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陈丽虹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福建 福州350007)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变化及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乏力、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降低等,进而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致使生活质量下降[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难度较大,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现阶段主要治疗目标则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心肌重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但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单纯的住院护理难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效果欠佳。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及补充,在提升护理全面性,促进患者恢复中效果显著[3]。为此,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其在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示下。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间82例于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女16例,男2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18±6.73)岁;冠心病23例,肺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6例。对照组女17例,男24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4.71±7.16)岁;冠心病24例,肺心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4]诊断标准;年龄≤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先天性心功能不全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或其他脏腑功能不全;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丧失自理能力;资料不全或拒绝参与研究。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相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出院前发放健康宣教小册,要求患者规范用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充分睡眠等,对于合并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者做好血压、血糖自测管理,之后定期电话随访,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1)护理实施途径。于患者出院前详细记录其家庭信息,发放居家护理计划,建立微信管理群,要求患者或其家属参与,定期分享慢性心力衰竭日常护理内容,并发放病情追踪卡,嘱咐患者每日填写用药、因素、运动、睡眠等情况;每个月微信视频随访1-2次,每周要求患者定期发放自我护理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护理干预内容及护理计划,对于患者疑问给予实时解答。(2)护理内容。出院1周内完成上门随访,随访时强化健康教育,且以护理计划为基础讲解规范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在疾病控制中的益处,以及具体实施措施;指导患者相关自我护理技能和病情追踪卡填写内容、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每周微信上传病情追踪卡,统计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及病情控制情况,做好数据统计记录,对于控制良好者给予鼓励,控制不良者则加强监督管理,增加视频随访频率,调整护理计划,为期6个月。
于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应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并统计期间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量表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填写,检查无疏漏后统一录入数据,分析计算。(1)运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5],共计43个条目,包括自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及自护技能等维度,应用5级评分法(0-4分)计分,评分高则代表自我护理能力高。(2)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6],总计21个项目,包扩情绪变化、躯体状况、活动限制等维度,采用6级评分法(0-5分)评估,评分低则表示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小。
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前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MLHF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护理期间发生心肌梗死1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总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3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总共发生率为24.39%(1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年龄增高等均是致病原因。慢性心力衰竭难以治愈,但可通过持续、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但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依靠患者配合,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中意义重大。
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多侧重于院内护理,在出院前、复诊时仅给予健康指导,出院后仅采取常规电话随访,难以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不利于病情控制,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性护理在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效果显著。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使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均能接受到连续性、协作性护理的医疗服务模式,可弥补院内护理的不足,提高护理服务的完整性及有效性[7]。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延续性护理,从患者用药、心理、认知、膳食、运动等多方面进行持续性、规范性健康指导,并注重护理反馈,实时调整护理计划,可使护理服务符合不同患者个体化需求,有效控制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实现远程、实时护理指导,弥补常规随访护理在时间上的延迟性及空间上的局限性,且延续性护理还强调自护技能的指导,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避免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不足,保障居家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