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时间:2024-07-29

陈品伟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

陈品伟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方面、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上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在院前进行优质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重情况,缩短入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其病死率,便于患者的及时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现阶段,急性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也可以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或者是脑卒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从患者疾病死亡原因上来看,急性脑血管疾病占到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1]。急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急性以及亚急性脑部损伤疾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出血性的急性脑血管病,而另一种是缺血性的急性脑血管病[2]。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较快,且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实施必要的院前优质急救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3]。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2.1±2.4)岁;从患者疾病类型上来看,属于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12例,属于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3.0±3.1)岁;从患者疾病类型上来看,属于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13例,属于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22例。两组在性别因素、年龄因素与疾病类型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方 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形式的院前急救护理,根据经验维持患者的原地不动,尤其是怀疑会出现颅压升高以及脑水肿的患者来说,不可以转运,应就地施救。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如下:

1.2.1 护理人员要确保反应迅速 当接到救治任务的时候,医院的救护人员应立即前往救护现场,并与患者的家属保持联系,有效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科学化的急救护理处理,例如及时解开患者的领口等。此外,急救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现状,主要包括患者的发病时间、患者的服药情况等,当患者到达救护现场之后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科学判别患者的瞳孔状态、意识状态以及偏瘫状态等。

1.2.2 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呼吸顺畅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顺畅,当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时候,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的呕吐物与分泌物,给予患者必要的鼻导氧气处理。当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时候,应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处理。

1.2.3 对患者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 急救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有效建立起静脉通道,避免因体位变化以及躁动造成针头刺破患者血管,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能注射葡萄糖溶液。

1.2.4 对患者实施院前控制脑水肿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脑水肿,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管是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还是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脑水肿症状,而且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呕吐症状以及嗜睡症状的时候,就表明患者出现了早期脑水肿。当患者的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出现患者脑干受累症状包括眼球运动出现障碍、患者的瞳孔不等大以及去皮层强直的时候,说明患者出现了脑水肿甚至是脑疝。这种情况下,急救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脱水剂治疗,控制好液体输入量。

1.2.5 对患者实施院前迅速转运急救护理 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且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早转运患者,而且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改变患者的体位,要稳定好患者的头部,并将患者平稳的搬运到救护车中。此外,在救护车行驶过期间尽量避免颠簸,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情况,主要分为两小时之内、两小时到四小时以及四个小时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上的比较

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时间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病情加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实施院前急救之前出现了心跳停止,对患者进行抢救之后无效死亡。在运转患者期间没有出现患者病情加重现象。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院前急救之前出现呼吸停止,实施抢救之后无效,已经死亡。在对患者进行转运期间,出现病情加重的患者有4例,死亡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的入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目前,急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重症病,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4]。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必要的优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非常关键的。从某种程度上讲,院前急救护理的最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具体来说,在对患者实施优质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救护人员要做出迅速反应,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呼吸顺畅护理干预、对患者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实施院前控制脑水肿急救护理以及实施院前迅速转运急救护理等措施,有效缩短患者的入院时间,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升医疗质量水平。

本研究中,经过院前急救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间方面、病情加重与死亡情况上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院前实施优质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加重情况,还可以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患者的入院治疗。

[1] 张艳梅.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4):368-369.

[2] 蒋无瑕.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延边医学,2015,10(4):105-106.

[3] 谭雯,侯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86-87.

[4] 黄晓晶.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2(25):347-348.

[5] 张金英,杨晓丽.循证护理在重症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98-2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