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治松
(桦川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桦川154300)
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它是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建立起来的渔业生产结构。建设生态渔业可促进我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调整渔业经济结构,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生态渔业是发展我县农业战略的重要举措。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将鱼、畜、禽相结合,渔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发展稻田水产生态养殖,加快农村经济的建设步伐。
2、生态渔业是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的有效措施。我县泡沼多,水域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了生态渔业、无公害绿色渔业、高效渔业等,渔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9年,水产品产量达6300吨,渔业总产值4500万元,人均收入达5820元。渔业已经在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鱼类资源及水生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许多威胁,水生生物资源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过度捕捞导致自然水域主要渔业经济品种资源逐年减少,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等现象日益加剧。因此,要大力实施生态渔业建设,有效地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3、生态渔业是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实施生态渔业,既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几年来,我县依靠省“渔业丰收计划”进行放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渔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近3000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水产品,逐步确立我县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分布格局,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把发展现代渔业和特色渔业作为优化我县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植支柱产业,促进我县生态水产养殖业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渔业资源分布情况、水产技术相对一致性及发展方向、途径、措施和生产结构类似性,加快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发展养殖模式,做强做大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1、休闲渔业的开发。①依托本地资源,开发休闲渔业同时开发科技园区,规划建立2个集旅游、特色品种养殖为一体的水产科技园区,带动我县的水产业向较高层次发展。②大力发展池塘、水库垂钓产业,推广适合小规模、家庭式、田园式的游钓方式,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要。规划期间70%的池塘要开展钓业生产,使垂钓水域达到8000亩。
2、大力发展池塘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在改造老池塘的同时,积极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科学养鱼水平,大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形成名特优新商品鱼养殖基地,带动我县生态渔业的发展。
3、发展稻田水产生态养殖。我县的稻田资源丰富,宜渔的稻田可达40余万亩,重点发展稻鱼、稻蟹等模式的稻田水产生态养殖。
近年来,我县渔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生态渔业的水产品养殖品种单一,大路品种多,优质品种比例低,名特优新品种少;二是生态渔业建设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群众传统养殖生产的观念没有太大转变,分散粗放小型的生产方式还大量存在;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生态渔业养殖方面的资金投入,但就生态渔业发展的本身来看,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个体养殖户的商品鱼产量一直不高,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四是龙头企业小,产业化水平低,形不成链条式发展和规模化养殖;五是缺少优质产品品牌,水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六是水产品增、养殖新技术更新缓慢,信息反馈手段落后;七是养殖渔业病虫害防疫、检疫体系有待健全;八是生态渔业建设规划滞后。
1、坚持科学发展观,搞好生态渔业发展规划。
生态渔业同其他渔业生产一样,都必须做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否则无序的开发和发展将使生态渔业的优点难以显现。因此,要本着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生态渔业发展规划。
2、依靠科技,拓宽生态渔业发展模式。生态渔业是以渔为主,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养的原理,保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洁净,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而建立起的不同模式的生态渔业良性循环圈。因此,要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户,加强对建立高产、优质、低耗、无污染的良性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对不同鱼类生态生理及环境、水产养殖病害、渔业水域污染的防治等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不同类型的生态渔业模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3、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生态渔业建设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效益高的产业,因此要加大资金的筹措和投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拓展资金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者向生态渔业投资。同时也要吸收外地的资金来我县投资发展生态渔业。
4、加强管理,保证生态渔业的正常发展。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把渔业水域滩涂生态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来抓,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是建立、健全水产机构,加强水产的基层组织建设。设置专门的人员从事水产工作,建立具有水产疫病检疫监测、无公害水产品检测、水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职能的综合水产职能机构。
三是加强市场信息、水产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渔业网络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搜集、处理、发布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功能齐全、反应敏捷的鱼病防治体系,加强水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重点渔业水域、渔需物资、渔业饲料等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渔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养殖生产过程中,严格依据省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进行生产,并根据我县水质、鱼种、饲料、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地方标准,积极开展完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的认定工作。按照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实现养殖对象良种化,按照降本增效的要求,实现技术规程标准化,按照市场要求,实现渔业产品优质化。推行“订单渔业”,实行优质优价,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品牌战略。建立完善一批水产品、渔业投入品、渔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专业性或综合性监督、监测中心。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水产科技人员不断加大科技推广以及科普力度,及时更新知识,努力掌握水产前沿的科技信息、新品种应用信息和新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新品种,增加名特优新水产品的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六是加快水产产业化进程,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按规划和布局,通过大力开发水产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名特优新品种,调整养殖结构等手段,抓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优质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扶持和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水产品行业协会,提高渔业的组织程度。
七是加大渔政管理力度,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加强《渔业法》等有关渔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贯彻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渔政检查员的执法素质。搞好渔业执法检查工作,严查使用违禁药物,确保养殖生产中的安全。依法兴渔,以法治渔,把水产业的发展引入法制保障的轨道,确保生态渔业规划的实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