实践中理解并实践医学人文关怀,不仅包括在学校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更应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医疗卫生事业的职业规范教育。当前医疗纠纷增多、各种伤医事件频发,要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说,严守职业规范,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应从本职业最基本的职业准则、职业操守抓起。
当前学生发展越来越凸显个性化,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爱好特征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自由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但不乏一部分同学自我认知不清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规划,一贯顺势而行,或甘愿过着被安排好的人生。如此,不仅不利于自身的个性发展,也会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有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医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兴趣,但仍有33.9%的医学生还存在职业兴趣低,不喜欢所学专业的现象[1]。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职业选择的前提,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兴格爱好,做到自身兴趣优势与职业相匹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满怀热情从事自己所选职业。医务人员处在救死扶伤的一线,社会责任重大,需要的是有热情、有毅力、有信仰的人,而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选择这一职业。有很多同学高考志愿是为了迎合各专业报考的限制,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抱着可选可不选的心态选择了医学,是否真的热爱,无从可知。这都由于学生自我认知模糊,自我定位不准确,无法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配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以建立普遍的职业认同为基础,而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环境等。当前社会频繁上演的一系列伤医事件、医患矛盾,加之媒体负面舆论,将矛头直指医务人员,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环境不容乐观。医学生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难免对本职业产生动摇,职业认同感下降。有研究表明,大众媒体近年来对医患关系的夸张报道造成医学生对本职业产生认知偏差,这是当前医学生职业认同下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4]。暂且不论医疗事件中主要过错方是谁,从医务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坚定职业信念、遵循职业操守,是解决医患矛盾最基本的做法,也是对医学职业充满信仰的表现。除此之外,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面临成才周期长、专业要求高、社会责任重等压力,加之严格的医疗人事制度,很多医学生认为压力过大,职业的不确定性较大,对本职业认同感不断降低。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个人本位倾向严重,主要表现为倾向彰显自我价值、满足个人利益和以个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为目的,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一方面,从学生家庭背景来看,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而医务人员不管在学习还是从业中强调合作精神,过分彰显自我价值不利于团队合作。另一方面,从社会背景来看,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等腐朽价值观的冲击,部分医学生被眼前利益诱惑,将医生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更大程度上将医学职业视为赚钱谋生的手段。医者应首先强调对生命的关照,心怀仁慈,一旦在济世救人和金钱利益之间失衡,必会酿成大错。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教育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高等院校医学生在追求职业时,第一选择仍是政治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只有少数同学表示愿意去偏远地区。这种现象证明医学院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医学生现实职业选择仍存在较大差距,学生更多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在远大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做到坚定信念。也说明当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局限,并不能将医生的社会责任深植人心。
***总书记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同样应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儒学在义利观上表现出“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倾向,对古往今来的许多医家行医救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孟子义利观念内含的思想精华为医学生职业中面临“义利两难”困境时提供价值准则,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培育医学生职业道德和合理路径。
“怀义去利”是孟子认为人们思想层面首先应遵循的义利取向,是孟子义利观最基本的观点。在这里“利”侧重指存在于人头脑中的私心、私利、私欲,是在行为之前人们对待义利取舍思想上的倾向性。孟子认为当出现一些不可避免地利益冲突时,应首当其冲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并不是不允许人们“言利”,而是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看待什么事,能多从“义”的角度出发,少一些“利”的顾虑,重视道德之乐。“怀利”会激发人的私心、私欲,为了一己私欲相互逐利,危害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怀义”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质,国君、庶民、士人均以“义”为行为指南,就能社会人伦有序,家国安定。义利的选择和取舍体现在医学生身上,就是对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关系的处理。有人将医疗卫生行业作为赚钱工具,一切以利益为重,将病人患者的疾苦置于利益之后,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抛之脑后,“义”“利”天平严重失衡。对此,医学教育者应在透彻认知医学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从自身抓起,树立起“怀义去利”的榜样模范作用,同时发挥优秀党员、团员、学生等的合力带头作用,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和价值观建构。同时,医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教育,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个人体验“经由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进而提升为个体职业价值观”[6]。在职业初探中激发个人良知、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对待职业中遇到的义利取舍关系。
孟子的义利观并不只是一味强调“义”而不“言利”,孟子早就看到稳定的经济基础对于获得民心的决定性作用,而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所以他在劝谏梁惠王时说“民事不可缓也”,强调满足民事生产才是国家安定的前提条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这一观点表达了孟子对民众进行生产活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肯定态度。孟子肯定“利”的价值,那应该持什么态度来看待利?孟子提出“以义待利”,人们可以追求利,并且追求利是正当合理的。但需要注意,逐利要在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内,不能全盘以利为重而不顾义。诚然,从事医药行业是医学生对自己职业选择的结果,是未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经济来源。医学生在未来从医的道路上不免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这就要求医学生首先要端正态度,把握义利的轻重关系,正确认知自己的职业本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面对诱惑和良知的抉择时能够坚守初衷,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学科,除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外,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研究人和生命,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根本是人学[8]。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应融入情感体验,创造愉悦的职业环境,从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职业成就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医学生应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将个人良知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实现义利统一,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舍生取义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9]。鱼与熊掌的关系就好比“生”和“义”的关系,鱼是想要的,熊掌也是想要的,但是当两者不必然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鱼而取熊掌,面对“生”和“义”的时候也应如此。言外之意,两者可以同时得到是最好的,但当出现矛盾时,二者只可取其一,就应当秉持舍鱼取熊掌的原则。对于“生”和“义”,孟子从来没有承认“生”和“义”是天生对立的,而是认为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只是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我们要以义为重,采取“舍生取义”的做法。进一步说,孟子这种思想把精神价值置于物质价值之上,把追求精神价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看待事物的价值标准。医学生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停留在明确职业目标、实现就业上,更重要的是明确医学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化为稳定持久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世事变化中坚定自己的职业态度、秉持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医学生要做到“舍生取义”,就是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尽自己所能,不负人民、社会所托。医学生需要有勤奋敬业、严谨治学的精神,只有在学校养成刻苦求学的态度,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畏艰辛,有所作为。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孟子义利观融入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中,是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注入血液的结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孟子义利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义利统一,“取利”要以“义”为规范和前提,“义”的实现也应以必要的“利”为物质支撑。新时代下对孟子义利观的解读必将为解决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培育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出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