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启志
(福建省武平县医院,福建武平364000)
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王启志
(福建省武平县医院,福建武平36400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分析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冠心病;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相关性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老年是发病的主体人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研究显示,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患者的病变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冠脉狭窄程度<25%)和轻度组(40例,冠脉狭窄程度25%-50%)、中度组(40例,冠脉狭窄程度51%-75%)、重度组(40例,冠脉狭窄程度>75%)。在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46-79岁之间,平均(62.1±4.5)岁。在轻度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平均(62.5±5.1)岁。在中度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在47-82岁之间,平均(61.8±4.9)岁。在重度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5-81岁之间,平均(63.0±5.4)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1)冠心病患者诊断标准依据《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感染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肿瘤患者。
1.3 方 法
1.3.1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疾病史、是否抽烟喝酒等,平行比较各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
1.3.2 实验室检查 仪器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状态抽取静脉血5ml,分离后提取血清待测。检测指标包括脂蛋白a、尿酸(UA)、总胆红素(TBIL)、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检测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1 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比较
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上的比较
表2 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测指标上的比较
冠心病的发生,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因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而发病的,因此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就能够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且和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可知,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严重程度的不断发生变化。脂蛋白a经过氧化后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增殖,致使动脉内膜细胞过度凋亡,形成粥样斑块和血栓,通过不断堆积对冠心病产生影响[4]。王贺滋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TBIL水平越高,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越多,阻止动脉内壁斑块的形成,因此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5]。UA含量过高,会加快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使血小板聚集,促进了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6]。另外,患者LVEF指标下降,表明心脏功能发生明显受损。
综上,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1] 徐远溪,邢燕,赵明中,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3(01):83-88.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J].中华内科杂志,2010,20(04):254-255.
[3] 谢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0,08(10):35-36.
[4] 马凤莲,刘奇志,刘俊,等.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6(03):258-261.
[5] 王贺滋,韩雅玲,荆全民,等.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7(04):331-335.
[6] 王宏宇,胡大一.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29(02):6-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