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Barthel 指数的影响

时间:2024-07-29

林凯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心肌缺血主要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心脏供氧不足,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化差异明显,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表现出心脏和全身的各种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1-2]。心肌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辅以临床护理工作必不可少。抗阻训练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一应用护理效果不够理想[3]。有氧运动是一种较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李苗苗等[4]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认为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突出。本研究主要分析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干预对冠心病所致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Barthel 指数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选取在本院救治的86 例冠心病所致心肌缺血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

纳入标准:(1)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或T 波倒置[5];(2)无沟通障碍;(3)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每一项内容已达成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1)存在呼吸系统疾病;(2)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出现心肌梗死;(3)对本研究不配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患者抗阻训练,测定单次最大负荷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初次训练强度设定为各自单次最大负荷的50%,训练2 个月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训练强度调整为各自单次最大负荷的60%,期间注意尽量控制在各自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范围,训练包括上肢、下肢、腰背部、腹部等。第1 周,卧床不负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肌肉绷紧10s 后放松15s 为1次,每天训练直至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第2-5周,进行小腿抬高,屈膝、屈髋等关节运动,15min/次,10-15 次/d,可根据患者自身耐力逐渐增加训练时间。第6-12 周,继续坚持前几周的训练,然后增加推胸练习、肩上推举、肱三头肌伸展、肱二头肌屈曲运动,每个动作持续时间需≥3s,20min/次,3 次/d。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者需要应用弹力带辅助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实时关注患者的运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运动并积极予以相应干预。

1.2.2 观察组抗阻训练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同时予以有氧运动干预,测定患者最大耗氧量和无氧阈,根据测定结果确定运动强度。第1 周进行抬腿练习,逐渐将双腿抬高直至大腿离床,保持约10s 后放下为一次,5 次/组,5 组/d,逐渐增加双腿离床的距离。第2-5 周,先在床边进行坐位训练和呼吸训练,保持全身放松,尽量用鼻子进行呼吸,然后进行膝关节伸直训练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第6-12 周进行步行训练,步行时间约为10min/次,4 次/d,注意调节患者行走步幅和步行速度,逐渐增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以及步行次数,或依据患者自身喜好开展太极、自行车等运动,但需量力而行。训练过程中要实时关注患者的运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运动并积极予以相应干预。

1.3 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对比。

(2)心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厂家: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械注准20182231047;规格:DW-T3)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6]。

(3)生活质量:使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控制、床椅转移等10 项内容,分为完全依赖、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独立5 项指标,满分为100 分,95 分<分数≤100 分为无障碍,75 分<分数≤95 分为轻度障碍,50 分<分数≤75 分为中度障碍,20 分<分数≤50分为重度障碍,0 分≤分数≤20 分为极重度障碍[7]。

(4)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信度系数为0.875),填写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陪同,包括服务态度、服务内容、人员素质三个方面,分为极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五级,依次计5-1 分。护理满意度=极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病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心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43 43护理前76.56±5.23 76.42±5.26 0.124 0.902护理后89.65±4.34 92.21±3.87 2.887 0.005护理前24.63±3.26 24.59±3.23 0.057 0.955护理后34.45±2.68 36.41±2.74 3.353 0.001护理前45.72±4.67 45.69±4.64 0.030 0.976护理后56.23±5.21 59.86±5.17 3.243 0.002 LVEDV(mL)LVESV(mL) LVEF(%)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BI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BI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43 43护理前75.26±9.89 75.24±9.93 0.009 0.993护理后78.32±7.71 82.25±7.68 2.368 0.02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认为其主要是由冠心病引起,常见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痉挛、狭窄等,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均可诱发心肌缺血发生发展[8-9]。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会有所差别,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冠心病所引起的心肌缺血,若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经过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若长期处于心肌缺血状态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则会大大缩短患者生存期,心肌梗死几率显著提升,因此需辅以临床护理工作,通过运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延长生存期[10-11]。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但单一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护理效果[12]。有氧运动具有强度低、有节奏等特点,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还能同时锻炼患者心、肺,改善肺通气和心脏功能,与郑刚学者[13]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生活质量均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提示相对单一应用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干预更能提升患者心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有氧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收缩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氧气,氧气需求量增加,心脏收缩次数、心排血量等会随之增加,因此当持续进行有氧运动时,心肺功能均可得到有效锻炼,既能提升机体新陈代谢,又能提高心肺耐力,增加血液流动性,对减少冠脉痉挛、扩张血管等均有一定作用。再加上抗阻训练有助于冠脉侧支循环,提高心肌功能和心脏泵血能力,改善心功能,通过扭转骨骼肌异常代谢,增加外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肌功能,提升肌肉力量。两种训练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进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提示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主要在于两种训练方式相互配合,训练方法丰富多样,并能依据患者自身喜好,增加太极、自行车等运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可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参与运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训练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冠心病所致心肌缺血患者应用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进行干预,护理效果确切,不仅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减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干扰,且远期预后相对较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