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时间:2024-07-29

周永诚

(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云南凤庆675900)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周永诚

(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云南凤庆675900)

目的 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胺碘酮;临床疗效;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起始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顺序的异常。若合并器质性的心动过速则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心室纤颤等不良后果,一旦发生以上状况,及时有效的诊断与处理十分必要[1]。胺碘酮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有效但无显著负性肌力的广谱类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自推广以来,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对2014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心律失常患者42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在20-83岁,平均在(57.12±2.7)岁,其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14例,阵发性房颤18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持续性房颤2例;其中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者18例,高血压患者1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扩张性心脏病患者3例;其中患者多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患糖尿病8例,肝肾功能不全6例。对照组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我院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在19-84岁,平均在(56.98±2.9)岁,其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16例,阵发性房颤17例,室性心动过速7例,持续性房颤2例;其中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者19例,高血压患者1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扩张性心脏病患者4例;其中患者多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患糖尿病7例,肝肾功能不全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相比无明显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84例患者均为心律失常患者,经心电检查确诊。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尿常规、心脏彩超检查。研究分析84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基本资料,制定疗效观察表,并对相关内容做好观察、记录及数据分析等工作。其主要内容有:患者基本情况,心功能级别,心律失常类型,具体病情,具体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等。两组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与合并症的基础上,给予纠正心律失常的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选用普罗帕酮口服,每次0.1g,一日三次。

1.2.2 观察组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入院后选用80-145毫克胺碘酮与0.9%氯化钠溶液总10-15毫升静脉滴注(平均滴注时间为11.5小时),静脉滴注8-12分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每分钟0.7-1.2毫克的速度继续滴注,6小时后将滴速改为每分钟0.3毫克。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给予胺碘酮90-170毫克与0.9%氯化钠溶液总8-13毫升静脉滴注,待患者病情平稳后以每分钟0.5-1.0毫克的速度继续滴注,6小时后将滴速改为每分钟0.5毫克,随后可根据患者病情改为胺碘酮口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率及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且心电图检查状况好转,心率得到控制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好转或恶化为无效[2]。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总和。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眩晕、恶心、呕吐等。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1%,其中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微头晕2例,血压降低1例,未作特殊处理,经观察不良反应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7.14%;对照组患者4例头晕,3例恶心呕吐,其中1例患者自行恢复,另7例患者在经治疗后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病因主要是心室心律异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等。多见于患有心脏器质性病变或心力衰竭的患者。短暂心律失常无显著症状,不需过多临床干预手段;但若存在持续心律失常,就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增高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心律失常的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分布于各个年龄阶段,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选用安全、恰当、有效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100%,且不良反应仅为7.1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胺碘酮属于广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范畴,具有扩张血管,减缓心率,抵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在人体中抑制ATP酶中钠离子、钙离子及钾离子,同时将原有的钾通道切断,使机体复极(即心房及心室动作电位的时间)延长,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窦性心律、室上性传导,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胺碘酮还能轻度阻滞钠离子通道,且在患者心率较快的情况下组织效果更佳,不存在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的情况。胺碘酮具有抵抗肾上腺受体的作用,可降低心率,使儿茶酚胺对心肌的作用减弱,但不影响患者心率的异常,使患者心室致颤阈值提高降低心室纤颤发生的概率[4]。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使用胺碘酮后可阻断α受体与β受体,控制患者心率并扩张冠状动脉,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会有显著上升,有效控制心肌耗氧量,可来扩张外周血管,从而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功能,降低治疗中猝死的概率。在临床工作中,若选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心律失常没有显著疗效时,可选择胺碘酮治疗。值得关注的是,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时,主要针对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也适用于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但不适用于皮疹、甲亢、妊娠群体的治疗。若患者小于3岁或有严重低血压的情况,也需慎用。有低血压现象的患者使用胺碘酮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补充血容量,同时将胺碘酮滴速调慢,密切监测血压[5]。除此之外,在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应在详细了解患者疾病特点及用药标准的基础上准确用药,从而有效减少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董作来.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9:1500-1501.

[2] 李光立,李玲.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31:125-127.

[3] 朱超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9:101-102.

[4] 闫宛春,王萍,高奎山,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1,21(9):79-80.

[5] 刘章碧.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3(6):84-85.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

ZHOU Yong-cheng
(Fengqing People's Hospital,Fengqing 6759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and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reduce the fatality rate,and increase the cure rate.Methods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and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100%vs 81.1%,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cluding dizziness,nausea,and vomiting (7.14%vs 19.05%,P<0.05).ConclusionAmiodarone is effectiv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This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heart rates of patients,alleviate the condition,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and control cardiac arrhythmia substantially,and is worth promoting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miodarone;Clinical efficacy;Cardiac arrhythmia;Treatme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