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73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时间:2024-07-29

王外仙

(云南省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心力衰竭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或者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液体潴留。老年患者由于器官老化,功能减退,血管硬化,神经反应不灵敏,往往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加之老年患者耐受力普遍较强,多种情况互相干扰,使得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1]。因此把握好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于提高诊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73例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男39例,女 34例,年龄 60~95岁,平均(71.21±6.36)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6例,高血压心脏病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左心衰竭20例,右心衰竭36例,全心衰竭17例;急性心力衰竭14例,慢性心力衰竭59例。患者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为:Ⅱ级20例,Ⅲ级34例,Ⅳ级19例。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第八版《内科学》;(2)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心力衰竭;(3)患者年龄>60 岁;(4)患者对使用药物无过敏史以及服用禁忌症;(5)排除沟通困难患者;(6)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7)排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排除治疗依从性差以及中途退出患者;(9)治疗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10)研究符合伦理规范标准,获取伦理委员会许可[2]。

1.3 方法

回顾分析73例老年心衰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观察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特征、并发症、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

2 结 果

2.1 诱发因素

①呼吸道感染18例(24.65%,18/73)②心律失常12例(16.43%,12/73)③过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 9例(12.32%,9/73)④血容量增加4例(5.47%,4/73)⑤利尿药或降压药应用不当4例(5.47%,4/73)⑥诱因不明26例(35.61%,26/73)。

2.2 临床表现

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为首发症状者35例(47.94%,35/73);以消化道系统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10例(13.69%,10/73);以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为首发症状的有15例(20.54%,15/73);以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等为首发症状的有4例(5.47%,4/73);没有明显症状的有9例(12.32%,9/73)。

2.3 并发症

心律失常42例(57.53%,42/73)(包括房颤、房早、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贫血12例(16.42%,12/73);高尿酸血症 19例(26.02%,19/73)。

2.4 治疗方法

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治疗原则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于原发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治疗,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负面效应。①一般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监测患者体重以便了解体液潴留情况指导用药;饮食上减少钠盐的摄入;急性期或者病情不稳定时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病情稳定时鼓励患者适量活动预防血栓。②消除诱因,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积极选用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发热持续一周以上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心律失常患者应尽快纠正心律失常。③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RASS抑制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等)、β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正性肌力药有(洋地黄、地高辛、多巴胺等)、扩血管药(硝普钠等)。用药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及心电图。

2.5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5个等级。①明显改善:心衰症状体征消失,心功能分级提高大于1级;②好转:心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减轻,心功能分级提高大于1级;③未愈:心衰症状体征无变化;④恶化:心衰症状体征加重,或心功能分级下调1级;⑤死亡。

2.6 治疗效果

明显改善36例(49.31%,36/73);好转21例(28.76%,21/73);未愈 12例(16.43%,12/73);死亡4例(5.47%,4/73)。其中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通常缓慢发生常超过数年,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亡原因。有心衰的典型表现容易诊断,但老年患者常常表现不典型,故诊断中要特别重视心衰的不典型表现。若有提示心衰的征象,应及时做心电图、胸片、超声等检查[3]。经调查研究,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老年心衰可以是二种或二种以上心脏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老年心衰中,以冠心病伴肺心病最常见;②老年心衰患者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呼吸道感染(24.65%,18/73)最为多见,心律失常(16.43%,12/73)次之,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不容易引起重视的诱因如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利尿药或降压药应用不当等情况[4];③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心衰因肺血管代偿性变化可以不产生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20.54%,15/73),咳嗽、咳痰、胸闷,可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5.47%,4/73),老年心衰因有明显的低心输出量和低氧血症,使脑组织供血和供氧减少,从而导致头痛、头晕、困倦等症状,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13.69%,10/73),由老年心衰因肝及胃肠瘀血所致的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比中青年患者多见[5];④可引发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57.53%,42/73)、高尿酸血症(26.02%,19/73),心衰时低血钾发生概率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可用作判断预后的指标[6]。⑤死亡率高,老年心衰患者病死率比中青年患者高4-8倍,85岁以上男性较75-84岁高3倍,而女性高4倍,高龄者预后最差,治疗老年心衰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存质量而不是延长生存期[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明显改善36例(49.31%,36/73),好转 21例(28.76%,21/73),未愈12例(16.43%,12/73),死亡4例(5.47%,4/73),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综上所述,加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的认识,给予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