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儿心率改善作用研究

时间:2024-07-29

邹雁 白云英

(泉州市儿童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感染、缺氧、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会诱发心律失常[1,2]。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心律失常还未有有效的预防方法、特效治疗方法,故对于此类患儿应在其接受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干预,以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出院。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的心律失常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2)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儿;(2)存在先天性畸形的患儿;(3)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遵医嘱予以抗心律失常治疗和吸氧,做好基础护理,进行常规出院指导。

1.2.2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病情观察: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以及加强心电监护,当患儿出现面色苍白、气促等异常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在复律后注意控制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

(2)用药护理: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前,需要对患儿心率进行检测并记录,并由双人核对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速度后严格根据医嘱用药,注意避免药液外渗情况的发生;在应用地高辛治疗时严格控制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在应用心律平时注意严格控制注射速度。

(3)保持安静状态:及时明确新生儿哭闹的原因,在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同时调整室内温湿度以及保持良好通风、安静的环境,注意减少医源性刺激,在进行操作前通过放置安慰奶嘴等方法减少患儿的哭闹次数,促使患儿在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

(4)氧疗护理:针对缺氧的患儿及时予以吸氧,吸氧过程中注意湿化气道,并按照血氧浓度及血气分析结果对吸氧浓度及时间进行调整;定时更换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探头。

(5)营养护理:无禁食指征的患儿首选食物为母乳,其次为配方奶,注意少量多次喂养,喂养期间对患儿面色以及各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束喂食后轻轻拍打患儿背部;吸吮无力者则予以鼻饲喂养,注意控制胃管插入深度和时间,定时更换胃管[3,4]。

(6)出院指导: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患儿家属新生儿护理、喂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叮嘱其做好自身和患儿的卫生及保暖工作,定时预防接种,当患儿出现不适时及时来院就诊。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应用迈瑞MindrayUmec7多参数监护仪监测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的血压、心率。

(2)记录两组患儿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情况。

(3)在两组患儿出院前一天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89,效度系数为0.87)发放到家属手中,从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操作技能、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估,总分为100分,95-100分为非常满意,85-94分为基本满意,<85分则表示不满意。计算家属护理满意度,即(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日龄、出生情况、心律失常类型、病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n(%)/±s]

表1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n(%)/±s]

一般资料男/女日龄(d)出生情况心律失常类型病因早产儿足月儿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房性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感染性疾病围生期窒息缺氧电解质紊乱原因不明对照组(n=30)18/12 2.65±0.39 9 21 4 5 1 1 2 3 3 2 1 6 7 2 5观察组(n=32)19/13 2.71±0.42 10 22 6 4 1 3 4 2 2 1 1 8 9 1 4 χ2/t值0.003 0.582 0.577 P值0.960 0.563 0.56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0.011 0.915 0.748 0.861

2.2 两组血压和心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血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干预前,同时观察组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的血压和心率(±s)

表2 比较两组的血压和心率(±s)

注:同干预前进行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0 32干预前87.60±4.77 87.64±4.82 0.033 0.974干预后79.10±3.26*71.05±3.12*9.935 0.001干预前133.15±5.27 134.22±5.32 0.795 0.430干预后120.63±4.18*115.35±2.64*5.986 0.001干预前143.32±14.70 143.42±14.75 0.027 0.979干预后108.67±12.36*80.09±10.27*9.927 0.001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2.3 两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比较干预前的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组内比较,干预后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维持时间少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比对照组少,发作维持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情况(±s)

表3 比较两组的心律失常发作改善情况(±s)

注:同干预前进行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30 32干预前5.88±1.24 5.90±1.27 0.063 0.950干预后3.80±1.01*2.23±0.85*6.637 0.001干预前7.46±0.31 7.40±0.34 0.725 0.472干预后4.57±0.19*3.04±0.15*35.309 0.001发作频率(次/周) 发作维持时间(min)

2.4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同对照组进行对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虽然认为可能同基因多态性相关联,但无法以此为依据制定预防措施。新生儿心律失常病情较轻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护理难度较大[5]。

常规护理根据医嘱为心律失常患儿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忽略了可能影响治疗护理效果的因素,因此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同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综合护理干预更具全面性、灵活性,能够从多个方面为患儿实施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病情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并尽快开展救治,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在患儿抗心律失常治疗期间合理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用药剂量不仅能够减轻心肺负担,减少呼吸抑制情况的发生,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能够减少对患儿身体的损害;通过多种方法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不仅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避免因过度氧耗而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氧疗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避免出现吸氧并发症;营养护理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使患儿机体抵抗力增强,避免因感染加重心律失常症状;出院指导可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避免患儿二次入院[6,7]。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维持时间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因此提高了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总而言之,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新生儿的血压、心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