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9

赵庆玲(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卫生院,山东沂南276300)



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赵庆玲
(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卫生院,山东沂南2763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挑选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等分成两组:常规组行药物治疗、饮食引导等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及治疗依从性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作用显著,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学习。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冠心病患者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给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临床调查数据得知,将近55.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的心理因素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致使患者产生一种不愿接受治疗、抗拒医护人员的现象,加重病情,危害健康[1]。故而,借助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疏导非常重要。下面,将我院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汇总如下,旨在判定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2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挑选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等分成两组:常规组60例中,女性、男性患者分别20例、40例,年龄段35-76岁,平均(60.8±3.8)岁;疾病史1-5年,平均(2.4±0.4)年;合并症:30例高血压,12例心绞痛;干预组60例中,女性、男性患者分别21例、39例,年龄段36-77岁,平均(60.9±3.9)岁;疾病史1-6年,平均(2.5±0.5)年;合并症:31例高血压,13例心绞痛。120例患者的合并症、疾病史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包括:认真、详细的解答患者提出问题,根据患者病情行药物、饮食等指导;60例干预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包括:①认知行为上的护理。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其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等情况,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并帮助患者积极纠正不良的生活、护理理念,提高认知水平。同时,护理人员需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给予精神、心理上的鼓励、支持,借助松弛、示范等训练途径[2];②疏导性的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长时间遭受到病痛的折磨,不但给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还增加疼痛度,降低疾病治疗依从性。故而,护理人员需耐心、认真的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疾病的病发原因、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促使其积极、直观的面对自身病症,尽最大限度的保持平和的心态,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多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便于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纾解不良情绪[3];③支持性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内容,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多关心、鼓励患者,从主观上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加快病症康复。

1.3方法

临床护理干预后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借助SDS、SAS量表进行判定,每个量表包含20个项目,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严重;治疗依从性标准:日常操作中借助调查问卷判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为100分,大于90分为治疗依从,大于60分为治疗基本依从,小于60分为治疗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3.0的软件处理文中数据,治疗依从性为计数资料,心理状态评分为计量资料,分别借助%、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0.05,有区别。

2结果

2.1临床心理状态评分判定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获得的心理状态评分有区别,P<0.05,数据详见表1。

2.2临床治疗依从性判定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有区别,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临床心理状态评分判定

表1 临床心理状态评分判定

组别 例数(n)SAS SDS干预组常规组t值P值60 60护理前57.62±8.50 58.10±9.45 0.293 0.770护理后39.11±8.02 47.69±8.99 5.517 0.000护理前52.78±7.80 53.01±7.38 0.166 0.869护理后41.01±7.52 51.39±8.78 6.955 0.000

表2 临床治疗依从性判定 [n(%)]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多发性的预后效果差、猝死率高的病症,不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加大心理压力,致使其出现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诸多调查报告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加大患者神经兴奋度,加快相应物质的释放总量,加快心跳,升高血压指标,进而增加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恶化病症。因此,需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便于改善病症,提高疗效[4]。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心理护理被广泛用于患者临床治疗,取得显著成效,优势: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一般来说,冠心病患者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内皮功能失调,给予患者支持性的心理护理,不但可增加血液流动总量,降低血流阻力,还可促使肱动脉内膜变薄,从某种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②改善患者血小板活性。冠心病发生后,血小板活性发生明显性变化,发生原因和患者的心理状态、血脂指标等关系密切[5]。根据患者的心理制定实施疏导性方案,可降低血小板水平,预防病症恶化;③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冠心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时间的接受治疗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故而,治疗期间充分了解其心理特征,以制定疏导性方案,便于纠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结果显示,临床干预组患者经由心理疏导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减少,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说明: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从根本上纠正患者不良心理,加快病症恢复速度,增强疗效,符合研究报告[6]。

综上,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作用显著,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荣,邓疆燕,管学云,等.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22-23.

[2]夏仙.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02(z2):188-189.

[3]刘玲.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195.

[4]Girinsky,T.,M'Kacher,R.,Lessard,N.et al.Prospectiv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creening in asymptomatic Hodgkin lymphoma patients us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Results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Physics,2014,89(1):59-66.

[5]陈时爱.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6):65-66.

[6]周彩琴.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37-138.

作者简介:赵庆玲,1979年生,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护理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