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进展研究

时间:2024-07-29

张强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533800)

✿综述及其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进展研究

张强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533800)

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有再灌注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治疗进展

急 性 冠 状 动 脉 综 合 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由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症状群[1]。最常见的症状是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紧压感或烧灼感,常放射至左臂或下颌角点,并伴有恶心和出汗等,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本研究主要对ACS临床诊治现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ACS稳定性与病理生理基础

现阶段,主要划分ACS为不稳定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两种,两种病理生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不稳定性斑块,也叫做软斑块或者易破斑块,主要特征包括:纤维帽变薄、呈偏心性,具有较多脂质成分,浸润很多炎性细胞[2-3]。而稳定性斑块则具有较厚的纤维帽,脂质成分比较少,炎性细胞也比较少,具有较多平滑肌细胞。

2 ACS的临床治疗

改善ACS预后的重点在于及时干预,优先选择介入性治疗与否始终是临床争议的热点话题,国际临床研究发现,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的研究终点发生率分别是18.2%与16.3%,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然而,保守治疗具有相对较高心绞痛复发率[4-5]。

2.1 药物治疗

2.1.1 抗凝治疗 研究发现,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患,静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效果相当,而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要比普通肝素少[6],在N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低分子肝素具有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低分子肝素应用也比较方便,不需要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具有较少出血并发症,如果病患合并出现肝素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应该选择低分子肝素治疗[7]。

2.1.2 抗血小板治疗 如果早期不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2~9个月,在肝素、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基础上,介入治疗者行血小板膜糖蛋白拮抗剂,实施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患若不是出血高危病患,至少应该使用9个月的氯吡格雷,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期间,实施择期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必须停药6d左右[8-9]。

2.1.3 抗缺血治疗 对ACS病患心绞痛症状具有缓解作用的有效药物为硝酸盐制剂,对患者心功能恢复非常有利,而心动过速、右室梗死以及低血压患者等都不适合使用[10]。吗啡抗焦虑与止痛功效非常强烈,有助于病患静脉扩张,降低患者收缩力与心率,降低心肌氧耗率,对于缺血治疗后出现症状复发的患者,应该为其静注吗啡,降低心肌耗氧药物应选择受体阻滞剂,也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功能[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能抑制心室重构的过程,增加梗死周围缺血区域的侧支循环,改善左室功能,减少高危慢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对无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降低其心源性猝死发生率[12-13]。AMI患者应该在24h内即给予ACEI/ARB治疗,尤其前壁心肌梗死、肺淤血或左室射血分数<0.4的患者。但ACEI对老年患者易引起低血压并可能使血肌酐一过性增高,因此在早期应密切观察肾功能的变化[14-15]。

2.2 溶栓治疗

在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没有PCI治疗条件的医院,首选治疗方法就是溶栓,在患者发病3h内实施溶栓治疗,具有较高梗死血管再通率,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其治疗效果和介入治疗较为类似,在AMI患者发病5~12h内实施溶栓治疗,尽管疗效无法和PCI相比,然而疗效也较为良好,发病大约12h后实施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16-18]。

3 总 结

现阶段,临床很多新治疗方法,像干细胞移植、治疗性血管生成等依旧在实验阶段,在治疗ACS方面更需要注重疾病预防,主动积极预防是治疗ACS的最佳选择。

[1] 俞章平,余晗俏,钟忆周等.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6):110-112.

[2] 赵伟,李婷婷,李莹等.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 (2):207-208.

[3] 景蓉蓉,崔明,丛辉等.凝血指标检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ensini及GRACE评分的关系研究 [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12):1940-1943.

[4] 蒋晓钦,王利,陈招进等.IMA与血清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的诊断价值 [J].重庆医学,2014,(34): 4682-4683,4684.

[5] 合依热古丽·吾拉依木,阿得力·艾山,董旭南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79-4082.

[6] 曹辉彩,蔡会欣,张志强等.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2014,(11):1198-1200.

[7] 余宏斌.HbA1c和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3,(28):3374-3376.

[8] 张国天,陈永生.瑞舒伐他汀干预前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935-937.

[9] 方晗,谢楠,秦莉峰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9):912-916.

[10] 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15,(2):107-110.

[11] 赵明中,晏沐阳,胡大一等.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点及血运重建治疗进展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 992-994.

[12] 王艳玲,华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8): 815-818.

[13] 汪小丁,张光宇,朱红玲等.高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698-701.

[14] 李巧汶,邱健,李志樑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05-707.

[15] 李建军.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国循环杂志, 2012,27(3):163-164.

[16] 直强,蒋春焕,孙筱倩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辅助T细胞活性增强的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3887-3889.

[17] 高磊,刘昱圻,薛桥等.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J].中华医学杂志,2014, (26):2025-2029.

[18] 周军,邓桂元,杨天伦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6):570-5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