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护理在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时间:2024-07-29

谢小玲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1)

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以老年患者最为多见,具有死亡率高、发病快等特点,主要由血液长期处于过高水平状态下,使脑内血管破裂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因素[1]。相关数据显示,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可达到50%-60%,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有效规避颅内出血占位效应是治疗的关键步骤[2]。现阶段,临床以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案,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设备普通、脑损伤轻等优势,可有效改善颅内血肿压力,降低颅内压[3]。相关研究发现,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流程已十分成熟,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4]。但在治疗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措施,因此为该类患者提供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规避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显得极为重要[5]。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予以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6:17、15:18例;年龄分别为:42—72岁、44—73岁,平均值分别为:(57.13±2.36)岁、(57.56±2.34)岁;组间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6]:(1)出血时间均为6h内;(2)头颅CT提示脑出血;(3)未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7]:(1)存在既往血栓、传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系统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伴随颅内压增高患者;(3)实验过程中退出、无法按时完成实验者。

1.2 方法

所以患者均予以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于血肿部位颅骨实施穿刺,通过引流将血肿彻底清除。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做好详细宣教工作,并充分实施手术准备,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同时保证引流液通畅,预防感染。

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详细掌握患者基础信息,并制定专业性综合护理措施,积极向患者介绍医院相关状况,同时淡化其负面情绪,制定科学性心理疏导措施,深化患者家属对病情的认知水平,并对其负面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进而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术后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依据其病情恢复状况,制定综合性护理干预。该期间予以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做好口腔、呼吸道、皮肤、体位等护理干预,维持大小便通畅,积极规避感染等基础护理,同时详细判断患者术后状况,当其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后,开始予以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康复训练时应要求家属在场,边训练边讲解要点,使家属能够详细掌握患者康复方案,提高康复积极性。(3)穿刺引流护理:术后6d可开放引流管,对引流量及引流速度实施适宜控制,并观察引流液体的性状、颜色,判断患者有无持续性出血现象。在患者更换体位时,需将引流管暂时关闭,避免引流管扭曲变形。(4)康复训练: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适当展开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并依据恢复状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5)生活护理:维持大便通畅,规避排便时用力过猛,导致血压突然上升,诱发再次出血,并给予足够的水分及富余营养的高蛋白、低热量流质饮食,针对神志不清者,予以鼻饲饮食。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参照美国研究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8],其中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项目,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系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系指标比较(±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3 33血肿清除率(%)98.52±0.57 90.34±0.86 45.445<0.05手术时间(min)170.21±15.63 230.21±19.36 13.852<0.05术中出血量(mL)124.32±15.21 194.65±21.67 15.260<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3 33护理前66.52±9.87 66.57±10.43 0.020>0.05护理后91.23±10.36 80.34±9.34 4.485<0.05护理前67.42±8.34 67.82±9.63 0.180>0.05护理后93.56±10.26 65.34±8.73 12.034<0.05护理前64.52±8.43 64.31±8.34 0.102>0.05护理后94.56±10.26 65.72±8.64 12.351<0.05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疾病是高血压中较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及干预,可直接危及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血肿形成后,出血才可逐渐改善,血肿周围脑组织在不良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变性、水肿、出血以及坏死,因此早期实施手术治疗,是阻止脑组织诱发不可逆的损伤,淡化血肿,保护脑部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现阶段,临床以微创穿刺引流术为主要治疗方案,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疗效加等优势,属于当前较为理想治疗方案,已在临床受到众多医师青睐。虽获得显著价值,但临床研究发现,术后预后效果较差,因此为优化整体治疗效果,提供针对性、合理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最新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该类患者中可获得显著价值,该护理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之一,与传统护理相比,更加遵守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主要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基础资料的重视,并及时处理和发现异常问题,进而预防肺性脑病、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10]。同时该护理模式以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落实,积极淡化患者负面情绪,增强其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进而保障护理效率。加强呼吸道呼吸和康复功能的锻炼,不仅可有效清除其呼吸道内分泌物,还可改善预后效果,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1]。而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早期康复护理,定期家访及电话访谈,嘱咐其按时服药,定时予以检测,维持情绪稳定,注意纤维素摄入,维持大便通常,及时掌握患者近期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状况,预防复发,依据病情状况予以系统化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优化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值得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