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陈晓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主要由于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或者肺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疾病[1]。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明显。因此本研究对5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探讨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减的治疗效果。
收集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4.35±8.12)岁,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12例,病程4-17年,平均病程(7.02±1.33)年;参照组患者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02±7.99)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5例,病程4-18年,平均病程(7.51±1.3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实验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肝肾的器官障碍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
研究组采用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减[3]: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减,一日两次,一次半剂药。药物包括:法半夏10g、附子(炮)10g、白芍 10g、白术 6g、茯苓 10g、干姜 10g、细辛10g,丹参 15g、五味子 10g、桂枝 10g、炙麻黄 10g、炙甘草 6g、生姜 10g、红花 10g、桃仁10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15g党参,15g炙黄芪;咳黄痰者,加10g川贝母、15g瓜蒌、10g桑白皮,去干姜以及细辛。
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纠正呼吸和心力衰竭。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显著:心肺功能恢复,症状消失;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改善,症状改善;无效:心肺功能没有改变或加重,症状加重[4]。并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体力状况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症候评分,评分越低效果越好;比较肺通气功能水平FEV1/FVC和FEV1,心功能水平:右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力,血液流变学水平: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黏附率[4]。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中医症候积分、心肺功能水平、血流变水平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试验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7.42±2.13)分,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χ 2值/t值P值例数(n)2 9 2 9治疗前1 3.0 1±2.0 9 1 3.0 5±2.0 4 0.0 7 3 8>0.0 5治疗后7.4 2±2.1 3 1 0.0 1±1.9 2 4.8 6 3 8<0.0 5
研究组总治疗效果96.55%与参照组86.21%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研究组治疗后肺通气水平FEV1/FVC和FEV1较参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肺通气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肺通气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n)F E V 1/F V C F E V 1(%)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2 9 2 9治疗前5 8.2 1±4.2 2 5 8.3 6±4.1 9 0.1 3 5 8>0.0 5治疗后6 7.2 4±3.0 8 6 2.0 3±3.1 2 6.3 9 9 6<0.0 5治疗前6 1.3 4±7.1 3 6 1.0 8±6.9 2 0.1 4 0 9>0.0 5治疗后7 0.2 4±6.4 9 6 5.2 8±6.1 5 2.9 8 7 4<0.0 5
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水平,肺动脉压力和右室内径较参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n)肺动脉压力(m m H g) 右室内径(m m)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2 9 2 9治疗前5 8.2 7±4.0 5 5 8.3 4±4.1 4 0.0 6 5 1>0.0 5治疗后3 8.1 9±4.2 2 3 0.0 6±4.2 7 7.2 9 2 7<0.0 5治疗前3 5.1 2±2.9 8 3 5.0 9±3.0 1 0.0 3 8 1>0.0 5治疗后2 8.2 4±2.1 8 2 3.0 5±2.0 4 9.3 6 1 2<0.0 5
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较参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 5。
表5 两组血流变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血流变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n)纤维蛋白原(g/L) 血小板黏附率(%) 血浆黏度(m P a·s)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2 9 2 9治疗前3.8 1±0.2 4 3.8 6±0.2 9 0.7 1 5 3>0.0 5治疗后3.7 8±0.2 8 3.4 1±0.1 4 6.3 6 4 8<0.0 5治疗前3 5.0 3±4.2 6 3 5.0 1±4.1 8 0.0 1 8 0>0.0 5治疗后3 1.2 3±3.5 7 2 5.3 6±2.1 9 7.5 4 4 6<0.0 5治疗前1.9 9±0.3 4 1.9 8±0.3 9 0.1 0 4 1>0.0 5治疗后1.7 6±0.2 7 1.4 9±0.0 9 5.1 0 8 8<0.0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部的慢性疾病导致肺部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引起血液粘稠,诱发心脏疾病[5]。该病主要发于中老年患者,由于病程长,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治疗[6]。传统的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并且会有许多副作用,停药后心肺功能改善不明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肺胀病”范畴,病理因素为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转化。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可知痰浊、水饮、血瘀贯穿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始终,治疗上应予温肺化痰、温肺化饮、活血化瘀。
本次研究,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减的治疗效果与常规西医治疗没有明显区别(P>0.05),但是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7.42±2.13)分,心肺功能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P<0.05)。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具有温肺化痰、温肺化饮、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法半夏燥湿化痰;附子(炮)具有强心,回阳救逆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敛汗、缓急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尿,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茯苓具有宁心安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干姜具有温肺化饮、温中散寒的作用;细辛温肺化饮、解表散寒;丹参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示丹参具有降血脂和降低血粘稠的作用,还具有降低肺动脉内压力,扩张冠状动脉,加快血液流速,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7]。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镇咳平喘、调和诸药的作用;红花活血化瘀,现代药理提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的症状,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桃仁具有改善血动力,抗炎抗菌的作用[8]。炙黄芪具有改善肺循环,减轻肺淤血以及提高机体耐氧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凑温肺化痰、温肺化饮、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小板黏度,降低肺动脉内压力,扩张血管,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明显,明显改善患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因此可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广泛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