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时间:2024-07-29

罗莉 张帆

(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具体表现为突发性胸骨疼痛、神志不清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1]。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目前临床治疗AMI的主要手段,可及时开通闭塞、狭窄的冠状动脉,降低死亡率[2]。但由于大部分AMI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全面的了解,PCI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排便习惯改变,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较重,不利于心功能恢复[3]。有学者认为:对AMI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及时疏导患者内心不良情绪,降低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4]。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126例AMI患者,分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急诊接诊的126例AMI患者,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各63例,实验组:女性29例、男性34例;年龄在45-79岁,平均(62.62±7.46)岁;发病时间在38-94min,平均(66.62±9.34)min;NYHA分级:37例II级、26例III级。参照组:女性30例、男性33例;年龄在47-78岁,平均(62.57±7.41)岁;发病时间在42-90min,平均(66.54±9.28)min;NYHA分级:39例II级、24例III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5]中关于“AMI”诊断标准;(2)均在发病6h内入院;(3)均存在不同程度心悸、胸闷症状;(4)家属均知情,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2)合并帕金森、人格分裂症者;(3)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4)合并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者;(5)合并免疫、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6)处于哺乳及妊娠期女性;(7)近期存在重大创伤史、手术史者;(8)置入心脏起搏器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护士实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对症治疗,一旦发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

1.2.2 实验组(1)环境护理:抢救室以及治疗室环境必须清洁、干净、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5%,温度控制在25℃,每日紫外线消毒1h以上,及时更换被套、床单,防止交叉感染。(2)心理护理:护士根据患者性格特点、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主动向其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的AMI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意志,护士态度必须亲切、谦和,切不可呵斥患者。(3)健康教育:护士通过微信、海报、文字等方式向患者讲解AMI相关知识,包括AMI发病机制、临床症状、PCI手术、注意事项等,详细、耐心解答患者问题,提高其对AMI、PCI的认知度。(4)用药护理:护士在给药之前详细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按量、按时、按需服用,切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是50分,50-59分是轻度,60-69分是中度,70分以上是重度,得分、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性[6]。(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界值是53分,53-62分是轻度,63-72分是中度,73分以上是重度,得分、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性[7]。(3)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4)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压疮、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检验,计量资料(SAS评分、SDS评分、LVEF、HR)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χ2检验,以n(%)表示,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结果

护理前比较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以及SDS评分对比结果(±s,分)

表1 两组SAS以及SDS评分对比结果(±s,分)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63 63护理前64.82±6.46 64.69±6.55 0.112 0.911护理后45.26±4.16 33.62±2.08 19.864<0.001护理前62.92±6.34 62.84±6.29 0.071 0.943护理后42.84±4.62 32.46±2.37 15.867<0.001 SAS评分 SDS评分

2.2 两组LVEF、HR对比结果

护理前比较两组LVEF、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LVEF高于参照组,HR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VEF、HR对比结果(±s)

表2 两组LVEF、HR对比结果(±s)

组别参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63 63护理前50.26±3.62 50.31±3.59 0.078 0.938护理后53.26±4.16 59.62±6.46 6.570<0.001护理前88.62±8.46 88.71±8.62 0.059 0.953护理后82.12±6.34 72.16±5.04 9.761<0.001 LVEF(%) HR(次/mi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9%)低于参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AMI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8]。AMI具体表现为心前区憋闷感或疼痛,疼痛会延伸到上腹部、左侧肋骨、头部、口腔、左肩部等,同时心前区伴有沉重感、挤压感、压迫感,疼痛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9-10]。血脂异常、天气变化、糖尿病、情绪激动、吸烟、不合理饮食、肥胖、超重、心脏疾病等均会诱发AMI[11]。PCI手术可有效改善梗死部位血供,缓解心前区疼痛等症状[12]。但AMI患者在PCI术后由于自我护理能力低下,往往需要配合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康复。

急诊护理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提高患者对AMI的认知度,促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及时、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务工作者完成治疗;通过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住院舒适度;通过用药护理,让患者提前掌握AMI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出血症状时而恐慌。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HR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后LVEF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59%)低于参照组(11.11%)(P<0.05)。表明AMI患者加强急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AMI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消极情绪,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均较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