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郑旋玲 陈月治 林晓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趋势,患病率高达15%-20%,且患者逐步年轻化[1]。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饮食结构的改变、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患者发病后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诱发严重的心、脑、肾等系统疾病,所以高血压也是诱发脑卒中、慢性肾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研究人员发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我科近年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了多模式精细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82 例进行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2)年龄≥60岁;(3)高血压病程≥1年,高血压分级:1-2 级;(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脑、肾、肝等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4)合并四肢活动障碍。据电脑中排序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本组患者实施用药指导,定期对其血压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给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家属配合监督。
1.2.2 观察组多模式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
(1)制定护理方案。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一个初步的多模式精细化护理方案,监督并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根据定期检测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对用药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药物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向患者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讲解,比如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病情变化情况、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用药治疗的重要性等等,使患者能够明确及时控制血压对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视频、微信群等给其讲解一些有效控制血压的措施,纠正患者对疾病相关的错误认识,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
(3)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可能会受到长期用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烦躁、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引导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将血压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关爱,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4)电话随访。每周1 次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血压监测、用药情况、生活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确保血压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进行指导,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对患者的用药、饮食及运动等方案进行调整。尤其在运动方面,要告知患者日常许加强锻炼,对心肺功能进行改善。
(5)门诊随访。每两周1 次指导患者到医院随访一次,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开展常规检查,评估患者近两周内血压控制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等。
(6)网络交流。通过QQ 群、微信群的建立,使患者与医护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同时,由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进行解答;并将高血压防治新知识及时发送到群中,供患者学习。
两组患者均干预3 个月。
在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在护理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在护理前后,采用YXY-61 型东华原医用电子血压仪于患者静坐5min 后对其肘部血压水平进行测量;在护理结束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病房环境、护患沟通等,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评分在90 分及以上)、满意(评分在60-90 分之间)和不满意(评分在60 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总例数×100.00%。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以血压水平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前观察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BP、DBP 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1 41护理前163.46±8.62 163.44±8.74 1.298 0.093护理后133.42±5.22 145.35±6.21 6.032 0.016护理前98.82±5.73 98.89±5.54 1.121 0.090护理后80.25±3.55 90.10±4.34 5.103 0.022 SBP DBP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随着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相关的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4]。医疗机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为其提供护理服务的主要成员[5]。多种模式精细化护理服务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一种高质量护理策略,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的水平,并且还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6]。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减弱,加上部分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得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低[7]。
多模式精细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并且规范的护理服务,即便患者经过治疗后出院回家后依旧可以享受到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专业性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定期收集患者相关的病情信息,对患者近期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相关测量结果对所实施的护理方案进行跟踪优化,将其血压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8、9]。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对患者自身病情情况、发病特点、能够享受到的医疗资源等进行分析后,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服务各项护理措施更加规范,护理服务更加详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了精细化的护理方案[10、11]。通过对患者实施药物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保证了患者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负性情绪,对治疗的依从性随之提高,保证了营养的均衡摄入,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锻炼,将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了稳定的范围内,效果显著,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SBP、DBP 更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多模式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优势。
总之,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多模式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