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熊丽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108)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的患者8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结合其急救护理模式分成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急性左心衰竭确诊;(3)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2)抢救前死亡。
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包括患者院前转运、心电监测、遵医急救护理等。
观察组: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成立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水平科学分配工作,并明确其在院前接诊、院内准备、救治配合、救治转送等各环节中的工作职责与要求。
(2)接到指令后在小组成员共同配合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院前接诊负责人员在5min内出车,并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或其家属一定的护理指导。
(3)最快时间到达现场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将患者情况汇报给院内医务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强心药物等,同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
(4)院内医护人员根据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传回的信息,集合相关科室会诊并开通绿色通道,组织院内急救人员做好各项救治准备工作,待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完成交接,做好心电图检测、血压监测、心率监测、呼吸变化观察、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工作,准确记录患者各项信息。
(5)配合医师手术操作,手术成功后由转运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送入相关科室接受后续观察和治疗。
(1)急救效率:用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治疗时间等进行评价。
(2)抢救效果:用生命体征、意识恢复、临床症状、器官功能等评分与抢救成功率评价,评分采用四分制评分法评估,分数越高则相应情况越好。
(3)急救护理满意度:用医院自制急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0.900,信效度较高),围绕环境、业务、服务、技术、沟通进行评价,各项分值0-100分,分值与满意度呈正比例关系。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s)
表1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男22 23女18 17年龄(岁)59.69±6.47 59.71±6.22 0.014 0.989病程(min)54.55±4.78 54.54±5.01 0.009 0.993受教育年限(年)8.24±3.17 8.31±3.09 0.100 0.921性别0.051 0.822
观察组各项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效率对比(±s,min)
表2 两组急救效率对比(±s,mi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分诊评估时间2.26±0.61 1.14±0.05 11.573<0.001检查时间15.33±4.02 11.08±3.58 4.993<0.001静脉通路建立时间4.87±1.21 3.22±1.14 6.277<0.001治疗时间43.39±6.89 35.41±6.25 5.425<0.001
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且抢救成功率达到1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n(%)/±s]
表3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40 40生命体征(分)2.11±0.17 2.59±0.24 10.322<0.001意识恢复(分)1.97±0.04 2.45±0.21 14.201<0.001临床症状(分)2.21±0.14 2.58±0.23 8.691<0.001器官功能(分)1.97±0.15 2.46±0.16 14.130<0.001抢救成功率34(85.00)40(100.00)4.504 0.034
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救满意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急救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0 40环境78.25±6.14 89.65±7.24 5.703<0.001业务82.21±5.07 91.77±6.24 7.520<0.001服务79.58±6.24 90.26±7.45 6.905<0.001技术81.17±5.21 89.98±6.54 6.664<0.001沟通80.62±6.43 90.54±6.33 6.953<0.001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需要通过及时、有效治疗,缓解心肌缺血缺氧情况,改善呼吸困难、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症状,控制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进行心脏功能恢复,以有效降低疾病损害,挽救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面对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率的提高,有必要加强其急救护理研究,提高急诊科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率,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改善、器官功能保护等提供保障。
本研究将无缝隙衔接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救治工作中,发现行无缝隙衔接急救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急救满意度等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与既有研究结论基本相符。本研究说明无缝隙衔接急救护理模式的有效与科学应用,可促进急诊科急救流程优化,缩短急性左心衰院内院外急救护理时间,降低疾病发生和发展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5]。与此同时,无缝隙衔接急救护理模式护理目标、护理职责明确[6],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急救护理要求和规定执行接诊、分诊、检查、转运等任务,促进急救能力最大化发挥,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性、时效性、全面性、系统性、通畅性,从而有效规避因护理人员因素产生的护理风险,让患者体验安全、优质、满意急救护理服务[7]。
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为其行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可促进急救效率、急救效果与急救护理满意度提升,保证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有效、成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