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讨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7-29

梁阿丽 朱丹红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350007)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而根据患者病情,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从而提高护理安全[1]。因此,本次研究对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10月10日之间,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超声检测、CT以及临床症状证实为心血管内科疾病;(2)无肾功能障碍;(3)患者意识清楚、住院时间大于48h。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病史;(2)恶性肿瘤等严重性疾病。

观察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30-81岁内,平均年龄(55.21±1.01)岁,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50例、50例。

对照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31-80岁内,平均年龄(56.15±1.27)岁,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49例、51例。

观察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照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均使用常规管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满足每位患者合理需求,从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再向患者讲解心血管内科疾病各项知识,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观察组100例均使用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1)由护理人员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每周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各项知识,在入院当天应询问每位患者病情,为心血管内科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根据每位患者护理问题进行初步评估,找出存在的各项高风险因素,对护理干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各项措施[2]。

(2)在数据库中搜索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疾病风险因素等核心文章,并结合个人档案资料,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确定所存在的各项高风险因素[3],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由于疾病导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②意外事件导致的风险,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等、③用药风险、④在检查过程中的风险。

(3)再根据确定的经验实际情况、护理技术、高风险因素等,参考搜索文章中的合理、科学等措施,并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和方案[4]。

(4)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提供舒适住院环境,注意病房内的光线、温度和湿度,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给予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胆固醇饮食的重要性,告知饮酒对人体心血管危害,对每位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受压皮肤进行按摩,若患者存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应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防跌倒、防坠床的护理操作,并张贴警示牌、发放宣传册,从而提示患者[5]。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指标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P<0.05),见表 1 所示。

2.2 对比满意度

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满意度98.00%(满意患者90例、所占比为90.00%;一般患者8例、所占比为8.00%;不满意患者2例、所占比为2.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 2所示。

2.3 对比护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17.00%(P<0.05),见表 3 所示。

表1 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2 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满意度

表3 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诱因和饮酒、吸烟、高血压密切相关,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较为常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较为重要,而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因此,本次研究对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通过应用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循证护理主要包括多个护理手段,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实际情况、分析护理管理和护理风险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将问题结构化和特定化,将具有问题的部分文献和临床护理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并寻找能解决的方案,评估所获得各项依据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将依据所获得的临床经验、临床专业知识然后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实施。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能避免常规管理中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药性、药量、药理的熟悉度,从而显著提高用药安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满意度98.00%(满意患者90例、所占比为90.00%;一般患者8例、所占比为8.00%;不满意患者2例、所占比为2.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17.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理安全性,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