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周海媚 叶采蕾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1)
冠心病属于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现阶段临床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案,且给予全麻实施相关治疗,但临床研究显示,众多患者术后苏醒时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现象,该症状属于术后苏醒期常见症状之一,以手术室温度偏低、手术时间长、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手术期间处于裸露状态以及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体腔实施冲洗为主要因素[1]。相关研究显示,若患者术后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下,可对麻醉药物的代谢率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其新陈代谢率缓慢,若未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可严重危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服务理论不断完善,保温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且被众多学者实施于全麻苏醒期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鉴于此,本文选取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实施上述护理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将 96 例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48 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48 例纳进实验组(实施保温护理干预),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3:25、24:24 例;年龄分别为 42-78 岁、43-76岁,平均值分别为(52.36±2.13)岁、(53.14±2.13)岁,基础信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1)经各项检查已证实属于冠心病患者;(2)无心肝肾、血液系统以及感染等疾病;(3)所愿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对研究治疗能够耐受;(4)所有患者、法定代理人及家属均知情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1)存在手术禁忌证;(2)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经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性疾病者;(3)合并造血系统障碍、心脑血管、肝、肾等原发疾病者;(4)严重营养不良;(5)实验过程中退出、无法按时完成实验者;(6)认知功能存在异常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并维持手术室温湿度分别在22-25℃,40%-60%。
实验组实施保温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提前加温手术冲洗液及液体,并将手术期间采用的静脉液体及冲洗液提前放入40℃温箱加热后使用。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需选择电毛毯实施加热,并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状况,需维持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若患者体温出现在37.5℃以上,需及时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将加热设备关闭。(2)对患者液体实施加热,在对患者实施血液或体液实施输入时,需选择电子加温仪器实施相应的加热处理,需将加热设备温度维持在37℃,且冲洗液需放在保温箱中预热。(3)术后减少患者暴露,加强保温处理,必要时加盖棉褥。
(1)观察两组护理后应激状况比较,包括C 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2)观察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3)观察两组心功能状况,心功能通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评价。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应激状况CRP、NE、AD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实验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 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护理前组间心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应激状况比较()
表1 两组应激状况比较()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 值P 值例数(n)48 48 CRP(mg/L)6.41±3.45 9.68±5.47 3.503<0.05 NE(nmol/24h)340.32±8.63 572.64±9.41 126.061<0.05 AD(nmol/24h)61.54±6.45 79.65±8.12 12.099<0.05
表2 两组苏醒状况比较()
表2 两组苏醒状况比较()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χ2 值P 值例数(n)48 48气管拔管时间(min)21.36±4.52 37.56±6.41 14.300<0.05完全苏醒时间(min)42.36±5.41 73.65±6.74 25.083<0.05 PACU 滞留时间(min)48.66±4.52 88.65±5.46 39.088<0.05
表3 两组心功能比较()
表3 两组心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n)LVEDD(mm) LVESD(mm) LVEF(%)实验组对照组χ2 值P 值48 48护理前58.30±6.02 58.25±6.06 0.041>0.05护理后47.35±5.04 54.36±5.69 6.389<0.05护理前47.07±6.65 47.13±6.54 0.045>0.05护理后36.52±5.76 40.51±5.49 0.052<0.05护理前37.29±5.74 37.35±5.66 0.052>0.05护理后58.76±4.97 46.13±5.32 12.019<0.05
全身麻醉期间低体温属于常见临床症状,由于该症状易导致中枢系统出现一定损害,且降低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同时对术后指标及术后恢复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临床手术效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6]。
相关研究显示,若未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实施有效手术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以常规护理方案为首选措施,由于该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且无法达到最佳临床效果,只单一维持手术温湿度,未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使其术后极易产生低体温,从而诱发应激状况,降低临床治疗效率。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科学性、适宜性、针对性以及全面性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基于此,在此环境下我院研究出“保温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属于一种全新、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弥补以往传统护理的缺陷,该护理模式主要针对不同低体温因素患者,采取适宜性、针对性护理措施,达到最佳保暖效果。诱发低温因素存在多种,因此需分别选择加热输注体液、缩短手术时间、加热手术台以及覆盖患者机体等措施,从而维持患者体温正常,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对冠心病心功能的损害,从而减少应激状况发生[7]。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应激状况CRP、NE、AD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 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组间心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应激状况,缩短其苏醒及拔管时间,且改善心功能状况,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综上所述,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