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朱志侠 陈少剑 林文武 朱景法 许振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论著/社区人群防治✿
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的研究
朱志侠陈少剑林文武朱景法许振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持续复苏,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抢救有效率,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肺复苏机复苏相比于徒手心肺复苏术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的个别病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心肺复苏机;呼吸心跳骤停;徒手心肺复苏;临床应用
急诊抢救中,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传统心肺复苏的抢救方法,主要为徒手心肺复苏,经验、速度及准确性要求高,体力消耗非常大,必须保证医护人员的数量,特别是在多个患者需要同时抢救时,人员配置不足有可能影响对患者的抢救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心肺复苏机能够为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提供持续不断的心肺复苏,操作简单方便,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大大解放了医务人员的人手,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本次研究特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患者98例,分析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心肺复苏手段下的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性24人,女性25人,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6.4±5.7)岁;对照组男性26人,女性23人,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为(40.3±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意识丧失,在对患者家属进行确认后,进行心肺复苏。
1.2急救方法
常规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行徒手心肺复苏术,按照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深度在≥5cm,每次按压后保证患者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由多位施救者轮换操作,轮换2min/次,持续30min;于此同时,对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频率为15-20次/min,调节其氧浓度为80~100%;观察组患者行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选用苏邦心肺复苏机进行操作,对心肺复苏机进行调整,按压深度5cm,频率为100次/min,同样对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频率为15-20次/min,调节其氧浓度为80~100%,持续不间断的体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长为30min[1]。大于30min以后的不纳入评价。
1.3观察和评价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急救效果。患者在抢救后肌张力增加,出现挣扎,恢复自主呼吸,患者的唇、皮肤颜色转红润,已散大的瞳孔缩小,睫毛反射恢复,患者的收缩期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视为有效;患者无自主呼吸及心律,意识丧失,瞳孔放大固定,心电图呈直线,宣布患者为抢救无效,死亡[2]。患者急救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对患者心肺复苏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2.1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
研究中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5),如表3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n(%)]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P值例数(n)49 49平均动脉压78.6±6.2 74.3±7.4<0.05血氧分压54.1±4.9 46.8±4.7<0.05血氧饱和度85.7±10.1 92.9±3.5<0.05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急诊抢救中,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必须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持续有效,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心肺复苏是心脏呼吸骤停急救中的重要核心技术、常用技术,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挽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的关键[3]。心肺复苏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的急救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急救效果较好,但对急救者的熟练程度、按压频率、位置、程度等要求较高,急诊科急诊患者较多,急救人员配置不足时有可能贻误抢救时机,影响急救效果,因此,心肺复苏机在急诊抢救中被广泛地应用,它能够为患者提供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对心肺复苏机调适合理即可对患者进行急救,简单有效,用力均匀,能够持续保证按压频率和深度,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术,临床应用广泛。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尤为重要,相关报道中称,心跳、呼吸骤停4-6min会对患者的脑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在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要尽快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实施心肺复苏,恢复患者脑部细胞的供养,促进患者脑部功能的恢复[4]。徒手心肺复苏术为人工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按压力度不均,深浅不一,导致心肺复苏效果不佳,心肺复苏机在使用前对其进行调试,可对按压深度进行固定,保证按压深度,同时,不间歇地提供心肺复苏,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中的间断和用力不均,因此,复苏效果较好。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由多名急救者交替进行,不可避免地出现暂停,不利于对病患的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持续进行,中间无交换休息,复苏过程无间断,保证最大可能地为心搏骤停后的机体提供了持续的血供、氧供[5]。在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的同时,为患者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保证急救效果。尤其是一些特殊病情需要较长时间甚至数小时心肺复苏的患者,心肺复苏机更是第一选择。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证实了心肺复苏机复苏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实施急救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机复苏相比于徒手心肺复苏术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肺呼吸功能,在调试合理、运用娴熟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的个别病例尤为重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肖光显.分析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 [J].中国医药导刊,2014,4(10):1030-1031.
[2] 李秀娟,徐月娥,李自强.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9(12):991-992.
[3] 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7(12):234-235.
[4] 林红.心肺复苏机在早产儿心脏停搏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110-111.
[5] 刘礼杉,魏蔚.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CPR救治中的疗效比较 [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23(12):84-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