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4-07-29

林素珍 林青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脉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具有症状明显、病情严重等特点,会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溶栓是治疗急性心梗患者的常用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2],但辅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故此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择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有38例患者。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均为ST抬高型心肌梗死;(2)发病时间小于3h;(3)所有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高血压且未有效控制的患者;(2)既往存在脑卒中史或出现脑血管事件的患者;(3)存在颅内肿瘤、出血性视网膜病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4)患有血液疾病、凝血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年龄最小值44岁,年龄最大值78岁,年龄平均值(60.26±3.79)岁。梗死部位:前侧壁15例,前壁9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3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年龄最小值46岁,年龄最大值80岁,年龄平均值(60.42±3.86)岁。梗死部位:前侧壁13例,前壁8例,广泛前壁12例,下壁4例。

组间基本资料相比对差别较小(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相同的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患者的相关情况,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可能发现的意外状况、并发症进行风险评估,并前瞻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监测及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掌握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护理人员应将急救设备和药品放置在患者床旁,备好利多卡因、升压药物,以便及时救治血压下降或心脏骤停的患者;另外针对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及时给氧,并对氧流量进行控制,以5-6L/min为宜。在溶栓治疗期间持续心电监护,每隔15min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胸痛情况,观察患者血压、心肌酶谱、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判断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2)排便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排便指导,指导患者掌握在床上排便的方法,并在夜间使用果导片或开塞露,预防便秘的发生;若是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在患者排便时予以其消心痛含服。另外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进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和新鲜蔬果,同时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

(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增加巡视次数,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促使患者在交流期间合理发泄不良情绪,且护理人员适时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宣教,通过促进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方式来消除患者对溶栓治疗效果的担忧,并通过音乐疗法、心理暗示、情志相胜法等方式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判定标准:①ST段在溶栓治疗期间或在2h内下降超过50%;②胸痛症状在2h内缓解超过70%;③酶峰提前,肌酸激酶(CK)<16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h。

(2)统计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记录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以 SPSS20.0软件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提示组间数据对比差距明显。

2 实验结果

2.1 冠脉再通率

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冠脉再通率为94.74%(36/38),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73.68%(28/38),明显是前一组的数据更高(χ2=6.333,P=0.012)。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所示。

2.3 住院时间

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53±3.25)d,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7.46±4.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67,P=0.001)。

2.4 护理效果满意度

观察组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4.74%,明显比对照组数据高(P<0.05)。如表2数据所示。

表1 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n(%)]

表2 对比护理效果满意度[n(%)]

3 讨论

急性心梗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胃肠道不适等,且多数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较大的威胁[3]。通过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救治急性心梗,但溶栓治疗后会出现并发症,故此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需加强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预见性护理程序通过总结前期护理经验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程序,具有科学性、个体化、有效性等特点,应用在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能够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或并发症,进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并能够及时发现治疗期间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以干预,达到提高临床效果和预后效果的目的,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冠脉再通率更高证明了这一点。本次研究中通过病情监测及处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急性心梗患者的异常状况,便于及时进行处理,做好急救准备,可防止因心脏骤停而出现死亡,加强心电监护可监测是否发生心律失常;排便指导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合理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急性心梗患者的负面情绪,获得患者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操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助于治疗顺利完成,提高疗效,且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进而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数据也较好地证明了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起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因此患者满意度较高[4-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在急性心梗患者中临床价值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患者早日转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