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鲜艳
(甘肃省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甘肃 白银730913)
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率介于50%-70%的病变,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1]。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冠脉临界病变恶化,不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而是以易损斑块进展、破裂为病理基础[2]。当前,临床急需寻找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的血液学指标。随着临床对冠脉临界病变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氧化损伤被认为促进冠脉粥样硬化、降低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影响血清尿酸水平。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抗氧化和促氧化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可能与冠脉临界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3]。由此可见,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病情恶化,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风险增大。对此,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及对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15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临床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以具有大脂质池和菲薄的纤维帽,坏死核心占比≥10%且不存在纤维组织,斑块负荷占比≥40%作为判断易损斑块的标准[4],分为易损斑块组(75例)和稳定斑块组(83例)。纳入标准:(1)冠脉造影显示至少存在一支血管狭窄程度介于50%-70%,拟接受保守治疗;(2)肝功能基本正常;(3)冠脉罪犯血管为原发、原位病变。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贫血、痛风者;(2)基础性疾病控制不理想,全身状况较差者;(3)有介入手术、旁路移植术或心脏移植术史者。
所有患者入组后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处理,提取血清,统一储存在-80℃冰箱待测。使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检测仪器均是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罪犯血管,在诱发冠状动脉最大充血后使用压力导丝读取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0.8判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依据。使用美国Boston Scientific公司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对冠脉罪犯血管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检查,计算斑块易损性指标,如斑块面积、管腔面积、血管重塑指数等。
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情况、血清尿酸水平及斑块易损性指标(斑块面积、管腔面积、血管重塑指数、斑块负荷占比、斑块偏心指数、坏死核心占比、钙化组织占比、纤维组织占比及脂肪组织占比),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与斑块易损性指标的关系,观察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尿酸对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使用Pearson法分析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
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斑块负荷占比、斑块偏心指数、坏死核心占比和钙化组织占比均大于稳定斑块组,纤维组织占比和脂肪组织占比均小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及斑块易损性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及斑块易损性指标比较(±s)
?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负荷占比、斑块偏心指数、坏死核心占比、钙化组织占比均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纤维组织占比、脂肪组织占比均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数据见表3。
表3 血清尿酸水平与斑块易损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在15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49例,占31.01%;经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预测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的ROC曲线下AUC为0.912(SE:0.057,Sig:0.002,95%CI:0.000-1.000);ROC曲线见图1。
图1 血清尿酸预测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的ROC曲线
关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破裂的病理机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斑块易损性增强是其破裂的主要原因[7]。尿酸能否反映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用于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有待明确,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杨国涛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尿酸具有促氧化应激作用,增加氧自由基生成,影响斑块稳定性[5]。国外基础研究证实,尿酸可诱导冠脉内皮功能障碍和血小板聚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基础[6]。由此推测,血清尿酸水平可能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有关,能否预测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有待商榷。
从本研究表2结果可知,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提示高尿酸血症显然能增强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如下:(1)尿酸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2)尿酸能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加剧血管局部炎症反应;(3)在尿酸代谢的同时,伴随着氧自由基生成。从本研究表3结果可知,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这可能与高浓度的尿酸能促进氧化应激、增加氧自由基生成、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使血小板聚集和造成血管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斑块易损性有关[7]。由此笔者推测,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尿酸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斑块进展破裂的前兆。基于本研究结果,可知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与血清尿酸之间存在正关联,血清尿酸水平能间接反映斑块易损性,为此病的诊治提供了血液学依据,且血清尿酸检测具有取样简便、操作快捷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风险较大,与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有关。本研究15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1.01%,与既往报道数据相贴近。万进东等研究认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受损,可进一步导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8]。基于本研究结果,认为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导致斑块稳定性增强,增大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风险。以往研究多局限于尿酸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其预测冠脉临界病变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价值如何,尚未有类似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的AUC为0.912,表明了血清尿酸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的效能较好。杨美玲等研究表明,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与血清尿酸含量变化呈明显相关,亦佐证了上述观点[9]。由此可知,临床密切监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在评估斑块易损性和病情演变中均具有积极作用,并能促使临床工作者不断寻找尿酸受体拮抗剂等新药,以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患者的临床获益。
综上所述,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其预测保守治疗后功能性心肌缺血发生的效能较好,对此病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当然,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如采取单中心研究,未动态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患者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有待日后扩大研究规模,延长随访时间,深入分析尿酸在冠脉临界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